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心理应激与心身健康

第四章 心理应激与心身健康


应激反应
结果
认知评价
应 激 源
健康、疾病
社会支持
个性特点
(三)应激反应(stress reaction)

当个体通过认知评价觉察到环境事件的威 胁后,会引发个体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 的变化,这一系列变化成为应激反应.
1、应激的生理反应 2、应激的心理反应 3、应激的行为反应
1、生理反应

心理-神经
其原因有:
1) 2)
心理冲突 心理挫折
个体在从事有目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 导致个人动机无法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的一种情绪状态。 1)外部挫折:社会环境(不良人际关系、角色冲突、、 歧视)和自然环境(交通赌赛、工作条件差、气候恶劣)
2)个人挫折:能力(智力)、体力、年龄、性别文化





表4-1 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SRRS)
生活事件 LCU 1. 配偶死亡 2. 离婚 3. 夫妻分居 4. 坐牢 5. 家庭成员死亡 6. 个人受伤或患病 7. 结婚 100 73 65 63 63 53 50 14. 家庭增加新成员 15. 工作岗位变动 16. 经济状况的变化 17. 好友死亡 18. 工作性质变化(改行) 19. 夫妻不和睦 20. 中等负债(超过1万美元) 39 39 38 37 36 35 31
举例:失恋 外科手术

评价的结果是将应激源区分为“积极应激”及“不良应激”。
前者可以适当提高皮层唤醒水平、集中注意力、调动积极情绪和

理性思维、正确使用应对机制;后者则过度唤醒大脑而致焦虑、注
意力唤散、自我意识模糊、情绪反应过度(激动)或不足(抑郁), 思维非理性化、应对策略运用不当。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通过改变认知来避免不良的应激反应。 例如,郑板桥——不公平的社会现实——“难得糊涂”——保持安宁。
2.应激源的分类
(1)躯体性应激源
(2)心理性应激源 (3)社会性应激源 (4)文化性应激源
应激源 stressor
(1)躯体性应激源
生物性(病毒、细菌) 物理性(高温、噪音、湿度等) 化学性(空气、水源的污染等) 疾病或健康问题(感染、外伤、睡眠障碍等)
(2)心理性应激源
个体产生焦虑、恐惧和抑郁等情绪反应 的各种心理冲突和心理挫折。

生活事件、认知特点、应对方式、社会支持、 个性和应激反应 主诉、表情、生理反应
(二)测量
1.生活事件量表(LES)
2.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3. 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
4. 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
5. 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PSS)
生活事件量表(LES)



简介 施测步骤 测验的记分 结果的解释 使用注意事项
(3)社会性应激源
亲人死亡、意外事故、 工作挫折、家庭矛盾、 战争、社会变革、就业等
社会再适应量表

由美国霍尔姆斯和雷赫(精神病专家)编制 生活事件与疾病关系的研究工具 生活变化单位— 表示生活事件的作用强度 LCU>300, 86%患病 150~300, 50%患病 <150, 平安无事、身体健康
3、人格特征
A型
B型 C型 坚韧性格
时间紧迫感、竞争敌意倾向——易发冠心病 介于A与C型性格之间 压抑、愤怒、不能释放——易发恶性肿瘤 抗应激性格
(1)奉献
(2)控制 (3)转变
个性与应激因素的关系
A型行为特征模式的人对问题的起因多强调自身因素,采 用积极正视问题的应付行为。

B型行为特征的人容易接受现实,默认环境。
8. 被解雇 9. 复婚
10. 退休 11. 家庭成员健康变化 12. 怀孕 13. 性功能障碍
47 45
45 44 40 39
21. 丧失抵押品赎回权 22. 工作职责变化
23. 子女离家 24. 婚姻纠纷 25. 杰出的个人成就 26. 配偶开始或停止工作
30 29
29 29 28 26
27. 上学或毕业 28. 生活条件变化 29. 个人习惯改变 30. 与上司的矛盾 31. 工作时数或条件变化 32. 搬家
通过调节控制自身对应激 躯体指向 情境的情绪反应,不改变 (使用药物、放松方法、生物反馈) 认知指向 应激源 (有意的分心、幻想、自我想象)
应对活动
问题指向性方式
计划
回避 面对 分散注意 升华
再评价 否认 祈祷 自评 幻想 合理化
求助 倾诉
情绪指向性方式 幽默 淡化 转移 放松 自控 退化 烟酒 自责 屈服 药物 忍受 发泄 情 绪 反 应 生 理 反 应
糖皮质激素
汗腺分泌
保钠、排钾
调节糖代谢 蛋白质分解 氨平衡失调 血小板生成增加等
2、应激心理反应
(1)积极的心理反应(适度应激) 提高认知能力,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等 (2)消极的心理反应(过度应激) 1)不良情绪反应 焦虑、恐惧、愤怒、敌意、失望、悲哀等 2)认知能力降低:感知、记忆、思维能 力下降

