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漳一中高一特奥班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南漳一中高一特奥班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南漳一中高一特奥班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 包扎/ 驻扎雨巷/ 巷道给予/ 给以长篙 /蓬蒿中流/中规中矩B 漂泊/ 血泊炮火/ 炮制衬衣/ 称心赡养/ 瞻仰哽咽/喇叭声咽C 遒劲/ 劲旅苔藓/ 舌苔红漆/ 膝盖看守/ 看门百舸/苛政如虎D 瓦菲/ 绯闻漫溯/ 朔风颓圮/ 圯桥惆怅 /稠密纶巾/天伦叙乐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喝彩斑澜橘子州激浊扬清气势磅礴B 漫江峥嵘万户候书生义气浪遏飞舟C 笙箫凄婉沁园春雍容华贵苍茫大地D 忸怩叱骂大堰河民生凋蔽气慨非凡3、下列诗句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B、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C、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D、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4、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①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______高的诗歌作品的。

②舒婷把这种深厚的感情________在她的诗歌里,希望引起读者的共鸣。

③鉴赏诗歌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_______诗的意象。

A.品位灌注揣摩 B.品位贯注揣测C.品味灌注揣摩 D.品味贯注揣测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表达和内容的角度分类,诗歌有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三类,寓言诗属于叙事诗范围之内;从体裁角度分类,诗歌可分为旧体诗和新诗两大类。

旧体诗指用文言和传统格律写的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新诗是现代涛歌的主流,而反映现代生活和现代人思想感情的旧体涛,也被认为是现代诗歌。

B、词最初称为“曲词”、“曲子词”,是配乐的;后来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故有人称之为“诗余”;又因为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又叫“长短句”。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故又被称为《左氏春秋》(简称《左传》),它与《公羊传》《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D、戴望舒原名戴梦鸥,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文学翻译家。

1929年4月,他所作的《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他被认为是新月诗派的“盟主”,代表作《再别康桥》,体现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三美”主张。

二、阅读下列三首现代诗歌,完成6--8题(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6、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海臧克家从碧澄澄的天空,看到了你的颜色;从一阵阵的清风,嗅到了你的气息。

摸着潮湿的衣角,触到了你的体温;深夜醒来,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A、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多角度地写出了对大海的感受。

B、由远而近,从白天到夜晚,大海给诗人的感觉不尽相同,这些形成了全诗的发展层次。

C、诗人将自己的感觉加以升华,使大海人格化、生命化,向我们展示了大海的整体形象,表达非常生动。

D、这首诗既展现了自然的壮美景象,也反映了诗人的人生哲学,揭示出一定的人生哲理:既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7、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纸船——寄母亲冰心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1923.8.27A、诗的第—节从自己充满天真童稚的行为——折纸船写起,看似平淡的四行诗,为感情的倾诉作了铺垫。

B、第二节写从船中抛出的纸船的种种去向都不符合诗人的心愿,诗人“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表现出诗人顽强的斗志和执着的追求。

C、诗的结尾“卒章显志”,点明想象中进人母亲梦中的纸船是她含泪叠的,纸船这一意象寄托了她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

D、这首诗托物寄情,构思新颖,使感情的抒发生动具体、含蓄深沉;较长的诗行,舒缓的语调,与所表达的感情非常协调。

8、下面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致橡树(节选)舒婷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A、《致橡树》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给橡树”,而是写给自己心目中的恋人的。

B、《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C、诗歌中的木棉树很美,但也只是高大的橡树的一个陪衬。

D、诗歌中所歌颂的爱应该是互相尊重、心心相印,而又各自保持着独立的个性。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阅读《晏子谏杀烛邹》,完成文后问题。

景公好弋(yì,射鸟),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公怒,诏吏欲杀之。

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土,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受教)矣。

”9、对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景公好.弋(喜欢)B.使烛邹主.鸟而亡之(掌管)C.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计算)D.是.罪三也(这)10、下列句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B、使我君以.鸟之故杀人/ 以.其无礼于晋C、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D、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土/ 以.乱易整,不武1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齐景公因为烛邹没管好鸟而要杀他,晏子给烛邹委婉地列举了三条罪状,其实并不是让齐景公杀了他,而是婉转地提醒他,杀了烛邹会影响他的声誉。

