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北宋词的发展——中国古代文学史
北宋词的发展——中国古代文学史
鹊踏枝
•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 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 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 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 终不悔,为伊第三境也。‛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 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 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 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柳永词的新变
• 柳永(987?—1055),原名三变,字景 庄,更名永,字耆卿。祖籍河东(今山西 永济),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曾官至屯田员 外郎,家中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或柳屯田。 仁宗景祐元年(1034)进士,授睦州(今 浙江建德)团练推官,历余杭令、泗州判 官、灵台令、太常博士等,官至屯田员外 郎。晚年流落,殁于润州。 •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 了浅斟低唱 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 奉旨填词柳三变 扎进妓院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 北宋时期自上而下的作词热 ‚真、仁、神三宗俱晓音律,徽宗之词尤擅胜场, 即所传十余篇,固已无愧作者。至若韩缜北使西夏, 以离筵做《芳草凤萧吟》一词,神宗忽中批步兵司 遣兵为搬家追送,而出疆使节,得以爱妾追随;宋 祁以繁台街《鹧鸪天》一词,而蓬山不远,遂拜内 人之赐;蔡挺以《喜迁莺》一词,而有枢管之命; 苏轼以《水调歌头》一词,而获爱君之叹;至周邦 彦以《兰陵王》一词,而追回为徽猷阁待制,则事 所或有也。 • 南宋时期君上的提倡 南渡以后,流风未泯,高宗能词,有《舞杨花》 自制曲,……则两宋词流之众,多由君上提倡,非 啻一时风会已也。‛
第一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 晏殊、欧阳修(词艺的开拓)—范仲淹、 张先(词境的开拓)—柳永词的新变
一、词艺的开拓 • 晏殊 闲雅有情思的晏殊词 • 欧阳修 因循中求变的欧阳修 二、词境的开拓 • 范仲淹 独辟蹊径的范仲淹词 • 张先 切近日常生活的张先词 • 王安石 向诗风靠拢的王安石词 三、柳永词的新变
二,大量词作写市民生活和男女的爱情生活, 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以‚俗‛ 为词。
第一,柳词的‚俗‛主要体现在词的题材内容上。 首先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这类词以 爽快率直的风格,充沛的气势,热烈的感情,描述了男女 情爱的自由放纵,追求官能享受的肆无忌惮,从而反映了 这一阶层特有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和文化趣味。 其次,表现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 再次,表现了下层妓女的不幸遭遇和她们从良的愿望。
• 第二,语言的通俗 相对应的,柳永的词,语言也极为 通俗,被称为‚词家之白居易‛。黄昇 《花庵词选》:‚耆卿长于纤艳之词, 然多近俚俗,故市井人悦之。‛ ‚耆卿失意无俚,流连坊曲,遂 尽收俚俗语言,编入词中,以便伎人传 习。一时动听,散播四方。‛ — 宋翔凤《乐府余 论》
• 大量市井语汇:甚时向、便只合、长只恁、 好生地。此外:恁、争、处、怎、得等大 量出现。
张先词:张三中 张三影
•
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 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公 曰:‚何不目之为张三影。‛客不晓, 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 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坠风絮无影: 此余平生所得意也。‛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
张先词的内容没有超越传统的相思恨别 的范围,但是对词的发展方向却有贡献: 一,大量用词来唱和酬答,扩大了词 的实用功能。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二,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 缘题赋词,词的题材逐渐贴近作者的日常 生活。 长于表现歌舞音乐艺术的精妙,是张 先词的显著特色。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ຫໍສະໝຸດ 别君时,忍 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不知魂已断,空有梦 相随。 除却天边月,无人知。——韦庄《女冠子》 • 淡烟飘薄,莺花谢、清和院落。树阴翠、 密叶成幄。麦秋霁景,夏云忽变奇峰、倚寥廓。 波暖银塘涨,新萍绿鱼跃。想端忧多暇,陈王 是日,嫩苔生阁。 正铄石天高,流金昼永,楚榭光风转蕙, 披襟处、波翻翠幕。以文会友,沉李浮瓜忍轻 诺。别馆清闲,避炎蒸、岂须河朔。但尊前随 分,雅歌艳舞,尽成欢乐。 ——柳永《女冠子》
宋词的发展与演变
• • • • • • • 宋词繁荣之原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苏轼对词体的全面改革 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李清照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王国维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 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文,唐之诗,宋之词, 元之曲 • 当代的文学是什么? 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呈现出多元化格局。 各种文学思潮流派层出不穷,仅仅小说一个文类 就出现‚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 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新写实 文学‛、‚新历史文学‛、‚70后美女写作‛、 ‚80后青春写作‛乃至近几年的‚底层写作 郭敬明 韩寒 安妮宝贝 春树 羊羔体 德国汉学家顾彬炮轰中国当代文坛事件,经过 媒体炒作的‚垃圾说‛
