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眉山岷东新区城市设计

眉山岷东新区城市设计


岷东新区整体鸟瞰图
7
总体城市设计引导
岷东新区整体鸟瞰图
岷江上的诗意山水城
分享快乐、分享阳光、分享空气、分享原生态 的生活品质之城。
8
城市设计平面形态引导
8.1 居住地块平面设计
住宅建筑 规划:因山就势,错落有致。顺应丘陵缓坡地形,采用平行于 等高线或垂直于等高线方向布置,临路采用垂直或斜交的开放 式布置形式,形成自由灵动、绿色渗透的空间。 社区配套 规划:采取独立式城市综合体配套商业服务设施,多个社区组 合共享,发挥商业价值、提升人气。 社区绿地 规划:突出社区绿化向外围道路、公园等公共空间延伸。
山脊线 本次规划建议控制范围(水库蓝线外 围200米范围)
6
土地利用方案介绍
6.3 土地利用方案优化调整
主要调整内容:
轨道交通线位及站点的 预留、组团定位的优化、
北组团主要调整内容:
用地选址的调整。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强化旅游接待、生态养生 功能。 优化崇礼支渠周边的活力带动。
空间提升形象——魅力升级
Space to enhance the image - the charm upgrade
神秘感
中观尺度门户区域控制
岷江二桥门户区域
作为眉山主城与岷东新区的过渡地带, 岷江二桥门户空间承担着过境和入境交通转换和衔接功能,是开启岷东城 市印象之旅的序曲;是人工化的城市设计和天然的山地景观的碰撞、融合和过滤的场所。
7
总体城市设计引导
7.1 城市高度控制
A视点 B视点 C视点
A视点高度控制模拟
7
总体城市设计引导
7.1 城市高度控制
高度控制可以较控规的
控规30
规定略有提升,地标高度建筑
宜出现在中部组团东侧。
局部可以适度提高至35米
控规50 控规30
局部可以做到—
80米
局部可以做到35米
控规30
局部可以适度提高至35米
09三大体系引导
9.1 生态景观体系 9.2 商业服务体系 9.3 人文风情体系
10重要展示轴线空间设计
10.1 滨江生态轴线城市设计引导 10.2北部生态廊道城市设计引导 10.3南部生态廊道城市设计引导 10.4 沿路空间形态
05 功能板块落位
5.1 功能落位
06 土地利用方案介绍
6.1 主要调整思路 6.2 生态边界控制 6.3土地利用方案优化调整
11 分区城市设计引导
11.1 北部组团设计引导 11.2 中部组团设计引导 11.3 南部组团设计引导
12 小结
1
规划背景与范围
1.3 规划研究范围
岷东片区位于城市 东部,用地范围北至眉州 大道,南至眉象路,西至 岷江,东至穆家沟水库和 东纵线,面积约23平方公 里。 岷东片区是眉山跨 河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域。
通过蓝线、禁建绿线、适建绿线 的划定,控制组团的建设边界, 保障区域开发的珍贵生态本底条 件。
6
土地利用方案介绍
6.2生态边界控制
环境引导规模——生态保障
Environment to guide scale - ecological protection 穆家沟水库周边控制: 1、水库蓝线向外200米为一级 防护范围禁止建设。 2、南部组团、中部组团主要 控制线为破向水库的山脊线。 山脊线到200米控制线之间用 地适当建设,但要设置整体排 污专用廊道。
6
土地利用方案介绍
6.2 生态边界控制
环境引导规模——生态保障
Environment to guide scale - ecological protection 不可触碰的环境底线:
蓝线:石埂子水库、穆家沟水 库、高塔水库。 禁建绿线:水库周边一级防护 范围、白鹤林湿地范围、植物 园范围、重要汇水区域。 适建绿线:滨江绿带、水库二 级防护范围。
落实上位规划、相关规划要求,与周边规划充分协调。
复旦大学
+ 详规四所
+ 总规二所
4
现状解读
4.1 优秀的生态本底条件
小尺度山水格局
西侧紧邻岷江 南部与东坡岛隔江相望
湿地公园 白鹤林 植物园
崇礼支渠穿梭于规划范围中部,
高塔水库
纵向串联整个新区 穆家沟水库与石梗子水库形成 分割中、南部组团的水库景观 带
岷江东岸新区城市设计
目 录
CONTENTS
01 规划背景与范围
1.1规划背景 1.2 规划历程 13 规划研究范围
07 总体城市设计引导
7.1 城市高度控制 7.2 门户空间控制 7.3 城市地标体系控制 7.4 建筑风格控制 7.5 整体空间形态
02 上位规划解读
2.1 定位与功能 2.2 城市空间形象
08 城市设计平面形态引导
8.1 居住地块平面设计 8.2公共建筑地块平面设计 8.3 生态绿地空间设计 8.4 城市设计总平面布置
03 城市设计定位及核心理念
3.1 功能定位 3.2 形象定位 3.3 设计理念
04 现状解析
4.1 优秀的生态本底条件 4.2 高程分析 4.3 坡度分析 4.4 特色资源
控规范围 城市设计委托范围 约23平方公里
策划、分区规划、 非建设用地总体规 划研究范围 约64平方公里
2
上位规划解读
2.1 定位与功能 眉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对岷东片区的定位:文化旅游片区 以休闲旅游、生活居住、康体养老、文化会展为主要功能的生态型城市综合片区。 整体形成“一心、一区、五廊、四组团、四公园”的布局结构。 休闲旅游+生活居住+康体养老+文化会展
商业商务、城市综合体 行政办公 学校、文化教育
8
城市设计平面形态引导
8.3 生态打底,引水透绿:
依托区域内大量的生态绿地资源:植物园、白鹤林 湿地、滨江森林公园、山谷生态绿地、高压走廊绿 带、主干道绿带为网络,串联组团内部主题公园、 点状街头绿地和开敞式社区集中绿地,保证500米 见绿,同时以屋顶、阳台等立体绿化为点缀。
核心控制要点:

