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菊与刀读书报告

菊与刀读书报告

《菊与刀》读书报告雍青纳么西南民族大学民研院民俗2013级130303042214 《菊与刀》是由美国人类女学家鲁斯.本尼迪克特奉美国政府之命,为分析、研究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性所做的调查分析报告,旨在指导美国如何管制战败后的日本。

从未到过日本的本尼迪克特通过大量参阅书刊和日本文学及电影,并将战时在美国拘禁的日本人作为调查对象,认为运用文化模式理论,通过对日本人个体样本的归纳研究而得出的模式,可以用来验证和解释个体的行为。

通过对文本、影视、和同战俘的对话,比较美国人和日本人的价值观,研究得出日本人具有双重性格和“耻感文化”的文化特征,因此得出日本会投降以及美国不能用对付德国的方法对付日本的结论。

对于一个从未到过日本的人类学家而言,能够研究得如此细致缜密,实在是不容易,而且这些结论到如今都还能发挥其作用,足以证明《菊与刀》的价值。

一、文化模式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说“最孤立的细小行为,彼此之间也有某些系统性的联系。

我十分重视数以百计的单项行为如何构成一个总体模式。

”1关注日本1 《菊与刀》本尼迪克特,吕万和译本。

人生活中的琐碎细节,才能从中了解隐藏其后的决定。

文章在美日两大文化比较的整体眼光下,通过对等级制度、“恩”与“报恩”、义理与人情、耻感文化、修养和育儿方式等的考察,从结构上深入探讨了日本人的价值体系,分析了日本人的外部行为及深藏于其行为之中的思考方法,得出日本人的各类文化模式,及其与美国等国的“罪感文化”完全不同的“耻感文化”。

二、等级制度本尼迪克特认为日本人的一切都是以“各得其所,各安其份”等级制为基准的。

从家庭开始到整个社会的严格等级制都是自上而下的严密系统,将每个人都纳入其中,以共同忠诚的名义要求人们服从,具有强大的约束力,日本人在其秩序下遵循其中规则不反抗。

为揭示日本人生活方式极端的原因,本尼迪克特用大量文字对日本文化、日本社会具体论述,涉及了恩、义务、情意、人情等概念,这些概念深入描述了对日本人在等级制意识笼罩下的道德伦理体系,等级制已深入日本人骨髓。

(一)、社会中的等级制日本家庭等级制开始,到其日常生活中扩展的等级制意识。

在日本,家庭和社会管理模式一致,都是一个自上而下的严密系统,每个人都置身其中,等级制以共同忠诚的名义要求人们服从,以普遍的约束力让人们遵循其中规则而不反抗。

从古至今,漫长的时光,遵从等级制已经成为日本人的行为准则,我们看来无法理解的不平等却是他们最自然的标准。

不同等级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全都被灌注准则,以一种共同忠诚的名义来要求服从。

日本人按照此标准生活,从不跨越雷池一步。

在家庭中的“各安其份”规定都十分缜密,长者为先,家中最老的父亲掌握整个家族的话语权,长子拥有与父亲相差无几的特权。

辈分和年龄的差别也有严格规定,在日常生活中要严格遵守秩序并通过礼仪表达出来。

(二)、战争中的等级制长期、稳定的封建等级制造成的影响渗透到日本文化的最深层,在战争中的日本天皇的态度,就是日本社会等级森严的集中体现。

在日本,天皇不是人,是神,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所有寄托,神的话语是没有人可以质疑的,因此,为了实现对天皇的忠,日本开始了战争。

日本当年建构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类似于将整个亚洲看成一个家庭,自认为的长子身份要求他们,必须负担起“照顾”家人的义务,因此,这场战争能够得到民众的支持。

他们不知道的是自己心甘情愿地满足于“各安其分”的道德观是不能被别的国家所接受的。

每一个战士都被冠以军国主义的思想,从小接受的等级观念在这个时候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战士们对于上级的命令是惟命是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为了向天皇尽忠,日本士兵在战争中勇敢、残暴、致死效忠、绝对服从。