应激概念的提出:加拿大 塞里
应激——1936年
观点:
1、应激是一种生理反应
应激是个体对内外 环境刺激所引起的非特异性的反应。
◆许多处于不同疾病状态下的个体都出现: 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无力、萎靡不振 ◆大量动物实验注意到,处于失血、感染、 中毒等有害刺激作用下以及其他紧急状态 下的个体,都可出现:肾上腺增大和颜色 变深,胸腺及淋巴结缩小、胃肠道溃疡、 出血等现象。(一般适应综合征)
机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刺激后,在没有发
生特异性的病理性损害前所产生的一系列
·
非特异性应答反应。
应激是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激 做出认知评价后,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的过程。
一、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 stress):
个体在某种环境刺激作用下,觉察需 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所产生的一 种适应环境的心身紧张状态。
12
11
生活事件与疾病(中国)
1 2 3 能力
在学习和工作中伴随负性情绪 人际关系不协调
亲人的意外死亡或者突然的意外事故
青年: 学习、婚姻、恋爱、人际关系、工作与经济问题 中年人:
夫妻关系和家庭关系
老年人: 健康问题和经济问题
(4)文化性应激源
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
应激的过程
输入部分 中介机制
简介

是由杨德森、张亚林1986年编制 48条我国较常见的生活事件


家庭生活方面的问题(28条) 工作学习方面的问题(13条)


社交及其他方面的问题(7条)。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16岁以上的正常人、神经症、身心疾病、 各种躯体疾病求助者以及自知力恢复的重性精神 病求助者,主要应用于:

(1)神经症、身心疾病、各种躯体疾病及重性精神疾病 的病因学研究。 (2)指导心理治疗、危机干预,使心理治疗和医疗干预 更有针对性。 (3)甄别高危人群,预防精神疾病和身心疾病,对LES 高者加强预防工作。 (4)指导正常人了解自己的精神负荷、维护身心健康, 提高生活质量。

相比之下,屈原就不如郑板桥聪明,没有学会糊涂,结果跳进了汨
罗江,再也没上来。
2、社会支持
定义:个体与社会各方面(亲属、朋友、同事等人以及家 庭、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 联系程度。 社会支持的种类 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它人支持 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个人利用等 社会支持对健康具有保护性作用,可以降低心身疾病的发 生和促进疾病的康复。 举例:老人有密切的朋友交往,减少抑郁症状。

心理-神经-内分泌
心理-神经-免疫

应激源(生物、理化、心理社会因素)
大脑皮质
认知评价
下丘脑 腺垂体 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性 儿茶酚胺释放
(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性
免 疫 系 统
盐皮质激素
心肌收缩 心率 血压 胃肠蠕动 胃液分泌 糖原分解 血糖 代谢耗氧 脂肪分解



2. 施测步骤

自评量表 标记出一年内曾经历过的事件,并标定次数 长期性事件记录



填写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感受去判断那些经历 过的事件对其本人来说


(1)是好事(正性事件)或是坏事(负性事 件)? (2)影响程度如何?(分为5级评定)

பைடு நூலகம்
0.无影响,1.轻度,2.中度,3.重度,4.极重。 1.三个月内,2.半年内,3.一年内,4.一年以上。
应激过程
输入---中介---反应---结果
中介是最关键的部分
应激的过程
输入部分
应 激 源
( 生 活 事 件 )
应激中介因素
应对方式
应激反应
结果
认知评价
社会支持
人格特征
心理反应 行为反应 生活反应
健康、疾病
(二)输入部分---应激源 应激源 (stressor):是指能够引起应激的 各种刺激因素。
3、应激的行为反应

针对自身的行为反应:

改变自身
逃避、回避


针对应激源的行为反应

改变环境 搬家、愤怒、转移、攻击

(四)应对
拉扎鲁斯和福克曼——美国心理学家
应对方式类型 问题指向性 通过直接的行动或问题解 战斗(消除或减弱威胁) 逃跑(使自己远离威胁) 决来改变应激情景 避免未来的应激(增强个体承受能力) 情绪指向性 举例
出估计,同时也可估计面临应激源时个体可动用的应对资源。
无利害关系 适 应 有效 问 题 初 评 有 利 害 关 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