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新进展

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新进展

颈内动脉狭窄程度是区分有无 中风危险和影响预后的标志之一。
ppt课件
8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病因:
国外对一组无症状未加治疗的 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进行5年以上超 声学随访,发现中风和TIA累计发 生率在狭窄超过75%的患者为60%, 狭窄小于75%者仅为12.7%
ppt课件
9
缺血性脑血管病卒中症状:
ppt课件
15
CTA
原理是用滑环式CT扫描机进行连续快速 容积扫描,造影剂增强加上计算机三维 影像重建技术显示血管结构 覆盖表面显示法(SSD) 最大密度投影法(MIP) 曲面重建法(CPR) 容积显示法(VR)
ppt课件
16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
手术治疗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 北美有症状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 (NASCET)和欧洲颈动脉外科试验 (ECST)结论: 狭窄70-90%患者手术有益 长期预防颈动脉同侧卒中特别是致 残性卒中相当有效。
ppt课件
13
DSA动脉造影
可显示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的颈部 和颅内血管
DSA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
ppt课件
14
MRA
MRA是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 三维时间跃迁MRA(3D-TOF-MRA)能显示
颈部动脉、颅底Willis环和大动脉及其 主干分支。可检出颅外和颅内颈内动脉 的狭窄和闭塞。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发展史
1930年,Brook应用肌肉组织填塞颈内动脉治 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1950年,Seldingerc创造一种穿刺动脉后插入导 丝导管技术
1970年,法国Djindjan的颈外动脉和脊髓动脉 的超选择性插管技术应用
1976年,Kerber发明的可漏性球囊导管 1980年,美国的Tracker微导管、法国的Magic
ppt课件
17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
手术治疗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 缺点: 诱发心肌梗塞、深静脉血栓、肺栓
塞、伤口出血感染、脑神经损伤、切口 瘢痕处感觉麻木、瘢痕增生、全身麻醉、 肌肉松弛剂和气管插管
ppt课件
18
血管成形术
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PTAS) 优点: 避免颈部切开和全麻 住院时间短、费用少、安全、痛苦轻 解除狭窄,防止斑块脱落造成脑栓塞, 对于ICVD的预防作用肯定。
ppt课件
21
PTAS临床适应证
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包括TIA或缺 血性卒中),临床体征与供血区域相符, 年龄40岁以上。
颈动脉超声、MRA或DSA任何一项检查 提示症状相关的颈动脉狭窄≧50%。
微导管,Mullan实施了第1例PTA 90年代,Roubin提出CAS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
ppt课件
5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
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卒中的 75-90%
1997年新发病例300万。 脑血管病连续5年为我国第二 位死亡原因,其中多数为ICVD。
ppt课件
6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病因:
颅内外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是 一个主要的独立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75%TIA和60%脑梗塞患者中 存在不同程度的颅内外脑血管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和狭窄。
颈动脉导致的狭窄约占老年人 口的5%,其中1-3%为重度狭窄。
ppt课件
7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病因:
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和卒中研究 所的资料:
23%的脑梗死归因于颈动脉病 变,并指出其中12%为腔隙性脑梗 死。
ppt课件
19
血管成形术
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PTAS) 支架: 球囊扩张式:Palmaz 自膨式:Wallstent,适宜颈动脉
ppt课件
20
试验证明
1998年全球24个医疗中心的颈动脉支架 治疗病例共2408例 术后30天总的卒中和死亡率是5.8% CAVATAS随机试验表明血管成形支架置入 术与CEA卒中和死亡率相近,为10%。
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 疗新进展
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锁建军
ppt课件
1
脑血管介入治疗(Endovascular
Therapy)
主要为颅内、椎管内的血管性病变
包括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动 脉狭窄、急性脑梗塞以及部分头颈部肿瘤。
治疗技术
血管栓塞术(固体材料栓塞术、液体材料 栓塞术、可脱性球囊栓塞术、螺旋圈栓塞术和 可脱性弹簧栓塞术),血管内药物灌注术(区 域性溶栓、区域性化疗和区域性止血)和血管 成形术。
狭窄>70%的患者年卒中率13%, 无症状者为1-2%
不同程度狭窄引起的缺血性卒 中类型和卒中部位也不相同
ppt课件
11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
超声检查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只能检查
血流速度与血流方向。 双功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transcranial color duplex sonography, TCCD)包含了两维B超的功能,能检查 颈动脉斑块及其性质、狭窄程度。
超声增强剂进行TCCD(ECCD) ECCD替代血管造影
ppt课件
12
பைடு நூலகம்
TCD依据
狭窄段血流速度加快,但狭窄<25%可无变化 狭窄远端血液流速降低 侧支循环的血流变化 频谱图形异常 颈内动脉收缩期血液流速峰值(IPSV) MCA狭窄标准:收缩期血流峰速度>=140cm/s或
收缩期血流峰速度>=120cm/s且平均血流速度 >=80cm/s,可伴有杂音或湍流。
美国卒中学会建议易于识别的卒中症状: 1.突发面部、上肢或下肢麻木或无力,
特别是出现在身体一侧时 2.突发意识模糊、言语或理解困难
3.突发一侧或双侧视力下降 4突然行走困难、眩晕、平衡或 协调困难
5突发不明原因的剧烈头痛
ppt课件
10
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动脉狭窄引起的卒中占缺血 性卒中1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