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政与税收学PPT课件

财政与税收学PPT课件


.
6
不可分割性指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效用 是不能分割的。
非排他性指人们享受“公共物品和劳务”时 机会都是一样的,不会互相排斥,即政府为满 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向整个社会提供的“公共产 品”每个社会成员都可以无差别地享受,不会 因为某个人或某些人享用了,其他人就不能享 用。
非竞争性是相对于私人产品的竞争性而言的。
.
4
社会公共需要指社会成员从整体上提出的共 同受益,联合消费的需要。满足这类需要的物 质条件被称为“公共物品或服务”,也称为 “公共产品”,如社会治安、环境保护、公共 设施、国家安全等等。
对于这两类需要,只有在社会生产力足以满 足第一类需要并有所剩余的时候,才谈得上满 足第二类需要。
.
5
人们的劳动便因满足两类需要而分为两个部分。
.
8
第一节 财政的产生与发展
(二)对财政概念的认识 (1)就现代财政而言,财政是一种国家行为。 (2)财政是一种分配范畴,财政活动是一种 分配活动。 (3)财政活动是社会再生产活动的一个有机 组成部分。
.
9
社会再生产
生产过程的不断反复和经常更新
包括物质资料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两个方面。物质 资料再生产是人口再生产的基础。只有周而复始地 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不断地为社会提供所需的物 质资料,才能有人类的存在和延续;人口再生产又 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得以不断进行的条件。物质资料 生产的不断进步,总是伴随着人口再生产的不断进 步。社会再生产的发展过程既是物质资料再生产由 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也是人口再生产由低级向 高级的发展过程。
财政与税收
财政与税收
.
1
财政与税收
第一章 财政概论
.
2
第一章 财政概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对财政的概念、 财政的产生与发展、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财政的职能有一定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了解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市场经济运行中所产生的无效 率以及不公平都需要政府从多方面介人社会经济运行。 其中财政手段,即通过政府本身的收支活动来纠正市场 失灵,是相当重要、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与市场失灵 的主要表现相对应,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人分配和稳 定与增长三大职能。
.
10
第一节 财政的产生与发展
二、市场经济的概念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定义:市场经济是高度社会化和高度市场化的商品 经济,是市场居于支配地位,市场机制发挥着基 础性调节作用的发达的商品经济。
特征:(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
成分长期并存,共同发展 。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生产要素 为补充,兼顾效率和公平。
.
3
第一节 财政的产生与发展
一、财政的由来
任何社会的人们在维持其生存和发展的生活实践中, 必须要产生各种各样的需要。按照这些需要所涉及的 主体范围划分,不外乎私人个别需要和社会公共需要 两大类。
私人个别需要指仅涉及个人(家庭)或团体(企业) 的、分散的和单独的消费需要。
满足这类需要的物质条件被称为“私人物品或服 务”,有时也称为“私人产品”、如食品、衣服、家 具可以个别享受的各种劳务等等。
.
14
第一节财政产生与发展
四、财政现象 财政渗透到每一个领域,人们总在主动或被动 参与财政活动;
人们经常会接受或了解各种财政信息
.
15
五、财政的产生
财政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伴随着 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一)原始公社制度下没有独立意义的财政
原始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低下,没有剩余产品满足 社会公共需要。
(3)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把人民的当前利益 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好,更好地发挥计 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
11
第一节财政产生与发展
三、财政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特征 1.财政的基本概念
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凭借政治权利,为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形 成的政府经济活动,并通过政府经济活动使 社会再生产过程相对均衡与协调,实现社会 资源优化配置、收入公平分配以及国民经济 稳定与发展的内在职能。
(二)财政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
生产力 发展
剩余 交换 私有制 产品
阶级、国家
强制、无偿地参与分配
财政
.
16
财政产生的条件
经济条件: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 经济条件是财政产生的首要条件。
政治条件: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 政治 条件是财政产生的必要条件。
☆ 不同观点:财政产生的根本条件是经济条件;
一部分的产品直接由生产者及其家属用于个人的消 费;另一部分即始终是剩余劳动的那个部分的产品, 总是用来满足一般的社会需要。
这两部份劳动及其产品的分配方式也是不同的, “私人产品”主要以自给或市场(交换)的方式获得, 而“公共产品”只能通过社会整体的方式向所有社会 成员提供。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社会公共需要与私人 个别需要相比,具有不可分割性、非排他性和非竞争 性等特点。
.
7
政府的财政活动既然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会生活需要的产物, 就与每一个社会成员,每一个社会团体息息相 关。
一方面,财政收入必须“取之于民”。政府 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不能没有足够的财物, 因此政府要开辟各种各样的收入渠道。
另一方面,将财政收入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 要,就是“用之于民”。这将体现在人们现实 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原始社会末期氏族首领代表其成员进行剩余产 品交换就是一种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 集中性分配,这就是财政的萌芽。
.
17
六、财政的发展
(一)奴隶制国家的财政
奴隶制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奴隶主占有生 产资料,同时也直接占有生产者——奴隶,这 是区别于其它私有制社会的重要特征。 奴隶制国家的主要职能在于:对内依靠军队, 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器,残酷地镇压奴隶反抗, 以维持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对外则不断进行以 扩大领土,掠夺奴隶和物质财富为目的的战争。
.
12
第一节财政产生与发展
概念中,“以国家为主体”说明的是财政分配 的主体,“凭借政治权利”说明的是财政分配 的依据,“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说明的是财 政分配的最终目的,而“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 置、收入公平分配以及国民经济稳定与发展” 则说明的是财政的职能。
.
13
第一节财政产生与发展
三、财政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特征 2.财政的基本特征 财政是国家的经济活动 阶级性与公共性 强制性与无偿性 平衡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