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
它作为一个新的理念,正备受英语界的关注,在英语教学中是非常有效的。
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使学生有意识地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牢固掌握知识,从而应用到英语学习中,获得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
它给学生的英语学习创造了一个理想的环境,启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运用英语分析和解决真实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中用”的目的。
根据任务型教学法的重要理论可知,任务型教学法属于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
它以合理的任务组织教学,使学生积极参与,强化他们的互动交流能力,培养他们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大脑中的英语资源,在履行任务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语言习得和应用能力。
任务概念是任务型教学法中的重要概念,也是整个语言教学、乃至许多非语言学科课堂教学理论的重要概念。
在英语的教学中,在很大程度上,教师对任务的选择决定了课堂学习的目标、学习进行的方式、学生和教师角色的作用,甚至学习成果的表
现和评价方式。
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能体现英语语言价值的有效教学途径,包含先进的教学原则和理念,但要将它有效地应用于外语教学课堂中,我们中学英语教学实践者必须首先做到的是认识和了解任务及任务型教
学法的本质,以及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
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首要环节就是呈现任务。
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思维,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主动地去习得英语,并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任务中来,真正地做到“做中学”,并从中获得和积累相应的
学习经验,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在英语教学的实际应用中,任务型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真正获得情感体验和调整学习策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其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它强调以任务为核心,任务设计的质量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
另外,Skehan也提出“表达意义是任务的首要目的。
”所以,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站在教学目标的高度,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分析某特定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切实了解学生想做什么,会做什么,该做什么,从而设计出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以意义为中心的任务,真正做到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任务型课堂教学活动根据其交互特点可大致分为五类:故事链任务(小组中每人讲一段故事,全小组讲完整个故事);
信息差任务(两组或多组信息互补,协商完成任务);解决
问题任务(围绕一个问题或根据一系列信息,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决定任务(围绕一个和多个结果,通过协商或讨论作出选择);观点交换任务(通过讨论,相互交换意见,不必达成共识)。
譬如,在教师讲授有关购物知识的课堂上,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这样设计任务:把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学生扮演店员,一组扮演顾客。
要求扮演店员的学生要努力销售自己的物品,以成为第一个卖完物品又挣最多钱的人;扮演顾客的学生每人有50元,要购买老师发给的购物单上的物品(不同的店可以卖同样的物品),他们要向不同的店员询问价格,看谁能用最少的钱买到要求的物品。
然后换角色再进行一次。
这样设计符合学生的常识和心理,学生就不会有被迫学习的感觉,具有生活气息和真实性。
从上面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任务型教学具有较为明确的目标指向,这种目标指向具有两重性,一是任务本身要达到的非教学目的,二是利用任务所要达到的预期的教学目的。
还具有详细的任务内容和履行某一任务的程序和方法,即做什么和怎样做;教师要提前准备好一些辅助材料,使任务更具真实性,使任务的履行更具操作性,更好地与教学结合;促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输入材料之间进行双边或多边互动。
在任务设计中,要遵循连贯性,实用性,趣味性;并且教师必须转变一个观念,就是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本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独
度;其二,所提供信息的充分程度(是否需要通过推理才能获得信息或问题答案);其三,所涉及的主题,比如是日常生活中广为熟悉的,还是较专业或生僻的;其四,语篇在信息组织中使用衔接手段的类型。
另外,听话人目的也影响任务实施的难度。
所谓听话人目的,是指听话人根据任务需要对语篇进行理解和加工的方式和程度。
如识别、定位、重点理解、细节理解、全面理解、推理等。
如果只要求识别,判断出人名﹑地名﹑事物名称﹑广告中的形容词,任务的难度很小,如要求全面理解,或需要推理信息,则任务的难度显然要增大。
由上述可知,在任务设计中,影响任务难度的因素多种多样。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不同任务中影响任务难度的种种因素,选择合适的任务的原则搭配,同时利用或提供必要的辅助手段,将任务难度调整到适当程度,以使任务具有可操作性,真实性,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仍然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
首先,教师不能完全按照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进行教学活动,要有意识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调整。
譬如,英国语言学家Jane Willis在她的专著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中提出的
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三个步骤:
1.前任务(Pre-Task)——教师引入任务。
2.任务循环流程(Task-cycle):
a. 任务(task)——学生执行任务;
b. 计划(planning)——各组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
c. 报告(reporting)——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3.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
a. 分析(analysis)——学生通过录音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
b. 操练(practice)——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
如果教师让学生按照任务循环流程(Task-cycle)中的三个步骤进行课堂活动,会使学生感觉到没有新意,使课堂氛围机械乏味。
因为这样的任务设计可能大大超出学生的能力和知识面,使他们产生“我们什么都不知道”的心理压力,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产生厌学的情绪。
并且,作为促进学习的教学任务,教师更多地关注它的教学目的,在授课过程中也难以把握这个合适的尺度。
所以一些任务型教学的理论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需要在实践中多多探讨。
另外,学生大多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任务,教师在其间不直接指导会使一些学生产生侥幸心理,敷衍了事。
如果这种现象出现,
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及时给予指导,会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乃至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英语的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它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和进行语言交流的平台,激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有利于保持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语言习得。
在教师的指导下,使教学活动呈阶梯式层层推进,使语言的学习过程逐渐自动化和自主化。
但是它是一种新型的语言教学方式,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从而积累精华,使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英语语言学习上达到近乎完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