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诗歌鉴赏之炼字解析精选课件PPT
诗歌鉴赏之炼字解析精选课件PPT
——形容词(用颜色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 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2021/3/2
29
色彩词常见答题角度小结
1、表现心情。 2、渲染气氛。 3、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
2021/3/2
30
炼拟声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关:水鸟的和鸣声。在一片生机盎然的沙 洲上,成双成对嬉戏悠游的水鸟发出甜美动 听的“关关”欢叫,激起了岸上的小伙子对 幸福的婚姻生活的向往……这是多么令人心 醉的意境!对鸟鸣声生动而形象的模拟,为 诗歌增添了无限的意趣。
“靡靡”,有顺风倒下之意,指风吹草伏的样子。这两个字写出雨 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
2021/3/2
24
叠音词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 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1分)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 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 (1分)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打下了铺 垫。 (1分)
(若无手法,可省略) (4)点出该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评价:语言是否凝练含蓄、准确传神、音调铿锵,是否
能集中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古典诗歌语言的特点: ☆凝练含蓄:言少意丰,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准确传神:生动逼真,画面感强,给人想象、联想与再创
1、体现动作的情态和人物心理的变化。 2、表现物景某种状态的程度。
2021/3/2
23
炼叠词
(2007全国卷)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1)“葱葱”和“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葱葱”有葱茏茂盛 之意,状写出溪边树木的葱茏茂盛的特点,
分析:“一”字不仅暗合了题目中的“早”字,而且一枝梅 花傲然怒放与皑皑白雪中,愈发显得梅花是那样的清奇、秀 绝、孤艳,极富意境美。而从感情上“一”则表现出诗人突 然发现梅花时那种难以言说的惊喜之情。一个“一”字,看 似平常,却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妙传了人物心绪。
2021/3/2
——数 量 词 33
2021/3/2
21
课堂练习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 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
情达意上的作用。(4分)
第一步:(联系句意)解释字意
“空”在文中说“徒劳、白白地、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 (1分)
2021/3/2
26
叠词常见答题角度小结:
1、使描绘的景色或人物更 加形象;
2、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节 奏美。
3、起强调作用。
2021/3/2
27
颜色词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
2021/3/2
25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请赏析诗中两个叠词的表达效果。
“凄凄”形容内心的愁苦、凄凉,“袅袅”形容 秋景的萧瑟、黯淡 。正由于送别时内心“凄凄”, 故格外感觉秋风“袅袅”;而那如泣如诉的“袅袅” 风声,又更加烘托出离人肝肠寸断的“凄凄”之情, 两者相生相衬。而且“凄”、“袅”声调低促,一经 重迭,读来格外令人回肠荡气,与离人的心曲合 拍。
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效果。
“雪”隐喻了白发(1分)。与“朱”相对,产生 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 的感叹之情(1分)。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 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 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1分)
2021/3/2
28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访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问:请赏析诗中“黄”与“白”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分析:“黄”,黄叶树,既是景物起了气氛烘托的 作用,类似起兴,又是比喻,人的风烛残年与树叶 在秋风中飘落相似。“黄叶树”与“白头人”相互 映衬,借此表现作者年事已高,晚景凄凉的境况。
第二步:描述时考虑有无手法的运用? 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地茫然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 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愁思。(1分)
第三步:从情感上分析字词
“空”字表达了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之情,
2021/3/2
22
(1分)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1分)
副词:
2021/3/2
31
拟声词的常见答题角度小结:
不仅给读者以听觉的感受,还能引 发视觉、触觉的感受,使诗文更生动 形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 临其境。
2021/3/2
32
2002年高考题 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一枝开”原作“数枝开”,两者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数量词
• 成为主体活动背景,形成反差效果,突出主体 • 例: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用数字指称事物,尽显事物特征;有时结合夸 张手法,渲染气氛
• 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021/3/2
34
总结
• 语言鉴赏表述题(炼字)的规律: (1)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含义。(若字义无特殊,可省略) (2)展开想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若采用了某种表现手法,把它点出来,并点明表达效果。
诗 歌 鉴 赏 专 题
2021/3/2
1
形容词:
1、从声、光、色、形等多方面点出 形象的特点。
2、摹景状物 、营造意境。 3、语意双关。
2021/3/2
20
炼副词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请赏析本诗中“忽”字的表达效果。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 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一个“忽”字,突然闯 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 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忽”字将 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 诗耐人寻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