日本在作战时嚣张跋扈与战后十分驯服的表现让所有人惊诧不理解。

等级制这把双刃剑让他们有了如此差别巨大的做法,因为无论是何时,他们追求“各安其分”的思维都是不变的。

一开始他们把自己放到国际金字塔关系的顶峰,在战争中占主导地位。

而战争的失败让他们认清自己的定位,他们又开始遵从这一定位中自己该有的秩序。

三、结语文化模式的理论在当时的语境中发挥了其作用,事实证明本尼迪克特的研究为美国提出的指导意见是正确的,美国政府的对日政策以及日本整个局势的发展基本与其报告的主旨一致。

社会由千千万万个人组成,在整体观察的眼光下观察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不应放过对个体的琐事研究,注重细节对研究是有益而无害的。

文化模式论虽然受到许多研究者的否定,认为文化并不等于其中个体的简单相加,文化模式理论缺乏这方面的思考,它基本上只是含糊地认为,归纳得到的模式,可以用来验证和解释个体的行为。

但是这一理论当时取得的成就和现在依然拥有的价值,依然不容置疑。

篇二:《菊与刀》(必选书目)读书报告《菊与刀》读书报告读完这本书一遍很快,因为文字不多,内容因为新奇所以生动,所以一口气读完,还没来得及咀嚼,就要到了deadline,所以匆匆起笔,写下了这篇读书报告。

当然,匆匆有匆匆的好处,回忆保证新鲜、准确,感受保证直观、易懂。

选择这本书的目的,并非想了解日本人,虽然我一直对他们这样一个看似矛盾的民族心存好奇,但还不足以将我从比看书更加刺激的电脑游戏中拽出来。

但我一直想读这本书,原因是,现在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贫富差距大、文化素质落后、通胀等等)与我从长辈、新闻、文章处获知的近代的日本是何其相似,而我又自认是一个不满足于现状的爱国者,也能心平气和地承认现在的中国在很多方面都逊于日本。

于是,我想要自己去探究“如何改变中国的现状”这样一个宏大的命题,第一步就是了解日本的近代史。

于是,《菊与刀》被放进了我的购物车。

贯穿全书的是二战,也正因为受到了二战中后日本国民迥异的表现的刺激,作者才会深入地调查和探究。

而其中“明治维新”“孩子的学习”等章,乃是为了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日本,以及这些复杂生物的基因特别加入的。

闲话少叙,开始报告。

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日本人的处世准则,我认为是:各得其所。

正所谓,在其位,谋其政,日本人苛刻地执行了这一句话。

有几个概念左右着日本人的行为,分别是“天皇”“名誉”“恩”“义理”,重要性依次递减。

尤其读到书的中间部分,会深有体会。

耻感文化是日本民族性格中的一个方面。

所谓耻感, 即个体在社会中的位置和行为、所作所为的后果在别人看来是否受到嘲笑、侮辱。

如果社会和他人对其表示排斥、讥笑, 那么他就会感到受到了耻辱, 心理上就会蒙上了一层阴影, 他的一切都将会判上了死刑。

日本人这种耻感文化与西方人的罪感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别。

提倡建立道德的绝对标准并且依靠它发展人的良心, 这种社会可以定义为罪感文化。

人们可以通过祷告、坦白、忏悔来赎罪, 以此解脱心灵上的枷锁。

而耻感文化?则是真正的耻感文化依靠外部的强制力来做善行, 日本人没有坦白、承认自己有错的习惯。

假如他的行为是违反道德标准的, 但没有被社会其他人得知, 那他就没有羞耻感, 从而也不认为自己有错。

这也成为日本民族性格矛盾的主要原因。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 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

本尼迪克特没有直接用人们容易接受的字句概括本书的主题, 而是巧妙地以菊花和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 即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