《渔家傲》(秋思)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 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 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通篇以秋思为主线,在‚塞 下秋来‛的特定环境中,描绘出 边塞风光和征人羁旅思乡之意, 又显现出了希图报国的壮怀,创 造出了沉雄激壮的风格,在词史 上具有突破意义,下开苏、辛豪 放词之杰作。
欧阳修对此作的革新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 进一步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 二,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主 动向民歌学习,与柳永词相互呼应。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 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 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 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 秋千去。
因循中求变的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 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有《欧阳文忠公集》,词集名 《醉翁琴趣外编》,一名《六一词》。内容主要还是恋情相 思,离愁别恨。 艳词 画荻学字 苏轼 唐宋八大家之六出自其门 不怕先生骂,可怕后生笑 诗文革新运动
•
•
• 晏殊为宰相,年辈较高,政治地位显赫,欧阳 修等著名词人出其门下,被后人推为‚北宋倚声 填词初祖‛。
总的来说,晏殊词绝大部分是小令,题材比较 狭窄,基本没有超出唐以来文人词的范围。 • 第一, 经常表现对生命的忧思,浓情中渗 透着理性沉思的特质。写伤春感时、在寂寞 中流连光景之情怀的作品最能反映他的特色。 • 第二,晏殊词典雅工致,语言浅而丽,意境 深厚,情中有思,读之有低回反复之致。 晏殊的词虽写富贵气象却不落鄙俗,写艳 情却不落轻佻,感伤之中还流露出一种闲雅 的情调,或表现出一种旷达的怀抱,有的词 还有一种深沉的理性与明晰的哲思。如《浣 溪沙》。
一,大量改制、创制了新的词调,特别是增 衍制作了许多慢词长调,大大拓展了词体, 表现了突出的创调才能。(《乐章集》现 存词二百二十首,慢词超过了半数。)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⑴小令;⑵中调; ⑶长调。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 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 长调。宋人将词分为令引近慢四种,简单 地说,令即小令,引和进约等于中调,慢 词就是所谓的长调。
• 口语:‚欹枕背灯睡‛(《梦还京》)
‚就中有风流‛(《金蕉叶》) ‚不早与伊相识‛(《惜春郎》) ‚昨宵里,恁和衣睡。今宵里,又恁和衣 睡。‛(《婆罗门令》) ‚笙歌筵上,有个人人可意‛(《长寿乐》) ‚再三偎着,再三香滑‛(《小镇西》)
• 三,柳永的词叙写了城市的繁华富庶以及市井风情
的丰富多彩。抒发飘转四方的羁旅行役情怀,是柳
张先词: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 张先(990—1078)(张三影),字子野,湖 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 任宿州掾,曾知吴江县,又为嘉禾判官,晏殊知 永兴军,辟为通判。后出知渝州、安州,以尚书 都郎官中致仕,居湖州、杭州间。有《张子野 词》。
• 安享富贵 风流 老来韵事 文人贵族词 •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 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天仙子》(时为嘉禾小倅, 以病眠不赴府会)是张先词的 名篇:
•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 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 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 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 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向诗风靠拢的王安石词
王安石的词脱离了晚唐五代以来柔情软调的格 调,注重抒发自我的性情怀抱,开始表达对历史 和社会现实的反思,使词具有了一定的历史感和 现实感。《桂枝香》是王安石的代表作
闲雅有情思的晏殊词
•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 属江西)人。卒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宋史》 有传。著作已佚,词集名《珠玉词》。《珠玉词》 大多是在富贵优游的生活中产生的,书写男女之 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其词主要继承五代词 风,尤其是冯延巳,闲雅有情思。 神童 进士科考 罢相风波
[宋]宋徽宗 赵 佶《瑞鹤图
(三)文学本身方面的原因
• 古近体源远流长,至 唐代已达鼎盛的 艺术高峰,难以企及,而词之题材和体裁 均留下广泛的创作空间,故此宋词比宋诗 有更多的艺术性和独创性,取得更高成就。 • 词牌826种,灵活性 复杂的情感世界 • 诗庄词媚曲俗
北宋词的发展
• 词艺开拓 晏殊—欧阳修—柳永—周邦彦(格律派) 词境开拓 范仲淹—张先—王安石—苏轼
永词的一个重要方面。 北宋仁宗时代,城市经济发达,物质文明高涨, 市民生活活跃,柳永的词善于体察市民的精神状态, 《木兰花慢》、《瑞鹧鸪》写苏州,《笛家弄》、 《倾杯乐》、《透碧霄》写汴京,都为前所未有。 这类题材占了《乐章集》的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