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电磁波及电磁波谱

第二章 电磁波及电磁波谱


电磁辐射因辐射源或观察者相对于传播介质的运 动,而使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称为多普勒效应。
式中:
f:电磁波辐射源的频率 f1: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 c:波速
f1
=
f
c±v c v1
v:辐射源相对于介质的速度
v1:观察者相对于介质的速度
例如:
1. 火车急速离去时,汽笛声调会低沉下去(f 变小,红 移); 而迎面驶来,声调则变高(f 变大,蓝移) ,这 种现象物理上称之为多普勒效应。
2.1.3 电磁波的基本性质
2)干涉
定义:频率、振动方向、相位相同或相位差恒 定的两(或数)列波相遇时,合成波某些地方 振动始终加强,另一些地方振动始终减弱的现 象。 干涉的条件:电磁波必须是单色波。例如:激 光,雷达。 优点:能量增大,使图像清晰,方向性强。 缺点:同一物质,表现性质不同。
2.1.3 电磁波的基本性质
c :光速(3 ×108m/s ) k :玻尔兹曼常数(1.38 ×10-23J/K)
人眼却无能感知红外辐射。
2.1.2 电磁波谱
微波:波长在1mm-1m的波段范围内。该范围 内可再分为:毫米波、厘米波、分米波。用特 定的字母表示,如Ka,K,Ku,X,C,S,L, P。
2.1.3 电磁波传播的基本性质
1)电磁波的叠加
电磁波的独立传播原理:数列波在传播过程中, 相遇后仍能保持它们各自原有的特性(频率、 波长、振幅、振动方向等)不变。
大部分生物用来观 察事物的基础
用于透视、CT
无线电波用于通信
用于治疗
用于医用消毒,验 证假钞,测量距离, 工程上的探伤
用于遥控,热 成像仪,红外 制导导弹
微波用于微波 炉,通信、导 航、武器
电磁波谱
2.1.2 电磁波谱
近红外:0.76-3μm,中红外:3-6μm,远红外:615μm,超远红外:15-1000μm。
3)衍射
定义: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其传播方 向发生改变,能够绕过障碍物的边缘继续前进,这种 现象称为电磁波的衍射。
主要用于传感器的设计和提高图像分辨率。
(1)发生衍射时,电磁辐射通量的数量、质量、方向发
生变化,测量结果不准,对目标解译带来困难。
(2)影响遥感所用仪器的分辨能力。
θ0
= 1.22
2.1.3 电磁波的基本性质
平面极化(也称线极化):电磁波的极化方向 保持在固定的方向上的极化。 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都是平面极化的特例。
平面极化方式分为: (1)垂直(V)极化:极化面与地面垂直的极化。 (2)水平(H)极化:极化面与地面平行的极
化。
2.1.3 电磁波的基本性质
极化的组合类型: HH极化:发射波为水平极化,接收回波为 水平极化; VV极化:发射波为垂直极化,接收回波为 垂直极化。 正交极化: VH极化:发射波为垂直极化,接收回波为
λ
D
(θ:最小分辨角,λ:波长,D:仪器孔径)
(3)缩小阴影区域。
窄缝或障碍物的宽 度比电磁波波长大 得越多,衍射现象 越不明显;
窄缝或障碍物的宽 度与波长相差不多 时,有明显的衍射 现象。
2.1.3 电磁波的基本性质
4)极化(偏振)
定义:当电磁波在空间传播时,其电场强度矢 量振动方向的瞬时取向,这种现象称为的极化 (偏振)。 表示:通常用电场强度矢量端点随着时间在空 间描绘出的轨迹来表示电磁波的极化。 分类(根据轨迹):平面极化(线极化)、圆极 化、椭圆极化。
2.雷达测速仪 3.宇宙爆炸说:银河系外天体有系统性的谱线红移,如果
用多普勒效应来解释,而且红移与远离的距离大体成 正比。这就是宇宙膨胀的反映。
2.2 物体的发射辐射
2.2.1 黑体辐射
1)绝对黑体(简称黑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 全部吸收的物体。
2)绝对白体(简称白体):物体的反射率ρ=1时的物体。 白体是一种只向外辐射而不吸收能量的理想物体。
3)黑体辐射定律
普朗克定律 在给定温度、单位时间、面积、波长范围内黑体的辐 射通量密度为:
2.2.1 黑体辐射
2π hc2
1
= M 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λ 5 • ech/λkT − 1
式中:
Mλ:波长为λ的辐射通量密度。(W/cm2·μm)
λ :波长。(μm) h :普朗克常数(6.6256×10-34J·s)
第二章电磁波及电磁波谱
2.1 概述 2.1.1 电磁波
1)电磁波 交互变化的电场和磁场在空间的传播。 2)电磁波的特性 (1)波动性: ①是横波,具有波长、频率(周期)、振幅、 相位、角频率等参数。
2.1.1 电磁波
f • λ =c =ϕ Asin(ωt +θ + 2kπ )
②电磁波的波动性形成光的干涉、衍 射、偏振等现象。
反射红外波段:0.76-3.0μm ,发射红外波段:3-18μm。 后者又称热红外(TIRS:Thermal Infrared Sensor )。
2.1.2 电磁波谱
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即-273.15℃)的物 体都能产生红外辐射,例如太阳、大地、 云雾、冰块、建筑物、车辆等,由于其 内部分子热运动的结果,都会产生红外 辐射。昼夜都能接收红外辐射。
(2)粒子性:光电效应:光子作为一 种基本粒子,具有能量和动量。
能量: E = hv
动量: P = h / λ
2.1.2 电磁波谱
1)电磁波谱 按电磁波的波长的大小,依次排列画成的图表, 这个图表叫做电磁波谱。
2)电磁波谱序列 按波长递增的序列依次为:γ射线—X射线—紫 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水平极化。 HV极化:发射波为水平极化,接收回波为
垂直极化。
2.1.3 电磁波的基本性质
极化方式不同,微波遥感影像不同。具体应用 中,须经过测试,才能知道地物对雷达回波的 极化特性的影响。 极化的产生:通过偏振器产生。 极化的效应:遥感影像便于立体观察。
2.1.3 电磁波的基本性质
5)多普勒效应
近红外(NIR:Near Infrared ):0.75-1。4μm,短波 红外(SWIR:Short-wave Infrared ):1.4-3μm,中 波红外(MWIR:Medium-wave Infrared):3-6μm, 长波红外:(LWIR:Long-wave Infrared): 615μm,远红外(FIR):15-1000μ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