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服饰礼仪(一)
明代男子宽 袍儒巾服饰
9、明代服饰
❖ 男子装束以青 色与黑色宽松 袍服为主,戴 儒巾;
❖ 官员戴乌纱帽 。 乌纱帽形制前 低后高,两旁 各插一翅,通 体皆圆。
明代官服和乌纱帽
❖ 贵族女子讲究戴凤冠、披霞帔,民间女子 穿直领对襟小袖、水田衣等。
明代水田衣
10、清代服饰
❖ 长袍马褂是清朝男子最 常穿的服饰。马褂是穿 在长袍外面的短褂子, 长度只到腰际,袖仅掩 肘,短衣短袖便于骑马, 所以叫“马褂”。平日 所戴的便帽就是瓜皮小 帽,颜色是外面黑,里 面红。
50年代的时尚——列宁装
6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
70年代末的时尚——碎花衣裳
现代流行时装
三、少数民族服装
民族装 是一个民族在长期
发展过程中所沉积的 带有民族生活特征与 民族审美特征的服装 样式。
满蒙藏壮苗族古族族族
❖ 白族
保安族
❖ 布朗族
布衣族
❖ 德昂族
东乡族
❖ 独龙族
俄罗斯族
❖ 鄂伦春族
3、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之际, 又出现一种服装, 将上衣下裳合并 为一体,连为一 件,这种服装被 称为深衣。
春秋战国深衣
胡服骑射复原图
胡服骑射,出现合裆裤
战国时期,胡 服第一次被汉族人 民所接受,赵武灵 王吸收东湖族及搂 烦人的军人服式, 废弃传统的上衣下 裳。史称“赵武灵 王胡服骑射”。
4、秦汉时期的服饰(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阶段)
及腋下。
❖ 唐代女子服饰与面妆:
唐代女子面妆
中晚唐大袖衣和仙裙、披帛 初唐小袖衣和仙裙、披帛
《虢国夫人游春图》
7、宋代服饰
宋朝统治者注重文治, 竭力推崇程朱理学,把朱 熹“存天理,灭人欲”的 思想,作为维护封建统治 的理论根据加以倡导,其 目的在于去掉人们的任何 反抗意识。这种理学观点 影响到人们的着装,使宋 朝的服装一改唐朝服饰旷 达华贵,恢弘大气的特点, 服装造型封闭,颜色严肃 淡雅,色调趋于单一。
二、中国服装的演变
1、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 奴隶社会
发明纺线技术 纺织水平提高 改进纺织机 粗糙的麻布 色彩锦帛 精美的丝绸
2、春秋战国之前:
上衣下裳:始于商代,是 中国最早的衣裳制度 的基本形式。
上玄下黄:上衣象征天, 天未明时是玄(黑) 色; 下裳象征地,地是黄色。
上玄下黄的服制就来源于 对天地的崇拜。
唐代男装:主要服饰为幞头、圆领窄袖袍衫,幞头的两脚 也有许多变化,到了晚唐五代,已由原来的软脚改变成左 右各一的硬脚。
❖ 唐代女服饰, 衣料质地考究, 造型雍容华贵, 装扮配饰富丽 堂皇。
❖ 袒胸、裸臂、 披纱、大袖、 长裙是唐代妇 女最典型着装 形象。
❖ 最时兴的女子 衣着是襦裙, 即短上衣加长 裙,裙腰以绸 带高系,几乎
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就是他教养、品位、地位 的最真实的写照。
---莎士比亚
6秒钟震撼(第一印象)
对方对你的气质、教养、内涵的认识
进入谈话 正题后的 修正空间
7%
声音
外表造型
38%
(仪表)
55%
第三章 服饰礼仪
主讲人:许令仪
服饰
是人的服装穿着,饰品和美容化妆的集 合体。(衣着穿戴)
是仪表的重要部分,人际交往中的主要礼仪 对象之一。
艺技术。
直裾袍
❖ 汉代妇女还 穿襦裙。襦 裙一般是上 襦下裙的女 服样式
5、魏晋南北朝
魏晋是政治和经济动荡的时期,士大夫阶 层形成了消极的社会风气,追求“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的享乐主义,沉沦于颓废的生活方 式,以老庄、佛道思想为时尚,这种风气也直 接反映在人们的衣冠服饰上。
宽衣博带是这时期的流行服饰。男子穿 衣敞胸露臂,衣服披肩,追求轻松、自然、 随意;女子服饰则长裙拖地,大袖翩翩,饰 带层层叠叠,优雅而飘逸。
鄂温克族
❖ 门巴族
蒙古族
体现个人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
❖ 一、服装文化 ❖ 二、影响着装的因素及着装原则 ❖ 三、饰物和化妆
第一讲 服装文化
一、服装的产生
《韩非子•五蠹》:“古者 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 食也;妇人不织,禽兽 之皮足衣也。”因此, 上古时期人类的服饰在 原始经济基础的条件下, 人们以毛皮围系于下腹 部,或许为了御寒、或 许为了遮羞和装饰。产 生了所谓的“服装”。
秦:建立冕服制度。 并将阴阳五行思想渗进服色思想中。
4、秦汉时期的服饰(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阶段)
汉:出现最完整的冠服制,讲究戴冠。民间 深衣流行,以曲裾袍和直裾袍为主。
曲裾袍
著名的马王堆“素纱襌衣”为交领右衽,直裾式,中等宽度袖。衣 长128厘米,通袖长195厘米,袖口宽29厘米,腰宽48厘米,下摆宽 49厘米,重48克(不到一两),薄如蝉翼,反映了当时高超的织造工
依据三民主义原则, 将袖口定为三粒扣;衣领 定为翻领封闭式,显示严 谨治国的理念。
三民 主义
耻
廉
立法、司法、 行政、考试、 监督五权分立
以文治国
义
礼
下面为女装
❖ 二十年代末,因受欧美服装的影响,旗袍的样式也有了明显的改变,如 有的缩短长度、有的收紧腰身等等。到了三十年代初,旗袍已经盛行。
受苏联影响
❖ 《宋书•五行志》亦云:“凡一袖之大, 足断为二,一裾之长,可分为二。"
衫裙是魏晋女子的常服,上衣的衫紧身合体,袖子 宽肥;下边的裙子多折裥,裙长拖地,宽松舒展。这种 上俭下丰的造型,加上丰盛的配饰,能够展现出魏晋女
子潇洒飘逸的风度。
6、隋唐时期
❖ 隋唐时期,唐代纹样不仅继承了传统, 而且吸收了西方艺术形式。加上对外开放、 丝绸之路重开,中西结合,使唐朝服饰华丽 清新。
襕袍 硬角幞头
7、宋代时期
❖ 男子一般着右 衽襕衫,头戴 巾帽、硬角幞 头
❖ 女子一般着有 素雅儒裙,披 帛、背子,出 现缠足
元代贵族服饰 元代平民服饰
8、元代时期
❖ 此时期蒙古族男子以 蒙古装束为主,汉族 男子以长袍为主。
❖ 贵族女子服饰受汉族 文化影响以宽袍长冠 为特色,平民女子仍 旧以短儒长裙为主要 装束。
❖ 官员服制 以“补子” 为饰。
文官补子
武官补子
❖ 满族女子着 旗装,汉族 女子装束沿 袭明代。出 现满汉服饰 融合的民族 服装的经典: 旗袍
近代服饰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西装和中式服饰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中山装.
依据“礼,义,廉, 耻”定前身四个口袋,袋 盖为倒笔架,寓意为以文 治国;
依据五权分立原则前 身改为五粒钮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