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结构力学第五版 李廉锟 第七章力法
结构力学第五版 李廉锟 第七章力法
(4)局部荷载对结构影响范围大,内力分布均匀。 关于超静定结构的几点说明 (1)多余是相对保持几何不变性而言,并非真正多余。 (2)内部有多余联系亦是超静定结构。 (3)超静定结构去掉多余联系后,就成为静定结构。 (4)超静定结构应用广泛。
第七章
图7-4
力
法
第七章
力
法
§7-2 超静定次数的确定
1.超静定次数(n) 超静定次数 n = 多余约束数(几何构造分析) (变原结构成静定结构所需撤除的约束)
X1
Δ1=0
XA MA A YA
〒
δ11 B
(b)
×X 1
+
q
X1 =1
Δ11=δ11X1
Δ1P
位移Δ1、Δ1P和Δ11的符号都以沿 假定的X1方向为正。
第七章
力法的基本方程
力
法
δ11X1+Δ1P = 0
δ11 ∆1P
单位约束力作用下,基本结构去掉约束处的位移 荷载作用下,基本结构去掉约束处的位移
M P图
2 3
2 N3
于是有 X 3 0
两端固支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没有水平反力 典型方程改写为
11 X 1 12 X 2 1 P 0 21 X 1 22 X 2 2 P 0
物理意义: 基本结构 在全部多余未知力和荷载的共同作用下,在去掉各 多余联系处沿各多余未知力方向的位移,应与原结构 相应的位移相等。
第七章
力
法
推广到 n 次超静定结构 基本未知量X1,X2……Xn 则力法典型方程(正则方程) ——规则的形式 ——具有代表性、反映共性的形式
11 x1 12 x2 … 1n xn 1P 0 21 x1 22 x2 … 2n xn 2 P 0 …… n1 x1 n2 x2 L nn xn nP 0
3
3
第七章
力
法
δ 11
a 6 EI1
3
△1P
δ 12 δ 21 δ 22
a3 3 Pa 4 EI1 △2 P
3
5 Pa 96 EI1
3
5a 6 EI1
16 EI1
第七章
力
法
由以上计算可以看出:典型方程中,每个 系数和自由项均含有1/EI,可以消去。 由此可知:——在载荷作用下,超静定结 构的内力只与各杆的刚度相对值有关,而 与其刚度绝对值无关。
ds
FN i FNP EA ds
kFSi FSp GA
结构的刚度越小,位移(影响)系数就越 大 ——又称为柔度系数;
对不同具体结构, 所需计算的项是不同的: (剪力项一般均略去) 梁、刚架 ——只计M一项; 桁架 —— 只有FN一项; 组合结构 ——(梁式杆)只计M一项; ( 链杆)只有FN一项;
P i i
第七章
力
法
例7- 1. 求解图示两端固支梁。 解:取简支梁为基本体系 力法典型方程为:
11 X 1 12 X 2 13 X 3 1 P 0 21 X 1 22 X 2 23 X 3 2 P 0 X X X 0 31 1 32 2 33 3 3P
多余联系(约束)中产生的力,所谓‘多余’——仅 就保持几何不变性而言
第七章
3.超静定结构的类型
梁 桁架 拱 刚架 组合结构
力
法
第七章
力
法
4.求解超静定结构的三个方面条件:
(1)平衡条件 ——各部分受力状态满足平衡方程
(2)几何条件 (变形或位移条件、协调条件、相容条件) ——位移满足支承约束和变形连续 (3)物理条件(胡克定律) ——变形或位移---力之间的物理关系
典型方程——系数和自由项 ——用单位荷载法计算
ii
M i2 EI ds
2 FNi EA ds 2 kFSi GA ds
ij ji
ip
EI
Mi M j EI
ds
FNi FNj EA
ds
kFSi FSj GA
ds
ds
Mi M p
第七章
5.求解方法
两种基本方法:
力
法
力 法——以多余未知力为基本未知量;
位移法——以结点位移为基本未知量
其他方法: 力矩分配法——以位移法为理论基础的渐近解法 矩阵位移法——适于计算机的矩阵表示的位移法 混合法——力法与位移法的联合应用
第七章
力
法
超静定结构的特点 (1)结构的反力和内力只凭静力平衡方程不能确定或不能完 全确定 (2)除荷载之外,支座移动、温度改变、制造误差等均引 起内力。 (3)多余联系遭破坏后,仍能维持几何不变性。
