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资料(高考真题25)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资料(高考真题25)

高考真题第25题——秦汉之历史转型和魏晋南北朝时期
1.(2019年Ⅰ卷)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
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
A .加强了货币管理
B .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 .削弱了诸侯实力
D .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2.(2019年Ⅱ卷)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
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

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 .王国势力强大
B .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 .现实统治需要
D .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3.(2019年Ⅲ卷)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
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经济发展水平
B .绘画技术进步
C .政治权力干预
D .儒家思想影响
4.(2018年Ⅰ卷)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 .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 .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 .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 .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5.(2018年Ⅱ卷)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
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这反映出当时
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6.(2018
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 .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 .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7.(2017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据此可知 A .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 .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 .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 .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8.(2017年Ⅱ卷)《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
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 .记载的真实性 B .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 .修撰的政治性 D .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9.(2017年Ⅲ卷)《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
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 A .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 .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 .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10.(2016年Ⅰ卷)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图4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11.(2016年Ⅱ卷)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

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12.(2016年Ⅲ卷)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13.(2015年Ⅰ卷)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
他们之中选择。

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14.(2015年Ⅱ卷)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
重申上述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第一部分古代中国: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专题二、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秦朝
(BC221
~BC202
汉代
(BC202
~220)
阶段特征
总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