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理科数学《立体几何》测试题(带答案)1、如图,在 C 中, C 45 ,点在上,且 C 2,平3面 C , D // , D 1.21 求证:// 平面 C D ;2 求二面角CD 的余弦值.( 1)明:因PO 平面 ABC ,D// 所以 DA AB, PO AB又 DA AO 1PO ,所以AOD4⋯⋯⋯⋯⋯⋯⋯⋯2 分2又 AO 1PO,即 OB OP, 所以 OBP ,即 OD // PB, ⋯⋯⋯⋯⋯⋯.4分2 4又 PB 平面 COD, OD 平面 COD, 所以 PB // 平面 COD 。
⋯⋯⋯⋯⋯⋯.6分( 2)解:A作AM DO,垂足为 M,过 M作MN CD于N ,连接AN ,ANM 即为二面角 O CD A的平面角。
⋯⋯⋯⋯⋯⋯.8分设 AD a,在等腰直角AOD 中,得 AM 2a,在直角COD 中,得 MN3a,2 3在直角AMN 中,得 AN 30a,所以 cos ANM 10 ⋯⋯⋯⋯⋯⋯ .12分6 52、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CD11C1D1中,、F分别为1D1和CC1的中点.1 求证:F// 平面CD1;2 求异面直线 F 与所成的角的余弦值;3 在棱 1 上是否存在一点,使得二面角C的大小为 30 ?若存在,求出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如分以DA、DC、DD1所在的直x 、 y 、 z 建立空 直角坐 系D-xyz ,由已知得 D (0 , 0, 0) 、 A (2 , 0, 0) 、 B (2 , 2, 0) 、 C (0 , 2, 0) 、B 1(2 , 2, 2) 、 D 1(0 , 0,2) 、 E (1 , 0, 2 ) 、 F (0 , 2, 1) .(1) 取 AD 1 中点 G , G ( 1, 0, 1), CG =(1, -2 , 1),又 EF =( -1 , 2, -1 ),由 EF = CG ,∴ EF 与 CG 共 .从而 EF ∥ CG,∵ CG 平面 ACD 1, EF平面 ACD 1,∴ EF ∥平面 ACD 1. ⋯⋯⋯⋯⋯⋯⋯⋯⋯⋯⋯⋯⋯⋯⋯⋯⋯⋯⋯⋯⋯⋯⋯⋯ 4 分(2) ∵ AB =(0,2 , 0) ,cos< EF , AB >=EF AB 4 6 ,| EF | | AB | 2 63∴异面直 EF 与 AB 所成角的余弦6. ⋯⋯⋯⋯⋯⋯⋯⋯⋯⋯⋯⋯⋯⋯⋯⋯⋯⋯⋯8 分3(3) 假 足条件的点 P 存在,可 点 P (2 , 2,t )(0< t ≤2) ,平面 ACP 的一个法向量n =( x ,y , z ) ,n AC0,AC =(-2 , 2, 0) ,∵ AP =(0 , 2, t ),n AP 0.2x 2 y 0,2∴tz取 n (1,1,) .2 y 0,t易知平面 ABC 的一个法向量 BB 1(0,0,2) ,依 意知, < BB 1 , n >=30°或 < BB 1 , n >=150 °,| 4 |3∴ |cos< BB 1 , n >|=t4 ,2222t即4 3(24) ,解得 t 6 . t 2 4 t 2 36(0,2]∵3∴在棱 BB 上存在一点 P,当 BP的 6 ,二面角P- AC- B的大小30°⋯⋯⋯⋯⋯13 分133、如图所示,在四棱锥CD在线段 C 上,C平面D.1 求证:D平面 C ;中,底面CD 为矩形,平面CD ,点2 若1, D 2 ,求二面角C的余弦值.(1) 明:∵PA 平面 ABCD ,BD 平面 ABCD∴PA BD .同理由 PC 平面 BDE ,可得 PC BD .又 PA PC P ,∴ BD 平面 PAC .(2)解:如,分以射 AB , AD , AP x, y ,z的正半建立空直角坐系A xyz .由 (1) 知BD平面PAC,又AC平面PAC,∴BD AC .故矩形 ABCD 正方形,∴AB= BC= CD= AD=2 .∴A(0,0,0), B(2,0,0), C( 2,2,0), D (0,2,0), P(0,01,) .∴ PB 2,0,1 , BC 0,2,0 , BD 2,2,0 .平面 PBC 的一个法向量nn PB 0 2x 0 y z 0 (x, y, z) ,,即,n BC 0 0 x 2y 0 z 0z 2x(1,0,2) .∴,取 x 1 ,得 ny 0∵ BD 平面 PAC ,∴BD ( 2,2,0) 平面PAC的一个法向量.所以cos n, BDn BD 10n BD .10二面角 B PCA 的平面角,由 知 0 , cos10 cos n, D210二面角C的余弦 是10 104、如图,平面 CD 平面 D F ,其中 CD 为矩形, D F 为梯形, F//D,F F , F D 2D 2 .1 求异面直线 F 与 C 所成角的大小;2 若二面角F D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1,求3的长.解: (1) 延 AD , FE 交于 Q . 因 ABCD 是矩形,所以 BC ∥AD ,所以∠ AQF 是异面直 EF 与 BC 所成的角.在梯形 ADEF 中,因 DE ∥ AF ,AF ⊥FE ,AF =2, DE = 1 得∠ AQF =30°.⋯⋯⋯⋯⋯⋯⋯⋯⋯ 5 分(2) 方法一: AB = x .取 AF 的中点 G .由 意得DG ⊥ AF .因 平面 ABCD ⊥平面 ADEF , AB ⊥ AD ,所以 AB ⊥平面 ADEF ,所以 AB ⊥ DG .所以 DG ⊥平面 ABF .G 作 GH ⊥ BF ,垂足 H , DH , DH ⊥ BF ,所以∠ DHG 二面角 A - BF - D 的平面角.