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教育传播符号

第四章教育传播符号

下几个方面:
(1)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
(2)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 (3)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等。
(4)同一语言的音义关系也有任意性。
(三)语言符号意义的理据性
三、语言的一般特性 1. 语言是静态的,实际是动态的。世间的万 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处在运动变化之中, 而人们用以表现现实的语言却总是相对静 止的,也就是说人们是在用静态的语言表 现动态的事物。例如,人们常常只用“树” 这个语言符号来表示任何一棵树木,无论 它是一株幼苗还是一棵参天大树;从咿呀 学语到血气方刚,再到年欲古稀,尽管在 人一生的不同阶段,外貌和思想都发生了 巨大的变化,但从“人”这个语言符号上 并不能看出这种变化。
第二节 语言符号
一、语言符号的结构特征 (一)系统性 19世纪末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 在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首次提出。每一个 语言符号都有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语言符号的 形式是表达一定内容的声音,即语音;语言符号 的内容,即语义。二者缺一不可。索绪尔曾经把 语言符号比作一张纸,思想是正面,声音是反面。 我们不能切开正面而不同时切开反面。同样,在 语言里,我们不能使声音离开思想,也不能使思 想离开声音。
2、符号的构成 ☆“概念”和“声音形象”——一个语言单位有两 重性,一方面是“概念”(concept),另一方 面是“声音形象”或“音响形象”(sound image),语言就是由这两个方面所组成的结合 体,这种结合体就是符号(sign)。 ☆“施指”和“受指”——索绪尔把这种结合体 “符号”中的“声音形象”或“音响形象”称为 “符号施指”(signifier),把“概念”称为 “符号受指”(signified)。 ☆“能指”和“所指”——符号施指又叫“能指”, 符号受指又叫“所指”;能指是一个可以直接感 觉到的指符,即“声音形象”或“音响形象”。 所指是一个可以被推知和被理解的被指符,即 “声音形象”或“音响形象”所代表的“概念”。
对象是因为二者在价值上等同。正是看到
符号的这一重要功能,所以皮尔士经常使
用“表现体”(representamen)这一术
语以作为符号的代名词。符号的代表功能,
与上述代替和表现功能相关,但突出反映
了符号与所指对象之间的提喻关系。
2、我们在上文由于论述的需要,已经多次提到过 皮尔士所说的“解释项”这一术语。首先要区别 开解释者和解释项这两个既相关又不同的术语。 解释者是对符号进行认知、解释的主体——人, 而解释项则是解释者对符号加以认知、解释、感 知、反应的过程和结果。解释项是广义的,不仅 仅局限于其字面意义。它可以是一种思想观念, 具体表现为逻辑上的概念、命题、论证,也可以 是一种情绪,具体表现为同情、畏惧、厌恶等, 还可以是一种行动,具体表现为积极的反应或消 极的抵抗等。因此,在皮尔士看来,解释项可以 对应于解释者的思维、心理、意识等层面。

