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电图基础知识-含常见异常心电图

心电图基础知识-含常见异常心电图


胸前导联V1-6的安放位置
V1 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V2 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3 V2 至 V4 两点连线
的中点 V4 左锁骨中线与第五
肋间相交处 V5 左腋前线 V4 水平处 V6 左腋中线 V4 水平处
心电图分析基本步骤
步骤1:分析心律是否规整
• 比较数个周期的P-P间期和R-R间期是否规 则。
(1.5~2.5小格)
正常人胸导联R波和S波振幅变化规律示意图
S-T段
• 自QRS波群终点(J点)至T波起点的线段, 代表心室缓慢复极的过程。
• 正常的ST段多为等电位线,任何导联下 移不超过0.05mV,抬高在肢体导联及 V4-6不超过0.1mV,V1-3不超过0.3mV。
T波
• 反映心室复极后期的电位变化; • 方向:大多和QRS主波方向一致,左心
◆ 心电图导联
是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并通过导 联线与心电图的正、负极两端相连接, 用于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式。
常规12导联体系
1.肢体导联:
(1)双极肢体导联:标准导联Ⅰ、Ⅱ、Ⅲ。 反映两个肢体之间的电位差。 (2)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加压右上肢导联:avR(反映右心电位变化) 加压左上肢导联:avL(反映左心电位变化) 加压左下肢导联:avF(反映左心电位变化)
典型心电图
◆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
包各 括波
段 正 常 值
① P波 ② P-R间期 ③ QRS波群 ④ S-T段 ⑤ T波 ⑥ Q-T间期 ⑦ U波
典型心电图波形特点
P波
•反映左右两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 •导联Ⅰ、Ⅱ、avF、V4-6直立,avR倒置; •时长:<0.12秒(3小格); •电压:肢导<0.25mV(2.5小格)
(含常见异常心电图)
心电图记录纸
• 心电图记录纸是一种1mm﹡1mm的方格坐标纸。每 个大方格(横、纵各5个小方格)长、宽各为5mm。
• 心电图横向坐标的距离代表时间,一般走纸速度 为 25mm/s , 则 每 1 小 格 代 表 0.04s , 每 1 大 格 代 表 0.2s,每秒钟走纸5个大格;
• 心电图纵向坐标的距离代表电压,一般标准电压 设置为1mV(毫伏)=10mm(即10小格),则每1小 格电压是0.1mV。
每一正常心动周期典型心电图波组
◆ 典型心电图各波段的命名及其含义 可采用“1223”记忆法:
“1” 代表一组波群:QRS波群。 “2” 代表两个间期:P-R间期;Q-T间期。 “2” 代表两个段: P-R段;S-T段。 “3” 代表三个波: P波;T波;U波。
波群,可以形压,房性早搏 二联律。
步骤四:分析P-R间期,评估心房至心室 间的传导速度
•P-R间期是否正常(预激综合征、房室传导阻 滞,等); •P-R间期是否固定(部分房室传导阻滞,等)。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1.P-R间期>0.20秒; 2.每个P波后均有QRS波群,形态正常。
• 如果P-P间期都是一致的,代表心房节律是 规整的。
• 如果R-R间期都是一致的,代表心室节律是 规整的。
错误心电图示例: 心电图左右手电极错置(avR主波向上)
步骤2:计算心率
• 在心电图上,通过测量P波到P波的距离(P-P 间期)来计算心房速率;测量R波到R波的距离 (R-R间期)来计算心室速率。在正常节律下, 心房率和心室率是相同的,60-100次/分。
胸导<0.20mV(2.0小格)。
P-R间期
• 从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的时间间隔; • 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 时长:0.12~0.20秒(3~5小格)。
QRS波群
•为心室除极波; •在没有电轴偏移的情况下,Ⅰ、Ⅱ、Ⅲ导联 的QRS波群主波一般向上; •avR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下; •正常人胸导R波自V1-V6逐渐增高,S波逐渐变 小; •QRS波群总时长:0.06~0.10秒。
P波倒置,但形态基本正常,分别位于QRS 波群前后
P波增宽,呈双峰型,称“二尖瓣型P波”,提 示左心房肥大
P波高尖,时间正常,以Ⅱ、Ⅲ、avF等导联明显, 常见于肺心病,称为“肺型P波”,提示右心房肥大
房性早搏:提早发生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略有 差别,P'-R间期>0.12s,后接一个正常形态的QRS
• 如果P-P间期、R-R间期、P-R间期不等,说明 存在心律失常。
节律规整的情况下计算心率:
• 数出R-R(P-P)间期距离多少个小格, 1500除以小格的数目;
• 数出R-R(P-P)间期距离多少个大格, 300除以大格的数目;
• 60除以R-R间期或P-P间期(秒)。
节律不规整的情况下估算心率:(节律规整 同样适用)
导联Ⅰ、Ⅱ、V4-6导联向上,右心导联 avR导联向下; • 电压:左心导联Ⅰ、Ⅱ、V4-6导联不低 于同导联R波的1/10。
Q-T间期
• 指从QRS波群起点到T波终点的时间,反 映心室除极与心室复极的总时间。
• 时长:0.36~0.44秒。(9~11小格)
U波
• 代表心室的激后电位; • 在T波之后0.02~0.04秒出现,方向与T波一致; • 电压:一般<同导联1/2T。
2.单极胸导联:
V1、V2:反映右心室电位变化 V3、V4:反映室间隔近心尖部电位变化 V5、V6:反映左心室电位变化
.
3.附加导联
V7、V8、V9: 将探查电极分别置于左腋后线、 左肩胛线、 后正中线与V4同一水平处。适用于左室肥厚, 后壁心肌梗死,心脏移位等。
右胸导联(V3R-V6R) : 将探查电极置于右胸壁,相当于V3~V6相对应 的位置。适用于小儿心电图,右室肥厚,右室 心肌梗死、右位心,心脏移位等。
•数出一条6秒时段(30大格)的心电图的R波数, 乘以10; •数出一条3秒时段(15大格)的心电图的R波数, 乘以20。
规整心率测量举例
常见窦性心律失常
步骤3:分析P波
•有没有P波,是否提早发生,形态是否一致; •P波型态是否正常(双峰P-左房肥大,P波高尖右房肥大,P波倒置-交界性心律,等); •是否所有P波的大小和型态都一样(Ⅱ度2型房 室传导阻滞,等); •P波和QRS波群是否一比一关系(Ⅲ度房室传导 阻滞,又称房室分离,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