在直角△ AGD 中, AD = 2, AG = 1,得 DG = 3 . 在直角△ BAF 中,由AB=sin ∠AFB =GH,得GH=1 ,BFFG xx 2 4所以 GH =x .在直角△ DGH 中, DG = 3 , GH =x ,得 DH = 2x 23 .x 24x 24 x 2 4因 cos ∠ DHG =GH= 1,得 x =215 ,所以 AB = 215 .⋯⋯⋯⋯15 分DH355方法二: AB = x .以 F 原点, AF , FQ 所在的直 分x , y 建立空 直角坐 系 Fxyz .F(0, 0, 0), A(- 2, 0,0), E(3 , 0, 0), D( -1, 3 , 0), B(- 2, 0, x),所以 DF = (1,- 3 , 0), BF = (2, 0,- x).z因 EF ⊥平面 ABFBC所以平面 ABF 的法向量可取 n 1 = (0, 1, 0).ADyEF xn 2 = (x 1,y 1,z 1) 平面 BFD的法向量, 2x 1 z 1 x 0, x 13y 10,所以,可取 n 2 = (2 33 ,1,).xn 1 n 2 =1 ,得 x =2 ,所以 AB =2 .因 cos< n 1 , n 2 >= 3 15 15| n 1 | | n 2 |555、如图,已知D D 21 求证:F//平面 CD , D , F 为 CD 的中点.平面 C ;平面CD,C 为等边三角形,2 求证:平面C平面 CD;3 求直线F 和平面C 所成角的正弦值.( 1) 明:取 CE 的中点 G, FG 、 BG. 可 得四 形 GFAB 平行四 形,AF//BG即可 得 AF// 平面 BCE. ⋯⋯⋯⋯⋯⋯⋯⋯⋯⋯..(4 分)( 2)依 意 得 BG平面 CDE ,即可 得平面BCE平面 CDE ⋯⋯ .(8 分 )( 3)解:AD=DE=2AB=2, 建立如 所示的坐 系A — xyz,A(0,0,0),C(2,0,0),B(0,0,1),D(1, 3 ,0),E(1, 3( 33,0),2),F ,22平面 BCE 的法向量 n ( x, y, z), 由 n BE0, n BC 0可取 n (1,3,2) , BF( 3 , 3, 1)2 2BF 和平面 BCE 所成的角, :BF n2sin =⋯⋯⋯⋯⋯⋯⋯⋯⋯⋯⋯ (12 分 )4BF n6、如图,三棱柱C1 1C 1 的底面是边长为 4 的正三角形,1平面C ,1 2 6 , 为11 的中点.1 求证:C;2 在棱 CC 1 上是否存在点 ,使得 C 平面?若存在,确定点 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 若点 为 CC 1 的中点,求二面角C 的余弦值.(1)解:取中点,连结, C .为 1 1 的中点//11平面 C平面 C⋯⋯⋯⋯ 2 分7、如图,已知C 1 1C1 是正三棱柱,它的底面边长和侧棱长都是 2 , D 为侧棱 CC1的中点,为1 1 的中点.1 求证:D;2 求直线 1 1到平面 D 的距离;3 求二面角 D C 的正切值.(1)证明 :连结 C1 E,则 C1E A1B1,又∵ A1B1 C1C∴A1B1平面 EDC1∴A1B1 DE,而 A1B1//AB∴ AB DE.(2) 取 AB 中点为 F,连结 EF,DF,则 EF AB∴ AB DF过 E 作直线 EH DF 于 H 点 ,则 EH 平面 DAB∴ EH 就是直线 A1B1到平面 DAB的距离在矩形 C1 EFC中,∵ AA1=AB=2,∴ EF=2,C1E= 3,DF=2, ∴在△ DEF中 ,EH= 3,故直线 A1B1到平面 DAB的距离为 3(3)过 A 作 AM BC于 M 点 ,则 AM 平面 CDB过 M 作 MN BD 于 N 点 ,连结 AN,则 AN BD∴∠ ANM 即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在Rt△ DCB中 ,BC=2,DC=1,M为 BC中点∴ MN=55AM在 Rt△ AMN 中 ,tan∠ ANM== 15MN8、如图,在直三棱柱 1 1C1 C 中, C , C 2 ,1 4 ,点D 是 C 的中点.1 求异面直线1与 C1D 所成角的余弦值;2 求平面 DC1与平面 1 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 1)以{ AB, AC, AA1}为单位正交基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则A( 0,0,0) , B(2,0,0) , C (0,2,0) ,A1( 0,0,4), D (1,1,0) ,C1(0,2,4).A1 B (2,0, 4) , C1 D (1, 1, 4)cosA1 B C1 D 18 3 10 A1 B,C1D20 18 10A1 B C1D异面直线 A1B 与 C1 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3 10. 6 分10( 2)AC(0,2,0) 是平面ABA1的的一个法向量设平面 ADC1的法向量为m( x, y, z) , AD (1,1,0) , AC1 (0,2,4) ,由 m AD , m AC1 得x y 0 2 y 4z 0取z 1 得y 2, x 2,,所以平面ADC1的法向量为m (2, 2,1) .设平面ADC1与ABA1所成二面角为.cos cos AC, mAC m 4 22 3 ,得AC m 3sin5.3所以平面 ADC1与 ABA1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为 5 .12 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