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瓷湖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概况
磁湖流域概况
磁湖流域包括磁湖与青山湖两部分。
其中磁湖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的黄石市中心,是市区内最大的自然水体,汇水面积62.19km2,湖面分南北两部分,面积约为8.16km2,磁湖湖水经胜阳港泵站与长江贯通,岸线总长45.54公里,平均水深1.75米,常年水文水位17.5米,平水期容积1748万立方米。
磁湖流域包括磁湖与青山湖。
青山湖位于磁湖北部,汇水面积分别为 6.2km2,水域面积为0.52km2。
磁湖对于维系黄石市的生态平衡、促进黄石市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磁湖污染现状
(1)磁湖水质现状
近年来,磁湖污染源已逐渐由工业废水转向生活污水。
“十五期间”,工业废水排放量逐年减少,五年间下降了24.0%,而生活污水排放量已经超过工业废水,所占比例由原来的41.6%上升到56.4%。
废水中C O D、氨氮的排放量也呈增长趋势。
目前,磁湖水体已无水质容量可言,按此趋势,磁湖污染物排放将数倍于水质容量。
磁湖水体污染严重。
按地表水功能区划磁湖应执行I I I类水质标准,据检测,8项主要污染物批标中有5项达到了I I I类标准值的2倍、2.2倍。
局部水域挥发酚严重超标。
水质仍不断恶化。
根据相关资料,磁湖已属于中污染级别,而排污口已达严重污染程度,且污染指数呈上升趋势。
严重污染面积和中度污染面积已占全湖面积的69%。
且磁湖自净能力微弱。
湖水滞留时间过长,基本依赖于地表径流,降雨和地下水进行稀释净化。
部分水域显现湖泊退化迹象,在一些湖汊和排污口附近可以见到沼泽化演变情形。
表2.1 磁湖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工业 生活 总计 工业 生活 总计
工
业
生活 总计 磁湖 167.27 2014.80 2082.07 266.26 3384.86 3651.1 22.46 564.14 566.60 青
山
湖 55.05 1124.20
1179.25
64,.71
2563.18
2627.89
0.02
314.78
314.80
表2.2磁湖2001—2005年水质情况
2001 0.182 1.46 6.3 4.76 V 类 2002 0.49 7.97 13.7 8.99 劣V 类 2003
0.16
1.54
7.1
5.03
V 类
2004 0,17 1.04 12.91 6.49 劣V类2005 0.15 1.32 8.01 6.48 V类
I I I类标
≤0.05 ≤1.0 ≤4 ≤6 执行标准准
I V类≤0.1 ≤1.5 ≤6 ≤10
V类≤0.2 ≤2.0 ≤10 ≤15
各指标中,总磷、总氮等2项标准几乎常年超标,分别是I I I类标准值的2倍、2.2倍;局部水域挥发酚严重超标。
表2.3磁湖水体“十一五”期间水质容量单位t
长江黄石段33429 1458
磁湖1830 275 (2)磁湖底泥现状
磁湖湖床淤积层较厚(已底泥为主),排污口地带尤为严重,淤泥量约为300万m³。
青山湖污染现状
(1)青山湖水质现状
目前青山湖周边的污水仅通过位于1号湖湖边的青山湖污水处
理厂进行处理,由于老城区截污困难,大量污水仍直接排入青山湖中。
除后湖湖水的色度较为正常外,其它几个子湖的色度都带有棕褐色,透明度基本在20—35 cm之间。
在2号、3号和4号子湖的排污口附近,水色几乎为黑褐色,且呈厌氧状态并散发出臭味,观感很差。
青山湖5个子湖的化学需氧量为40—50m g/L,生化需氧量为68—18 m g/L,总磷水平在0.2—0.9 m g/L之间,总氮为2.3—4.9 m g/L,氨氮和硝氮分别是2.5—5.5 m g/L和0.05—0.3 m g/L,叶绿素a为66.03—159.03 ug/L,五个子湖均属于劣V类水质[1]。
表2.4 青山湖各主要排污口水质实测资料除pH值外单位为
m g/L
污水厂进水
148.38 17.58 288 9.20 0.71 6.0 口
污水厂门前62.2 14.76 174 2.67 0.257 6.0 军分区路口58.3 9.17 276 1.20 0.071 6.5 谭家桥(1)67.3 32.68 205 3.86 0.198 6.0 谭家桥(2)27.5 7.41 187 1.99 0.185 6.0 (2)青山湖底泥现状
据资料,因为污水排口较多,污水量较大的缘故,1号和2号子湖的地质较部分和黑色淤积层相对其它子湖而言要厚,达30—35 cm,而且厌氧状况严重,有明显臭味。