B、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后虽然改变了主意,饶了烛邹,但其残暴本质暴露无遗,实属暴君。

C、本文生动的体现了晏子的说服技巧和高超的语言技巧,让人佩服他在权势面前镇定冷静,能言善辩,机智勇敢的精神。

D、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后不杀烛邹的原因是晏子的话已经表明,烛邹犯的过失还不至于被杀头,如真杀了烛邹,那景公就是“重鸟轻人”,会失信于天下人,甚至会失掉民心。

12、翻译下面句子。

(9分)①于是召而数之公前(3分)译文:②使我君以鸟之故杀人。

(3分)译文: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3分)译文:13、请用(/)给下列短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3分)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任选5句,共5分)(1)怅寥廓,,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书生意气,。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3)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4)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徐志摩《再别康桥》)(5)寻梦?撑一支长篙,;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6)撑着油纸伞,,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结着愁怨的姑娘。

(戴望舒《雨巷》)(7)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以乱易整,不武。

(《烛之武退秦师》)(8);侈,恶之大也。

(《左传》)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个小题)走近芦苇陈所巨①清寒的早春,阳光已经有些灿烂了,风却依然凛冽,丝丝地割人。

②滩上有一大片芦苇,大概可以称为“芦苇荡”了。

早些年,一到秋天,芦苇就被人砍了去,或当柴烧,或作造纸原料。

不知是因为忙碌,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这片芦苇没有在秋天里被砍去,就这样以整体的阵势,经历了一整个冬天。

寒冷无疑征服了它们,改变了它们。

那种征服与改变是强有力的,无法抵御的,你只有接受它,听凭它摆布。

你能做到的只是心中有数,紧紧地守住你生命之中最重要的东西,本质的东西。

③你这样做了,所以你才能这样依然故我,那寒冬只改变了你的外在,你的容颜,你的服饰。

而你的心已经沉入脚下的泥土,在那里顽强地越冬,如那些同样在泥土中越冬的小动物。

生命的顽强在于有它保留自己本质的有效方式,这种方式它不必告诉别人,它必须守住这至关重要的秘密。

④但芦苇毕竟真的变得苍老了,一片褴褛,一片令人心酸的枯衰,只那一声不响的沉默还在显示着它本性的强硬。

枯叶在风中呜咽,枯干的芦花在风中摇曳,似乎都是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

这大片的无可奈何是不是让我也受了感染,情不自禁地无可奈何了呢?⑤人生有太多的无可奈何,就像那些无可奈何的芦苇一样,我们经历过,也可能为此沮丧过。

我们同样在被岁月与生活征服和改变的时候,裹紧身子,守住信念与信心,摆出一副越冬的样子。

或许我们的外在形体也确实被改变了,褴褛和枯衰了,但我们的心也在厚厚的泥土之中,那泥土就是我们无边的智慧和倔强的秉性。

我们失去些什么,得到些什么呢?我们无疑是战胜了,保住了我们的本性与本质。

我们无疑会为此庆幸,为此作为胜利者而越发目光敏锐、坚定不移、信心百倍。

⑥走近芦苇,想跟芦苇说些什么?芦苇无言,我亦无言,无言是否也是一种理解,一种沟通,一种心有灵犀呢?脚下泥土松软,头顶阳光充沛,泥土与阳光都是春的样子了。

芦苇和我近在咫尺,这是怎样的一种亲近?生命的亲近,身体的亲近,思想和心灵的亲近,或者另外一些我们尚且弄不明白的思维的和行为的亲近。

我们同样在越冬之后,带着褴褛和枯衰走进早春的,在没有欢呼和荣誉的寂静之中,在容易被遗忘的一隅,在往往可能遇到的误解和鄙视的目光之下,我们是不是由衷地涌起一缕无可奈何呢?也许不会,这时候的我们已经因经历太多,明了和洞悉一切而宠辱不惊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