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怎样克服独生子女“自私”现象目前,许多大城市(广州)幼儿园的幼儿中,独生子女所占比例在90%以上。
独生子女的大批出现有效地控制了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但在教育方面也出现了独子难教的新问题,有人甚至把独生子女夸大其词的称为中国的一群“小皇帝”,因为独生子女是家庭中的独苗,是家庭的中心,万千宠爱于他们,他们也是家庭的未来,是两代人的希望,他们在家庭中的位臵特殊,家长们对这些特殊性缺乏认识和心理上的准备,因而也给我们在教育独生子女们的各方面带来一些值得深思和探讨的新问题。
本学期我负责小班的教学工作,孩子的年龄都在3岁左右,他们都是第一次走出家门,来幼儿园过集体生活,在他们这代独生子女身上看到了他们本身存在的许许多多的毛病,让我体会最深的就是“自私”。
“自私”也许是独生子女本身存在的特有的毛病,如何克服独生子女的“自私”问题。
首先,问题出在孩子身上,根子却在家长身上,孩子是大人的镜子,家长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要让孩子克服“自私”的毛病,我们家长必须做好表率,同时还要给孩子提供和创造学习的机会。
家庭教育也是教育孩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父母要有正确的教育观,现在许多家庭就这么一根独苗,他们大多把全家人的生活重心完全放在孩子身上,精心呵护,关怀备至,使孩子在这无尽的溺爱中变得“自私”、任性,他们甚至发现孩子有错也不及时纠正,一但看到孩子绊倒便会着急心疼,他们难道就不知道这样教育孩子却为孩子将来的坏行为和“自私”心理埋下了伏笔。
孩子一旦犯错也不会去找自身的原因,而却把错误推给他人,这样过份的溺爱,只会导致孩子从小就养成一种“自私”和以自我为中心的坏毛病。
我们班这学期来了一位特殊的“小皇帝”,他叫嘉睿,他出
身军人世家,爷爷和父母都是军人,因为他们家庭特殊,家长很少带孩子出门,很少外出与他人接触和交往,生怕自己家的孩子受到伤害,其实他们不知道这样也会使孩子失去了与他人交往和学习的机会,使孩子产生了不健康的心理,使他变的"自私"和不讲道理,更不懂得如何过集体生活,在家时全家人每天都围着他一个人转,爷爷奶奶更是把他含在嘴里怕化,捧在手心怕摔,总是以他个人为中心,一味迁就娇惯,使他不懂得和同伴相处。
当他来到幼儿园以后,面对幼儿园陌生的环境,同时见到许多和他年龄相同的孩子,而且又没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在身边陪伴,他便不知如何是好,他又不懂得和同伴交流,和老师沟通,还像在家一样蛮横不讲道理,把幼儿园当成他自己的家,把幼儿园里的东西看成是他自己个人的东西,别人看书他就和别人争抢,还说这本书是他的。
别人玩玩具时他想要玩,却不懂要和别人商量,硬抢,抢不到就耍赖大哭,口里还振振有词的说这玩具是他的,连坐小椅子时他想坐哪一张就一定要坐哪一张。
自从他第一天来到幼儿园开始,我们就被他的不讲理而不知所措,班上经常出现抢图书、抢玩具、争椅子等不良行为时有发生,他完全不懂得的谦让,只知道以自我为中心,他不明白其他孩子在家也是独苗苗,也是别人父母的心肝宝贝,他处处只为自己着想,他的“自私”使得我们老师相当头疼,而且他每次干了坏事以后,当我们老师还没有批评他时,他自己就大哭,一点也听不进我们老师的话。
我们针对他的这种不良行为习惯及时和他的家长取得了联系,把他在幼儿园里发生的不良行为举止告诉了他的父母,并告诉家长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第一是:请家长多带孩子出门与同伴共同玩耍,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到亲戚朋友家窜窜门,放心的让孩子到小伙伴中去锻炼,培养孩子的自主精神、合作精神、协作能力,让他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在家时不要事事都
依着他,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文化知识,教给孩子学会做人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是:家长们必须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嘉睿的爷爷奶奶看到了自家的孩子太不合群,想改变自己的不足之处,于是星期天带着嘉睿到大院里玩,碰到奥成便和他一起玩耍,谁知星期一早接时,嘉睿爷爷便气冲冲对我说,奥成这个孩子“太坏了”,看他很生气的样子,我忙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昨天嘉睿和奥成一起玩耍时,奥成推了嘉睿,而嘉睿却不知道如何是好,也没有还手,所以爷爷很生气,也很心疼,认定奥成这个孩子“太坏了”,是个坏透了的“坏孩子”,于是我对爷爷说,孩子还小,不应该给他扣上“坏孩子”的帽子。
奥成平时是有些调皮,喜欢欺负小朋友,但也不能就认定他是“坏孩子”,爷爷却不认同我的看法,还说你们老师都是对的,虽然我有些委屈,但我很明白,爷爷是因为心疼自己的小孙子被人欺负了,他非常心疼,其实这也是典型的“自私”。
