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眉山岷东新区城市设计

眉山岷东新区城市设计


非建设用地总体规划 岷东新区控规调整
4 现状解读
4.1 优秀的生态本底条件
湿地公园 白鹤林 植物园
东坡岛 蟆颐观
高塔水库
岷江 崇礼支渠 石梗子水库 穆家沟水库
小尺度山水格局
西侧紧邻岷江
南部与东坡岛隔江相望
崇礼支渠穿梭于规划范围中部, 纵向串联整个新区
穆家沟水库与石梗子水库形成 分割中、南部组团的水库景观 带
公共建筑及其裙房的平面形态要求丰富 多样,与道路之间留足人流集散空间。
高层建筑与道路、绿地等公共空间留足 距离,保证空间开敞适度。
实施人车分流,车行入口原则上不开在 城市主干道上。
行政办公
学校、文化教育 商业商务、城市综合体
8 城市设计平面形态引导
8.3 生态打底,引水透绿:
依托区域内大量的生态绿地资源:植物园、白鹤林 湿地、滨江森林公园、山谷生态绿地、高压走廊绿 带、主干道绿带为网络,串联组团内部主题公园、 点状街头绿地和开敞式社区集中绿地,保证500米 见绿,同时以屋顶、阳台等立体绿化为点缀。
09三大体系引导
9.1 生态景观体系 9.2 商业服务体系 9.3 人文风情体系
10重要展示轴线空间设计
10.1 滨江生态轴线城市设计引导 10.2北部生态廊道城市设计引导 10.3南部生态廊道城市设计引导 10.4 沿路空间形态
11 分区城市设计引导
11.1 北部组团设计引导 11.2 中部组团设计引导 11.3 南部组团设计引导
城市发展决定功能——大学园区 、特色文教中心、城市体 育设施、文化设施
商务休闲及品质居住区
依托周边生态资源——休闲接待 、养生养老居住区
6 土地利用方案介绍
6.1 主要调整思路
传承延续:延续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核心工作思想和方案框架,进行 优化提升,完善空间布局。
因地制宜:结合新的资料和相关信息,对于重要的功能选址、布局等提出优化 方向。
北部运动休闲度假组团 中部综合中心及教育科研组团 东部文化旅游及生态居住组团
无明确形象定位,空间效果考虑不足。
3 城市设计定位及核心理念
3.1 功能定位 眉山现代生态型都市新区、成都天府后台服务新高地、四川省高端养生养老地、岷江上的生活品
质新城。
3.2 形象定位
现代诗意山水城
分享快乐、分享阳光、分享空气、分享原生态 的生活品质之城。
05 功能板块落位
5.1 功能落位
06 土地利用方案介绍
6.1 主要调整思路 6.2 生态边界控制 6.3土地利用方案优化调整
07 总体城市设计引导
7.1 城市高度控制 7.2 门户空间控制 7.3 城市地标体系控制 7.4 建筑风格控制 7.5 整体空间形态
08 城市设计平面形态引导
8.1 居住地块平面设计 8.2公共建筑地块平面设计 8.3 生态绿地空间设计 8.4 城市设计总平面布置
城市触媒、强化特色
通过引入综合标志性的功能元素,形成触媒节点,带动区域的发 展;通过对山水环境的分析利用、综合服务板块的空间组织, 构建岷东特色的空间形象。
多规衔接、区域协调
落实上位规划、相关规划要求,与周边规划充分协调。
东坡岛城市设计 一江两岸整体研究
整体策划 + 城市设计 + 分区规划 复旦大学 + 详规四所 + 总规二所
分用地进行调整。 强化大学园区的整体功能集聚。 布置市级体育设施、文化设施,打
造大学园区的功能服务共享区。
南组团主要调整内容:
优化崇礼支渠周边的活力带动。 预留崇礼片区主干道与区域内主干
道相连接,优化组团可达性与连结 性。
7 总体城市设计引导
7.1 城市高度控制
A视点 B视点 C视点
A视点高度控制模拟
生态养生及休闲度假区
现代休闲风情山景小镇 建筑色彩:屋顶蓝灰色;立面白色、浅橘黄色搭配。
行政办公、商务、商业服务核心区
现代办公商务建筑风貌为主+川西传统建筑风貌点缀 建筑色彩:玻璃幕墙、浅灰色为主、暖色系点缀
岷东特色高教园区
现代教育建筑风貌为主+现代简约体育、文化建筑风貌点缀 建筑色彩:浅灰色
做足“绿” 、做活“水”、做美“景”,突出绿色基质,强化绿 色节点,保证500米见绿。
三位一体、协调发展
坚持产城一体、景城一体、文城一体,强调现代产业、现代生活、 现代都市协调发展,高标准、高水平设计,实现综合服务、 生活配套、生态环境与城市空间的有机融合。
塑造空间、提升形象
塑造岷江东岸、省道106线空间轮廓线,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区的 特色形象。
植物园、白鹤林与湿地公园形 成分割中、北部组团的森林公 园景观带
4 现状解读
4.2 高程分析
整体呈现东高西 低趋势。
最高点海拔 490m,最低点 海拔410m,基 地高差约80m。
东部浅谷将基地 分割成三个组团。
4.3 坡度分析
除了沿江坡度比较 大之外,别的区域 坡度相对平缓,以 浅丘、缓丘为主
