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个体(5)--社会知觉、归因、印象管理
个体(5)--社会知觉、归因、印象管理
• 哪有什么天才,我把别人喝咖啡和牛奶的时间都用在写作
上了。 • 运动员:我这块金牌的取得完全是党和人民培养的结果。 教 练:他的身体素质特别好,而且脑子很灵,他训练非
常刻苦。
三、印象管理
(一)什么是印象管理
1. 印象管理——试图控制自己在别人心目中 形象的过程和现象。也叫印象整饰。
2. 狭义的印象管理:坏的、邪恶的,是一些 试图控制和欺骗他人的行为。 广义的印象管理:普遍存在的,是所有人 际互动过程中的基本组成部分。
(二)归因中的偏差
基本归因错误: 在解释别人的行为表现时,常常倾向于低 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高估个人因素的影响。
自我服务偏见: 在解释自己的行为表现时,常常倾向于把 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而把自己的失败 归因于外部因素。
小 练 习
• 我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个好老板,他教会了我好多东西。 • 我真的不行了,我太笨。 • 教师教得不好。
个体行为(5)
--社会知觉、归因、印象管理
我们不是根据事物本来的面目 认识它们,而是根据我们自己来认 识事物。 ——A. Nin
一、知觉与社会知觉
(一)什么是知觉
知觉——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后,在头脑 中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能动性
(二)印象管理的有关问题
1.印象管理是好是坏?
2.印象管理是否意味着人们成为“社会变色 龙”?
3.人们是否有意识地管理某些印象?
(三)印象管理策略
1.取悦他人 2.自我推销和宣传
3.哀兵之计
4.表里一致、言行如一 运用印象管理的原则:适度
(四)管理者的印象管理技术
1.积极地关注员工
2.展示自己的实力 3.平等对待、相互学习
内外部归因取决于:特殊性、共同性、一贯性
观察
解释
归因
高
特殊性 低 高 个体行为 共同性
外部 内部 外部 内部 外部
低
低
一贯性 凯利归因模型
高
内部
3.维纳的归因理论
他认为人们对行为获得成功或遭遇失败主 要归因于四个方面的因素: 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 这四个因素可以按内外因、稳定性和可控 性三个维度来划分。
选择性
1. 某一瞬间,人不可能对众多事物进行感知, 而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 与此同时把其他对象则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 。
2. 选择性表明了作为个体知觉过程的主动性。
3. 知觉的选择性:
• 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 兴趣爱好是不同的; • 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状态差异。
整体性
• 人们把现实对象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知觉。
测测你的知觉能力
• 高雪社丰——兴会瑞义——年烈采主 • 社会主义-兴高采烈-瑞雪丰年 • 心天1y-0n1-oM天开e • Money-110-天天开心 • 东戒大——伟八泽——贪一毛——吃猪 • 毛泽东-伟大-猪八戒-贪吃
(二)影响知觉的因素
1.知觉对象
知觉对象的特点(强度、大小、频次、 运动、新异性和熟悉性等) 知觉对象和知觉背景的相互转换 知觉对象的特点:物理性质的相似 空间上的接近 时间上的接近
恒常性
由于知觉经验的参与,当知觉的条件(距 离、角度、照明度)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对 于对象的知觉保持相对稳定。 例如:我们站在山顶向下眺望,人变成了 蚂蚁,汽车变成了甲壳虫,公路变成了丝带。
理解性
在知觉的过程中,人总是用过去所获得的
有关知识经验,对感知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
用概念的形式把它们表示出来 。
4.言行一致
5.注意非言语沟通
2.知觉环境
物理环境 3.知觉者 过去经验 兴趣与需要 期待 社会环境
(三)社会知效应 投射作用
(四)社会知觉在组织中的应用
招聘面试 绩效评估
员工行为塑造 皮革马利翁效应:个人对于自己或对于别人的 预期,常常会在以后的行为结果中应验。
二、归因
(一)归因理论 1.海德的归因理论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2.凯利的三要素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