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地理学 PPT课件

城市地理学 PPT课件


第三节 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区域基础 二、地理区位
城市地理区位类型
大位置、中位置、小位置 中心位置、重心位置和邻接位置、门户位置 水运端点、 梯级中转点 、河流交汇点、铁பைடு நூலகம் 枢纽、公路枢纽、航空枢纽
第三节 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区域基础
三、自然资源
资源型城市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出路
安徽淮北:淮南淮北都是中国12大煤矿基地之一 安徽铜陵:当然是铜矿。号称“铜都” 甘肃玉门:玉门油田 甘肃白银:白银铜矿 广西合山:“广西煤都”,中国三大钒矿之一 贵州铜仁万山: 汞矿全国第一,还有磷矿 河北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又是煤 河北张家口市下花园区:煤啊煤 河南焦作:焦作煤矿,曾经的优质无烟煤基地 河南灵宝:“黄金之城”、“硫铁王国” 黑龙江大兴安岭区:不用说,1987年那场大火+多年的木材输出 黑龙江七台河:据说是中国三大稀有煤田之一。那里的焦煤、无烟煤很有名。 黑龙江五大连池:天然林开采全面禁止,森林资源 黑龙江伊春:曾经的中国最大的森林工业基地 湖北大冶:大冶铁矿,那可是教科书津津乐道的中国n大铁矿之一;还有钨矿 湖北黄石:大冶+阳新=黄石。 湖北潜江:岩盐,还有石油 湖北钟祥:“中原磷都” 湖南耒阳:又是煤矿 湖南冷水江:“世界锑都”、“江南煤海” 湖南资兴:煤;2007年煤矿实现税收3.5亿元,占全市当年财政总收入的54% 吉林白山:曾经的“长白林海” 吉林敦化:森林 吉林九台:煤、非金属矿 吉林辽源:曾经的“煤城”,吉林煤都
城市起源的其他解释
• 人类最早的礼仪性汇聚地点,即各方人口朝 觐的目标,就是城市发展的胚胎。 • 城市从其起源时代便是一种特殊的构造,它 专门用来贮存并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最初 它便具有某种象征意义,代表着宇宙,是实 现人类天堂的一种途径。 ——芒福德《城市发展史》
• 纪念性艺术的使命之一便是使普通人下降到这种 卑微的地位,使之更容易统治。
资源枯竭型城市
• 首批资源枯竭城市包括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5个:阜新、 伊春、辽源、白山、盘锦;西部地区典型资源枯竭城市3个:石 嘴山、白银、个旧(县级市);中部地区典型资源枯竭城市3个: 焦作、萍乡、大冶(县级市);典型资源枯竭地区1个:大兴安 岭。 • 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地级市9个:山东省枣庄市、湖北省黄 石市、安徽省淮北市、安徽省铜陵市、黑龙江省七台河市、重庆 市万盛区、辽宁省抚顺市、陕西省铜川市、江西省景德镇市。 二、县级市17个:贵州省铜仁地区万山特区、甘肃省玉门市、 湖北省潜江市、河南省灵宝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合山市、湖南省 耒阳市、湖南省冷水江市、辽宁省北票市、吉林省舒兰市、四川 省华蓥市、吉林省九台市、湖南省资兴市、湖北省钟祥市、山西 省孝义市、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森工)、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 (森工)、吉林省敦化市(森工)。 三、市辖区6个:辽宁省葫芦 岛市杨家杖子开发区、河北省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辽宁省葫芦 岛市南票区、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辽宁省辽阳市弓长岭区、河 北省张家口市下花园区。
第三节 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区域基础 一、区域地理条件-自然地理条件
河流与城市分布
第三节 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区域基础
一、区域地理条件-经济地理条件
矿产、水热、土壤、动植物等资源的丰度及其组合
区域人口数量、基础设施、历史传统、现状经济发
展水平和结构等
第三节 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区域基础 二、地理区位
纬度与城市分布
城市地理学 · Urban Geography
第三节 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区域基础 一、区域地理条件-自然地理条件 纬度与城市分布
大城市在中纬度范围内向低纬方向缓慢移动
气候区与城市分布
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少,湿润半湿润地区城市多
地形与城市分布
我国三级地形阶梯与城市分布 我国不同地形类型与城市
城市地理学
第一节 城市的有关概念
一、城市的概念
城市:
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体,有高度密集的人 口、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的社会物质系统。 城市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密集性 经济性 社会性
第一节 城市的有关概念
城?镇?城市?城镇?
(1)相对于乡村而言 (2)只有国家批准设有市建制的城镇才称城市 (3)不够设市条件的建制镇才称镇 (4)市+镇=城镇 / 市镇 (5)广义的城市=城镇
第一节 城市的有关概念
一、城市的概念
与城市有关的其他几个概念
建城区 城市边缘区 郊区
• 建成区:城市中 基础设施和地面 建筑物(构筑物) 已经建成的地区, 一般指城市建筑 连接成片的市区。
• 城市边缘区是“一种在土地利用、社会和 。 人口特征等方面发生变化的地带,它位于 连片建成区和郊区以及具有几乎完全没有 非农业住宅、非农业占地和非农业土地利 用的纯农业腹地之间的土地利用转换地区”
概念
区域所在地与周围的自然和社会实体的空间相互 关系的总和
地理区位
自然地理区位 经济地理区位 政治地理区位
第三节 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区域基础 二、地理区位 地理区位的影响和作用

城市地理位置特点往往决定城市职能和规模特征 影响城市联系区域的范围大小 确定城市的专业化市场和优势产业部门
第二节 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 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 粮食剩余 农业劳动力剩余 2 城市形成的根本动力——三次社会劳动大分工 农牧分离:产生了固定居民点,即聚落 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城市雏形形成 商业与手工业分离:城市规模扩大 3 城市起源地
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中国华北平 原,中美,安第斯山中部,尼日利亚西南部
第一节 城市的有关概念
二、大都市区 Metropolitan Area (MA) 概念:中心县 + 外围县 大都市区的性质与城市区域化现象 中国都市区的建立
第一节 城市的有关概念
三、大都市带 Megalopolis
概念:巨大、多中心的城市地域复合体 大都市带的表现形态与区域城市化现象 都市连绵区 人与经济活动联系密切
第一节 城市的有关概念
二、大都市区 Metropolitan Area (MA) 概念:中心县 + 外围县 大都市区的性质与城市区域化现象
东 京 大 都 市 地 区 城 市 群
第一节 城市的有关概念
二、大都市区 Metropolitan Area (MA)
大都市区的地域范围:城市+周边城镇 大都市区的性质:功能地域(区域分工、合作、 竞争)
• 庞贝城--公元79年 。
角斗场
巴洛克风格的圣彼得广场
第三节 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区域基础 一、区域地理条件-自然地理条件 纬度与城市分布
大城市在中纬度范围内向低纬方向缓慢移动
气候区与城市分布
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少,湿润半湿润地区城市多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区域基础 一、区域地理条件-自然地理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