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归园田居教学ppt

归园田居教学ppt


新浅近的语言勾画了一幅颇富情趣的农村图景。
【补充资料】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 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 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 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品读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又是
译读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解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适:适应,迎合。
释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韵:气质,本性。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羁鸟:笼中鸟。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拙:愚拙。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荫:遮盖。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昏暗、模糊。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依依:轻柔缓慢的上升
留恋与向往。
3、为什么要返回?
明确:“性本爱丘山”、“守拙归园田”。
4、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什么还要出仕?
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 使然,而是一大失误。其实,这一误多年又何 尝不是带着期望的自投罗网。
5、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
明确: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 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 而失去本心。
归园田居
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 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今九江) 人。出生于没落的官宦家庭,少年 即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从29岁 入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 建威将军、彭泽县令等职,直到41 岁归隐。13年的仕途生活,使他看 透了官场的腐朽和仕途的险恶,感 到实现自己的理想没有指望,与其 与黑暗的势力同流合污,不如摆脱 官场的羁绊,退归田园,保全自己 的品格和气节。
中间八句,是对田园生活的描述。
译读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译(门庭里没有世俗杂事烦扰,空室中有的
是余暇清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
返回到大自然了)
最后四句,是对归返田园生活的总结 和赞美,也是对官场生活的否定。
译读
诗 句 羁鸟羁恋鸟旧恋林旧,林池,鱼池思鱼故思渊故。渊。 翻(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以往的树林,养 译 在池中的鱼儿思念从前的深潭)
开荒开南荒野南际野,际守,拙守归拙园归田园。田。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垦荒地,守着愚
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诗的开头八句,概括叙述了作者从出 仕到归田的缘起。
译读


作 如何表现的?

(1)表现了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园
讨 生活的心情。
(2)诗人用“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
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些诗句来
表现他的心情。他把官场比作“尘网”、
“樊笼”,表达他对官场的厌恶;把自己
比作“羁鸟”、“池鱼”,把田园生活比
作“旧林”、“故渊”,表达他对自然的
————《归去来兮辞》
延读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延读
练 习
下列诗句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1.误落尘网中
(比喻)
2.羁鸟恋旧林 (比喻、拟人)
3.池鱼思故渊 (比喻、拟人)
4.久在樊笼里
(比喻)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
误落尘网 渴归自然
景物优美 心旷神怡
复返自然 轻松闲适
归隐原因 直抒胸臆
描图绘景 借景抒情
家居悠闲 呼应开头
主旨: 厌恶官场 向往田园
手法: 借景抒情 比喻 白描手法
延读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草,芳草
凄迷,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
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
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
陶渊明 做彭泽县令,在官仅八十余日。 一天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 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 人折腰!”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 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上了归田的 道路。死后,友人私谥“靖节”,世称“靖 节先生”。又称“五柳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 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 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 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自然:可理解为自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然界或田园生活。
译读

少无适欲韵,性本爱丘山。
句(从小少没无有适投欲合韵世,俗性的本气爱质丘,山天。性本来

爱好山川田园)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错误误地落陷尘落网在中尘,世一的去罗三网十中年,。一去就 是十三年)
乐。”
——陶渊明《桃
花源记》
走近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悟已往之不
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
非。”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 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 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抚老以流憩,时矫首而 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 将入,抚孤松以盘桓。”
和谐
(近景)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清静悠闲
8、如何理解“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明确:“樊笼”即上文所说的“尘网”, 是禁锢人的牢笼和罗网,使人有“羁鸟” “池鱼”之感。既然如此,那么一旦冲出 罗网,返回大自然的怀抱,那就其乐无 穷、处处皆春,即使对一草一木也感到 格外亲切。这两句表明了作者复返自然 后的轻松、喜悦的心情。
信息筛选
本诗的标题能告诉我们 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
明确:标题明确告诉我们 作者要回到田园生活。“归”字 是这首诗的题眼。
品读
合 1.诗人选取了哪些景物,通过什么手法来表
作 现田园风光?

(1)有八种景物: 土地、草房、榆柳、桃李、
讨 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2)本诗采用我国古代民歌的白描手法,用清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译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
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 李树罗列在堂前)
译读

句 翻
暧暧暧暧远远人人村村,,依依依依墟墟里里烟烟。。
译(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村落上的炊
烟பைடு நூலகம்柔地上升)
狗狗吠吠深深巷巷中中,,鸡鸡鸣鸣桑桑树树颠颠。。 (狗在深巷里吠叫,鸡在桑树顶打鸣)
的精神。
2、学习作者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
人生追求。
导读
朗读
课 文 朗 读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zhuō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ài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所以,作者“归园田”更是为了保持自己精 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6、作者要“归”向哪里?明确:归向园田。 7、作者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什么特点? (全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生活简朴
(近景)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宁静和谐
幽雅清新
(远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淳朴自然
安详
(画外音)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 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到唐代已形成了山水田 园诗派,被称为我国田园诗歌的“始祖”。
导读

目的要求:

1、解读田园风光构成的意境。

2、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解读诗
标 人形象。
3、了解陶诗的艺术风格。
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
与当时黑暗的官场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