11 x1 12 x2 … 1n xn 1P 0 21 x1 22 x2 … 2n xn 2 P 0 …… n1 x1 n2 x2 L nn xn nP 0
柔度系数: 主系数 δii>0 副系数 δij(i≠j)——正,负,零 δij=δji——对称矩阵
MAC中=(3Pa/88+15Pa/88)/2-Pa/4=-13Pa/88
讨论:
1、基本结构选择不是唯一的, 但必须是静定的 ——几何不变,无多余约 束 2、基本未知量与撤除的约束相 对应(方向;数目)
第七章
力
法
3.解题步骤: (1)确定超静定次数, 确定基本体系——基本未知量Xi (2)作MP ——荷载单独作用; Mi ——xi=1单独作用 (3)求位移系数 △iP,δij (4)代入力法方程——求解xi M M X M (5)结果: (M→FS→FN)
补充方程数目: (静力分析) 多余未知力数 = 未知力数 — 独立的平衡方程数 如图:
第七章
力
法
2.确定超静定次数 ——解除多余约束→→静定结构 解除方式: (1)去除一根支杆或切断一根链杆 ——相当去除一个约束。 (2)去除一个铰支座或去除一个单铰 ——相当去除二个约束。 (3)去除一个固定端或切断一个梁式杆 ——相当去除三个约束。 (4)变刚结为铰结/链杆 ——相当去除一/二个约束 (5)将固定支座改为铰支座或将刚性联结改为铰联结 ——相当于去掉一个联系。
力
法
M P M1 1 1 ql 2 3 ql 4 1P= ds ( l) l EI EI 3 2 4 8EI
M 1 1 2 l3 11= ds [ l l l ] EI EI 2 3 3EI
2 1
第七章
(3)力法方程求解
力
法
△1P ql 4 3EI 3 x1 ( ). 3 ql δ 11 8EI l 8
EI
基本体系
单位和荷载弯矩图 M i , M P 为:
由于 M 3 0 , FQ 3 0 FN1 FN 2 FNP 0 所以
13 31 23 32 3 P 0
又由于
FP
FP ab l
M ds F ds 33 EI EA FS23ds l k 0 GA EA
δ 11
1 a 2a a 2 EI1 2 3 6 EI1 1 a a a 2 EI1 2 4 EI1
2 3 2 3
2
3
δ 12 δ 21
1 1 a 2a 5a 2 δ 22 = a a 2 EI1 EI1 2 3 6 EI1
1 1 Pa a 5a 5Pa △1P ( ) 2 EI1 2 2 2 6 96 EI1 △2 P 1 1 Pa a Pa ( )a 2 EI1 2 2 2 16 EI1
计算自由度:n = -w
第七章
§7-3 力法的基本概念
力
法
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最基本的方法 基本思路 超静定结构内力计算 → →静定结构的 内力/位移 计算
力法中的三个基本概念:(以超静定梁为例)
第七章
力
法
1、找出关键问题——力法的基本未知量
多余未知力当作处于关键地位的未知力—称为力法的基 本未知量,以Xi表示
第七章
试选取另一基本结构求解:
q
A EI B
力
法
x1
q
l 原结构 基本结构
第七章
§7-4 力法的典型方程 以三次超静定刚架为例 (1)取基本体系 ——P,X1,X2,X3 (2)变形条件 Δ1=0 Δ2 = 0 Δ3 = 0
力
法
第七章
力
法
(3)考虑基本体系在各力单独作用时的位移: △1 = △11+△12 +△13 +△1P △2 = △21+△22+△23 +△2P △3 = △31 +△32 +△33 +△3P 荷载P: △1P ,△2P ,△3P X1 =1——δ11,δ21 ,δ31 X1:△11=δ11 X1、△21=δ21 X1、△31=δ31 X1 X2=1——δ12,δ22 ,δ32 X2:△12 =δ12 X2、△22=δ22 X2、△32=δ32 X2 X3=1——δ13,δ23 ,δ33 , X3:△13=δ13 X3、△23=δ23 X3 、△33=δ33 X3
第七章力Biblioteka 法由叠加原理得各力的共同作用 △1=δ11 X1+δ12 X2+δ13 X3 +△1P △2=δ21 X1+δ22 X2+δ23 X3 +△2P △3=δ31 X1+δ32 X2+δ33 X3 +△3P
第七章
(4)力法基本方程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