也是当代独生子女长辈们的一种通病。
事后,针对奥成调皮和欺负小朋友的不良行为习惯,我们也与他的家长进行了沟通,希望他们能与我们共同努力,改掉孩子的坏习惯,奥成家长很快就能认识到自己孩子的不足之处,并积极配合老师教育,使奥成在短时间内就有了很大的进步。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不但要教育好孩子忘掉“自私”,学会与他人“分享”,还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家长走出“自私”的误区,孩子有错需要我们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和缺点。
如是,我抽空和爷爷谈起了那天发生的事情,告诉爷爷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时难免会有磕磕碰碰和打闹的行为,这也正是孩子们天真幼稚的表现,我们做长辈的要正确看待,不要有“自私”心理,孩子需要在玩玩乐乐和打打闹闹中才能健康成长,我们不要因为自己家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发生了矛盾就把孩子封闭起
来,就不让孩子与他人接触,这样会使孩子变得孤独和无助。
孩子本身渴望和同伴玩耍,但他们又因为年龄太小缺乏自控力,由于他们在家庭里的特殊地位,所以他们天生“自私”,他们不懂得谦让、不懂得和他人相处,这就希望家长和老师共同教育,使的他们懂得怎样和他人和睦相处,不自私、凡事懂得讲道理。
当和同伴之间产生矛盾时,懂的说声“对不起”。
我还告诉爷爷我们已经和奥成父母反映了这件事,我们也找奥成了解了当时发生的事情,知道是奥成不对,并让奥成向嘉睿道歉。
爷爷对此也表示认同老师的做法,但不难看出爷爷仍然有较强的自私心理。
为了让孩子克服“自私”的行为和学会与他人分享,我自编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好朋友一起玩”,教育孩子,我们每个人家里都只有一个宝贝,每天一个人玩很没有意思,我们要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才更有趣,我们的大家庭(幼儿园里)有许多小伙伴,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时我们不能“自私”要学会共享,要学会互相谦让,要懂得尊重他人,你们要知道友情是很宝贵的东西,如果你总是自私,总是欺负别人,你就会失去好朋友,失去友情。
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分享的快乐,我请每个孩子从家里带一件自己最心爱的玩具回园和同伴分享。
活动开始,孩子们都拿出自己心爱的玩具玩,嘉睿带了“小虫虫跑跑”的玩具,非常有趣,吸引了多名孩子围观,我发现嘉睿请了他的好朋友和他一起玩,见到他们开心快乐的样子,我问嘉睿此时心里的感受,你的玩具请了小伙伴玩,你的好朋友很开心,那你开不开心呢?嘉睿也开心的说自己也很开心。
于是我告诉孩子们,把自己心爱的东西和同伴分享这就叫共享,也就是大家分享快乐,从此以后,我发现班上少了打闹和争抢玩具等不团结和自私的现象,每天看到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作为一
名幼儿教师,有痛苦也有快乐。
孩子是一张白纸,只要你用心去描画,就会变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要让孩子从小懂得和他人友好相处,克服“自私”的毛病,从独生子女身上看到的种种不良行为习惯,说明我们的教育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要解决独子难教的问题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配合,我们的社会、家庭、学校对独生子女应当少一点怜惜和照顾,多给他们一些磨练的机会,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宽广的胸襟,我们对独生子女的教育研究是一个长久而艰巨的任务。
家长们首先要克服自身“自私”的毛病,正确看待他人的孩子,以诚相待,善待他人,教育孩子把同伴当成自己的好友而不是敌人,让自家的孩子走出家庭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多与他人沟通,应多给予他们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
让孩子们在亲情、友情中去学会感动、学会感恩、学会和他人和睦相处,忘掉“自私”,帮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长大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75706部队幼儿园李燕英 2011年05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