第六级-----农场财产,这个符号代表了牲 畜以及农场中其它可出售的东西所共有的 特点 第七级-----财富,它包括了农场财产以及 其他方面的所有资产
很显然,在抽象阶梯上爬得越高,奶 牛贝茜的具体特征就被舍弃得越多,它的 实际面貌也就变得越模糊不清,等到爬到 最高一级“财富”的时候,奶牛贝茜的影
语义三角形包含以下几点含义:
(1)概念/思想(concept/thought)和
客观事物(referent/thing)之间是直接
的联系。概念是在客观事物的基础上概括
而成的,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二
者用直线连接,表示a concept refers to
a thing,即概念反映客观事物。
(2)概念与符号/词(symbol/word)之 间也有直接联系。概念是通过符号表达出 来的,二者用实线连结,表示a word symbolize a concept,即词表示概念。
(二)语言符号的线条性 符号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线条性,就 是符号的使用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 一个符号跟着一个符号依次出现。语言符 号的形式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一个 一个的声音,这一连串的声音,是一个挨 一个顺次发出来的,我们不能同时发出两 个声音来,宛如一条联绵不断的线条,这 就是语言的线条性。我们说话时,是将词 语按一定的语法规则串好发出来的,词语 好比是一颗颗的珠子,通过语法这根红线 而有条不紊地串在一起,形成了我们表达 思想的基本单位句子。
(二)符号的意义
在皮尔士看来,符号现象的三个方面, 即符号、对象、解释项,并不处于相同地 位,而是分成三个级别。符号是第一性的, 客体对象是第二性的,解释项是第三性的。 其中,客体对象决定符号,符号决定解释 项,而客体又通过符号中介间接决定解释 项。
1、符号与客体对象之间的表现关系,也是
周延性的。我们说,符号可以代替所指的
3、双系统观点 罗兰•巴尔特的传播符号双系统观点: 在符号与符号之间的组合关系方面,法国 符号学家罗兰•巴尔特(Roland Barthes) 提出了传播符号双重系统的观点。他认为, 传播符号有两个系统:一个是语言学系统, 它陈述事实、反映实际情况;一个是神话 系统,它是“一个社会构造出来以维持和 证实自身的存在的各种意象和信仰的复杂 系统”,属于人为的、虚设的,属于意识 形态的范畴。第一个系统中的能指和所指 所形成的语言符号,构成第二个系统中的 能指,反映人为的虚设的意识形态。
语言符号是一个系统,语言系统可以 从组成规则和运转规则两个方面加以认识。 语言的层级体系就是语言的组成规则,它 反应了语言单位之间的一种相互依存、彼 此制约的关系;语言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 系是语言的运转规则,语言的开放性、生 成性,就是通过语言的运转规则具体体现 出来的。这两个方面,本身已经说明了语 言符号的系统性。
第一级-----科学上分析出一头奶牛的各种
构成成分
第二级-----我们所看到的奶牛
第三级-----“贝茜”这头特定的奶牛 第四级-----奶牛,我们用这个符号代表包 括贝茜在内的、我们所看到或听到的、具 有共同属性特征的所有奶牛
第五级-----牲畜,这是一个更抽象的符号,
代表了奶牛与猪、马、羊、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共同特
(四)开放性
1、组合关系
组合关系就是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 单位(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 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所以符号的 组合顺序是有条件的,有限制的,顺序不 同,位置不同,组合起来的关系就不同,
意义也不一样。例如“蓝天”和“天蓝”、
“菜香”和“香菜”等。
2、聚合关系
聚合关系就是语言结构某一位置上能够互 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单位(如音位、词) 之间的关系,简单说就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替换 关系。几个词,一组词,他们性质相同,具有同 样的组合功能,在语言结构的同一个位置上可以 互相替换,替换后生成不同的句子,这些词之间 的这种替换关系,就是聚合关系。比如根据“我 吃饭”中的“我”,联想到“他”,可以替换造 出“他吃饭”,根据其中的“吃”用“做”、 “煮”、“烧”等替换,可以造出“我做饭”, 根据其中的“饭”,用具有相同功能的“面”、 “饼”、“菜”等词语替换,可以造出“我吃 面”。
第一节 传播符号概述
二、符号的分类
(一) 语言符号
1.自然语言:口头语言(声音语言)、书 面语言 2.人工语言:专业符号语言(∑ ≌ Fe)、 计算机程序语言(IF…Else,
Function)……
(二) 非语言符号 1.视觉性非语言符号 2.听觉性非语言符号 3.其他的非语言符号 非语言符号在传播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
作用,语言传播代替不了非语言传播。
三、符号的意义 (一)符号的结构 1、索绪尔对符号学的贡献 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 在《普通语言学教程》提出了四组二元对 立的范畴:语言与言语,共时态与历时态, 能指与所指,横组合与纵组合。在这四组 范畴中,语言/言语和共时态/历时态这两对 范畴侧重于语言学,能指/所指和横组合与 纵组合这两对范畴侧重于符号学。在符号 学研究中,能指/所指是讲符号的构成,横 组合与纵组合是讲符号的关系。
3. 语言是抽象的,而事实是具体的。抽象 性是语言的一个重要而实用的特征。假如 语言不具有抽象性,那么最简单的事情就 算絮叨半天,也未必说得清楚。由于语言 有不同的抽象层次,使得不同背景的人可 以谈论同样的话题。然而,语言越是抽象, 同实际事物的距离就越远,其中所反映的 事实图像就越模糊,因而也就越容易产生 歧义和误解。柯日布斯基的大弟子早川一 荣(S.I.Hayokawa)曾设计过一个“语 言的抽象接阶梯”来说明这个问题。他举 了一头名叫“贝茜”的奶牛为例:
3、从符号到对象客体再到解释项,构成了 符号认知的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即符号 过程(semiosis)。但这个过程不是封闭 的,而是一个可以延续、递进、发展的开 放过程。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人类 作为符号的主体,在对符号进行解释时, 既有其发挥的自由,从而推动符号的成长 和符号意义世界的扩展,但同时又受到来 自符号解释项自身的限制。皮尔士认为, 符号解释项上的这种不自由应该归结为符 号的解释者所处的社会或共同体的规范, 就具体的解释者而言,则是内化为知识或 经验的一种习惯。
2. 语言是有限的,而事物的特征是无限的。 詹森指出英文有50万到60万单词,日常用 语就更少,而人们需要表达的事实、经验 和关系却达几百万种之多,因此,要想毫 不差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是非常困难的。我 们常感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正是 语言贫乏的真实写照。由于语言的有限性, 普通语义学建议人们在叙述一桩事情、说 明一件东西之后加上“等等”字样,以表 明还可以补充说明。
(3)符号或词与指称物/事物
(referent/thing)之间没有直接的、必
然的联系,二者之间具有任意性,是约定
俗成的。虚线表示a word stands for a
referent,即词代表指称物。符号与指代
物之间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真正的联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