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设计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设计

文档
2017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8课《古诗二首》2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讲授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张幻灯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演示第4-7 片)轻在1、学生根据老师学(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生让
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同学之间交流( 2 互相提问识记生“楼”的偏旁是“木”
“依”的偏旁是“亻”字。

“尽”的偏旁是“尸”
“层”的偏旁是“尸” 3 )指导生字的笔顺。

(“依”、“层”为例指导。

以学习组词。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 2.
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比读B. 男女生A.出示词语:教师领读
C.同桌互读。

依(依然)(依靠)楼(楼房)(高楼)层(上层)(楼层)尽(尽力)(尽头)
3. 认识了生字宝宝,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张幻灯片))(演示第 8首古诗。

(插入音频素材1 /流。

入海白日及古熟悉诗/依山/尽,黄河 / 朗读节奏。

一层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 相关链接(演示第 9张幻灯片)
4. 认识作者。

《登字季凌,王之涣,唐朝著名诗人,代表作有鹳雀楼》《凉州词》等。

二、精读课文
1. 张幻灯片)古诗题目解读。

(演示第10
文档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
解读题目。

诗人要登什么地方呢?登。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鹳雀楼。

了解鹳雀楼。

中条山,下临黄河。

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 接下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诗的前两句。

(演示品读诗句。

第11-18张幻灯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1 )重点词语解释:
词点了解重语。

黄河:世界第六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也被
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
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白日依山尽”说的是什么意思呢?(2
这句话是说,傍晚太阳依傍山峦落下。

精读诗句。

3()“依山尽”说明了什么?
这是对什么景物的描写?太阳离山很近。

)同学们,你们觉得在什么时候,太阳会(4 远景。

离山很近?太阳落山的时候。

)诗人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5
)这句诗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景象6(傍晚。

呢?傍晚太阳慢慢落下山时的景象。

)“黄河入海流”说的又是什么意思呢?(7
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汹涌奔流而去。

这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物?
)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滚滚的黄河水,8(
文档
文档意诗解全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理的一层楼。

思。

三、归纳总结(演示第24 张幻灯片)《登鹳雀楼》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本结纳表现了诗人进取向上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总归的抒襟,也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发诗所刻和深情感
哲理。

第2课时新课导入复习《登鹳雀前边我们学习了杜甫的《登鹳雀楼》,领略了新导入滚滚黄河水的壮观,感受了诗人登高望远的哲理人楼》生。

现在我们来学习另一首描写景物的古诗——诗。

《望庐山瀑布》。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讲授新课张幻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演示第26-31 灯片)
轻生1、学生根据老师(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在学让下状态出示的生字卡输松的n āɡān uà chuúàzho l y
认读生字词。

出字的读音。

炉烟挂川照 2、同学之间交流(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互相提问识记生
字。

3()指导生字的笔顺。

以“烟”、“挂”为例指导。

文档
文档
文档
文档
壮丽奇观。

46张幻灯片) 4.全诗释义:(演示第太
文档
望庐山瀑布远景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夸张疑是银河落九天。

——比喻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

教学反思古诗《登鹳雀楼》诗人通过描写登鹳雀楼观看太阳西沉、黄河归海的要看得远就应站得高的道理;告诉人们,壮观景色,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真正理解字义和诗句内容,深刻感知诗的意境及其蕴含的道理,我在教学前对学生进行了学习情况调让孩子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查,并有针对性地讲解,想象落日下黄河水滚滚东流的景象。

《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把深入感受庐山瀑布的壮美这条明线和初步感受诗人豪放、夸张、洒脱的诗风这条暗线相结合,让这两条线索贯穿始终。

让学生感受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的壮美。

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倾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

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泻而下,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