7 总体城市设计引导
7.3 城市地标体系控制
地标构筑物——岷东之魂
地标构筑物——岷东之情 主干道门户空间
文化地标——蟆颐观
地标建筑——度假酒店
地标区域——城市综合体
轨道站点门户空间
主干道门户空间
地标区域——城市综合服务中心
7 总体城市设计引导
7.4 建筑风格控制 风貌定位:城市现代特色山景风貌区
岷江二桥门户区域
作为眉山主城与岷东新区的过渡地带, 岷江二桥门户空间承担着过境和入境交通转换和衔接功能,是开启岷东城 市印象之旅的序曲;是人工化的城市设计和天然的山地景观的碰撞、融合和过滤的场所。
核心控制要点:
引人入胜,生态打底,欢迎姿态。 充满期待,别有洞天,充满想象。 合理控制建筑露出尺度,达到山城掩映之效果。
社区配套 规划:采取独立式城市综合体配套商业服务设施,多个社区组 合共享,发挥商业价值、提升人气。
社区绿地 规划:突出社区绿化向外围道路、公园等公共空间延伸。
8 城市设计平面形态引导
8.2公共建筑地块平面设计
顺应丘陵缓坡地形,采用平行于等高线 或垂直于等高线方向布置,形成自由灵 动、富有特色的平面空间。
商务休闲及品质居住区
现代休闲风情山景小镇 建筑色彩:屋顶蓝灰色;立面白色、浅橘黄色搭配
7 总体城市设计引导
7.5 整体空间形态
由特色高教园区、政务办公区、综合商业区、高端养生度假片区、生态邻里居住区共 同构成具有鲜明形象特征的特色片区,通过与生态廊道、水体、公园的有机结合,体现现代 化形象和魅力的诗意山水新城。
2 上位规划解读
2.1 定位与功能 眉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对岷东片区的定位:文化旅游片区 以休闲旅游、生活居住、康体养老、文化会展为主要功能的生态型城市综合片区。整体形
成“一心、一区、五廊、四组团、四公园”的布局结构。 休闲旅游+生活居住+康体养老+文化会展
眉山城市岷江东岸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1年12月)
12 小结
1 规划背景与范围
1.3 规划研究范围
岷东片区位于城市 东部,用地范围北至眉州 大道,南至眉象路,西至 岷江,东至穆家沟水库和 东纵线,面积约23平方公 里。
岷东片区是眉山跨 河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域。
控规范围 城市设计委托范围
约23平方公里
策划、分区规划、 非建设用地总体规
划研究范围 约64平方公里
主要调整内容:
轨道交通线位及站点的 预留、组团定位的 优化、局部路网的 调整。
北组团主要调整内容:
用地选址的调整。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强化旅游接待、生态养生
功能。 优化崇礼支渠周边的活力带动。
中组团主要调整内容:
打造两处城市级别品质空间。 合并高压走廊,把用地进行整合。 强化106线两侧城市功能形象,部
高度控制分15、21、35、60、80米五级控制。
规划新建建筑高度错落有致,突出干道沿线立体空间序列, 强化中心识别性
通过合理的高度引导,滨江呈现岷江东岸生态画卷的自然 效果。
7 总体城市设计引导
7.2 门户空间控制
空间提升形象——魅力升级
Space to enhance the image - the charm upgrade
岷江东岸新区城市设计
目录
CONTENTS
01 规划背景与范围
1.1规划背景 1.2 规划历程 13 规划研究范围
02 上位规划解读
2.1 定位与功能 2.2 城市空间形象
03 城市设计定位及核心理念
3.1 功能定位 3.2 形象定位 3.3 设计理念
04 现状解析
4.1 优秀的生态本底条件 4.2 高程分析 4.3 坡度分析 4.4 特色资源
整体来说适宜建设, 组团内部坡度基本 为0—-11度,பைடு நூலகம்其 是基地中部台地。
4 现状解读
4.4 特色资源
• 白鹤林生态价值较高、展示价值极大、价值敏感性强。白鹤是对栖息地要求最特化的鹤类,对浅水湿地的依恋性很强。
必须通过原初环境的保留和 适度优化,保证其生态环境。

蟆颐观道教文化底蕴深厚,但是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复兴需求。

苏坟山资源价值具有唯一性,但是到达路径缺失,可以用来展示的旅游特征不强。
5 综合定位及功能板块落位
5.1 功能落位
生态养生及休闲度假区
依托周边生态资源——休闲接待 、高端居住、品质社区
行政办公、商务、商业服务核心区
地理位置决定功能——行政办公、高端商务、综合商业、 品质社区
岷东特色高教园区
岷东新区西入口门户空间
主干道门户空间
轨道站点门户空间 轨道站点门户空间 岷东新区西入口门户空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