这种性格的两面性归根到底, 是由日本民族文化所决定的。

从日本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我们大致可以见到以上与中国人大相径庭的人格的源头。

他们的快乐指数大概是“u”型,儿童和老年时收到的束缚最少,也最快乐,人到中年却因为种种的束缚而必须艰难地生活。

幼时,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皆受到深深地宠爱,孩子们自由、乖戾、任性,而母亲基本尽其所能地溺爱之,父亲会比较严厉一点,也仅限于做错事之后的瞪一眼。

渐渐长大之后,孩子慢慢体会到并懂得了周遭人的行为都围绕着几个中心,于是他们的行为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束缚。

于是,男人找寻艺妓,喝的烂醉之后口无遮乱,闹得无法无天皆可解读为短暂地摆脱俗世的枷锁,恣意地放纵自己的情欲;女人则是大多私藏了自慰的道具。

但是,又因为“各得其所”,在夫妻相对之时,仍会毕恭毕敬,遵守礼节,真正做到相敬如宾。

不能免俗地,我也极力地思考这本书对于国人有什么借鉴意义?日本人国民性之中有哪一些是可贵的?又或者维持这样的国民性,其本身就值得我们思考?在我看来,这种异常矛盾的民族特性, 贯穿了日本文化发展全过程。

日本这个民族, 在我看来, 礼貌且无礼, 高尚且低俗, 安分且激进, 和善且尚武。

菊花和刀象征着日本文化精神中矛盾的两极, 恬静淡然却又刚烈自闭。

从对战争的看法可以看出, 日本重视精神的力量, 而且还将菊花和刀的精神力量巧妙的结合起来。

如果说菊花象征的是某种可以抵抗外界的精神力量, 刀代表的就是崇尚由这种精神带来的道德力量。

这种重视非物质力量, 轻视物质力量的文化内涵, 使得日本在对外侵略的战争中表现出了其人性的极端残酷性。

虽然这样的文化看似是很矛盾的, 也很难让人理解, 但是他们还融合在了一起。

由此不难看出, 一个民族的文化对所属其范围内的人群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一个民族的传统社会心理的形成是分不开的。

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人们也在努力地认识自己, 努力地认识自己的文化, 并在文化中寻找自我的价值。

当然,书中所述事实不可避免地被烙上战后的色彩,虽然一些深层的东西是不会轻易改变,但是,当比照当今日本人(特别是在读了一些日本当代小说,同时与一些日本同学交流过之后发现),难免有些偏差。

所以,《菊与刀》只是开始,我也庆幸,它成功地引起了我阅读其他著作的欲望。

希望接下来的阅读之旅能更精彩!篇三:菊与刀读书报告日本文化——读《菊与刀》后感提要:“菊”是日本皇家家徽,“刀”是武士道的象征,这两者也恰恰体现了日本文化的双重性与矛盾性,温和而又好斗、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倨傲、善变而又顽固、驯服而又专断、忠贞而又反叛、勇敢而又怯懦??每种极端矛盾的性格,都如经纬纵横交织在日本人的个性之中。

关键词:日本矛盾性耻感文化等级忍该书主要是探讨日本这个国家的民族性,从各个方面深入挖掘其特性,追问日本何以成为日本民族。

“菊”的隐忍淡泊与“刀”的锋芒毕露统一在日本文化中,构成了日本文化的骨架,而其中更加细致深入的一切,还需我们慢慢了解。

整本书分为以下几个章节:第一章研究课题日本,第二章战争中的日本人,第三章各安本分各尽其职,第四章明治维新,第五章历史与世界的债务人,第六章万分之一的恩报,第七章“难以承担的”回报,第八章洗刷污名,第九章人情世界,第十章德之两难,第十一章自我训练,第十二章儿童的学习,第十三章投降以来的日本人。

读完这本书,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日本的“耻感文化”:日本人将名誉看得比生命都重要,这种文化的极端表现,就是日本流行的自杀现象和战争输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