3号和4号子湖大排污口附近地质状况极差,水流冲击有白色泡沫产生,恶臭。
各子湖底泥有机质、凯氏氮和总磷分别为8—13%、0.25%—0.35%和0.1—0.23%。
针对水质污染现状已采取措施
1、两湖排污口现已截污状况
据资料显示,磁湖有27个排污口,青山湖则有20个排放口,自2006年5月开始对这些排污口进行截污施工,到目前共计完成了17个排污口的截流,其中磁湖南岸13个排污口全部完成截流,青山湖完成4个排污口的截流。
2、两湖已建成截污管网状况
磁湖、青山湖已有截污管网总长度为34528 m,具体分布在湖滨大道(5940 m)、磁湖路(6986 m)、桂林南北路(4634 m)、沿湖路(8926 m)、环湖路(6672 m)和公园路(1370 m)。
已建磁湖污水截流和污水处理厂,包括两座污水中途提升泵站和1座规模12.5万t/d 的磁湖污水处理厂。
沿磁湖中线、北线铺设污水干管16 km,建设两座污水中途提升泵站。
目前,两座提升泵站已形成环磁湖污水截流干管网络网络。
市政府投资建设和改造包括青山湖北片、南片谭家桥一带、沈家营片污水管网在内的污水收集系统。
3、两湖连通建设情况
磁湖、青山湖连通箱涵建成较早,磁湖水位较高、胜阳港泵站排渍能力不够时,磁湖水由该港道排入青山湖,通过青山湖泵站排入长江。
4、两湖已完成清淤工程
通过实施“退地环湖、退池环湖、退堤环湖”工程,来逐步扩大磁湖水面面积。
近年来,先后对磁湖东南片、东北片,青山湖进行了清淤,对部分湖泊驳岸进行整治。
2004年已完成磁湖退池还湖433.5亩,退地还湖46.89亩,清除还湖沿岸垃圾和上下漂浮物2000余吨
近年来围绕磁湖开展的一系列综合治理工程,已取得了明显的环境效益,但磁湖周边地区的截污治污工作仍然艰巨,而且渔业养殖产生的污染治理还有待加强,水污染治理现状仍不容乐观。
亚洲开发银行“黄石水污染综合治理”项目
2012年9月,亚行贷款项目“黄石水污染综合治理”签约,黄石获得1亿美元亚行贷款(约合6.3亿人民币),配合国内投资,将2013年正式启动对磁湖及市区另两个湖泊(青山湖、青港湖)总投资14.7亿人民币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根据计划,项目建设应于2017年底前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通过污水截流、岸线整治、景观建设,使磁湖水质从劣五类达到三类水质标准。
实现“磁湖道路环起来、岸线绿起来、排污口截起来、湖水清起来、环湖美起来”
根据治理方案设想,磁湖综合治理项目包括污水收集与处理、江湖连通和生态修复、污泥处理、固废管理和能力建设与机构加强五大内容,计划实施22个子项目。
为此,我市将完善磁湖区域的污水收集系统及环磁湖岸线的排污口截流,新建一座12万吨/天规模的河西污水处理厂。
在磁湖南岸建设岸带植物约25万平方米,7.52千米生态护坡,3处人工湿地(面积约4.4万平方米)以及水生植物重建;磁湖东南岸沿湖区种植挺水植物,面积约2.1万平方米;沿湖区东南岸向湖心延伸范围内种植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总面积12.8万平方米。
磁湖杭州东路段区域岸线长1.94千米,路北侧两水塘周长920米,建设生态护坡,杭州东
路南侧沿线种植5米宽的亲水植物条带,面积9700平方米;浮叶植物与沉水植物宽30米,面积5.8万平方米。
对城区生活垃圾进行收集、中转、运输及其他配套设施的建设,新设置小型转运站12座。
内湖生态修复及江湖连通工程子项目(工程费用6.63亿)。
内湖生态修复及江湖连通工程子项目包括湖体清淤及底泥处理工程、生态修复及人工湿地工程、江湖连通工程三个方面
1、湖体清淤及底泥处理工程:清淤范围包括青山湖、清港湖和磁湖湖区,清淤量总计约155万立方米,其中:青山湖26万立方米、青港湖30万立方米、磁湖99万立方米。
2、生态修复及人工湿地工程:该工程范围包括磁湖南岸、东南岸、磁湖杭州东路沿线,青港湖西侧去域南北岸、青山湖,建设生态缓冲带月25万平方米、生态护坡约15千米、生物接触氧化填料800平方米、旁道人工湿地4.4万平方米、水生植物重建64万平方米;建设40万平方米的人工湿地。
3、江湖连通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新建青山湖、青港湖提水泵站2座,青山湖滚水坝1座,沿线压力输水箱涵约5060米、输水隧洞约770米,生态港渠1715米;并建设水文水资源检测、水生态检测系统等。
污泥处理和处置工程子项目(工程费用0.29亿)
新建污泥处理处置中心1座,近期按处理规模150吨/天建设,元气按处理规模300吨/天建设,并配套购置计量及检测装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