引人入胜,生态打底,欢迎姿态。 充满期待,别有洞天,充满想象。 合理控制建筑露出尺度,达到山城掩映之效果。
7
总体城市设计引导
7.3 城市地标体系控制
地标构筑物——岷东之魂
地标建筑——度假酒店
地标构筑物——岷东之情 主干道门户空间
地标区域——城市综合体
轨道站点门户空间
主干道门户空间
Hale Waihona Puke 眉山城市岷江东岸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1年12月)
对岷东片区的定位:城市综合功能区 眉山城市集教育科研、文化娱乐、商贸、居住、康体休闲等功能协调发展的城市综 合功能区,和谐、自然、人文的生活品质新城。 旅游度假+教育科研+城市新型综合区
控规没有强调总规上的文化会展职能,新增了教育科研的公共职能。
2
上位规划解读
2.2 城市空间形象
眉山城市岷江东岸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1年12月)
北部运动休闲度假组团 中部综合中心及教育科研组团 东部文化旅游及生态居住组团
无明确形象定位,空间效果考虑不足。
3
城市设计定位及核心理念
3.1 功能定位

眉山现代生态型都市新区、成都天府后台服务新高地、四川省高端养生养老地、岷江上的生活品
自然——渗透——触媒——整合
3
城市设计定位及核心理念
3.3 设计理念
生态优先、美化环境(EOD)
做足“绿” 、做活“水”、做美“景”,突出绿色基质, 强化绿色节点,保证500米见绿。

三位一体、协调发展
坚持产城一体、景城一体、文城一体,强调现代产业、现 代生活、现代都市协调发展,高标准、高水平设计,实现综合服 务、生活配套、生态环境与城市空间的有机融合。
• •
蟆颐观道教文化底蕴深厚,但是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复兴需求。 苏坟山资源价值具有唯一性,但是到达路径缺失,可以用来展示的旅游特征不强。
5
综合定位及功能板块落位
5.1 功能落位
生态养生及休闲度假区
依托周边生态资源——休闲接待 、高端居住、品质社区
行政办公、商务、商业服务核心区
地理位置决定功能——行政办公、高端商务、综合商业、 品质社区
文化地标——蟆颐观
地标区域——城市综合服务中心
7
总体城市设计引导
7.4 建筑风格控制
风貌定位:城市现代特色山景风貌区
生态养生及休闲度假区
现代休闲风情山景小镇 建筑色彩:屋顶蓝灰色;立面白色、浅橘黄色搭配。
行政办公、商务、商业服务核心区
现代办公商务建筑风貌为主+川西传统建筑风貌点缀 建筑色彩:玻璃幕墙、浅灰色为主、暖色系点缀
除了沿江坡度比较 大之外,别的区域 坡度相对平缓,以 浅丘、缓丘为主 整体来说适宜建设, 组团内部坡度基本 为0—-11度,尤其 是基地中部台地。
4

现状解读
4.4 特色资源
白鹤林生态价值较高、展示价值极大、价值敏感性强。白鹤是对栖息地要求最特化的鹤类,对浅水湿地的依恋性很强。
必须通过原初环境的保留和 适度优化,保证其生态环境。
岷江 崇礼支渠 东坡岛 蟆颐观
植物园、白鹤林与湿地公园形 成分割中、北部组团的森林公 园景观带
石梗子水库
穆家沟水库
4
现状解读
4.2 高程分析
整体呈现东高西 低趋势。 最高点海拔 490m,最低点 海拔410m,基 地高差约80m。 东部浅谷将基地 分割成三个组团。
4.3 坡度分析
质新城。
3.2 形象定位
分享快乐、分享阳光、分享空气、分享原生态 的生活品质之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