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C卷

语文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C卷

语文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溃退(kuì)绯红(fěi)仁慈(cí)惊心动魄(pò)B . 窒息(zhì)荧光(yíng)畸形(jī)殚精竭虑(dàn)C . 镌刻(xié)蒙昧(mèi)侏儒(rú)屏息敛声(liǎn)D . 锃亮(zènɡ)凛冽(lǐn)酷似(sì)藏污纳垢(ɡòu)2. (2分)下面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缭亮铿锵娓娓动听鸦雀无声B . 吹嘘炫耀趾高气昂不屑置辨C . 和霭呵护温文尔雅风度翩翩D . 馨香绚丽争妍斗艳万紫千红3. (2分)下列句子中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司马迁历经磨难,走遍大江南北,写下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纪传体通史《史记》。

B . 《傅雷家书》是苦心孤诣的教子篇,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C .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陈寿根据战国史书所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

D . 虎妞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塑造的一个大胆泼辣而有些心理扭曲的女汉子。

4.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孟非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常常妙语连珠,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

B . 盛夏,龙虾成了食客们的首选。

请记住,吃龙虾切忌同时服用维生素C。

C .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D . “五四”的火炬传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

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5. (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如何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已成为全社会高度重视的时代命题。

B . 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损,我们应该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日关系。

C . 京沪高速铁路预计2010年投入运营,届时乘客从北京到上海只需五、六个小时。

D . 歌曲“吉祥三宝”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56分)6. (3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轻放安宁①走廊里的声控灯很早以前就坏了。

每次走到门口,同租三室一厅的几个人,都会习惯性地叹口气,在黑暗中摸索着将门打开,又重重地关上,似乎想要以此发泄对那晦暗的廊灯的忿恨。

楼下的小卖部里,摆设了各种各样的灯泡,而且价格低廉到不过是坐一站公交的价格,但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却谁都没有想起在买泡面的时候,顺手捎带一个灯泡上来。

而那盏灯,也就这样沉默着,一日日听我们的跺脚声,砰砰砰地响了又响。

②父亲过来看我,走到门口,看见我费力地用手机里微弱的光线照明,立刻放下手里的东西,说声稍等,便下了楼。

不过是几分钟的工夫,他便拿了一个灯泡上来,一声不响地安好。

然后,他轻轻一击掌,昔日黯淡无光的走廊,便瞬间有了温暖通透的光亮。

我站在门口,看父亲脸上淡然的微笑,便说,你可真是光明使者呢,你一来,这灯就好了。

③父亲却扭过身来,正对着我,说,其实路过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光明使者,不过是一块五毛钱的灯泡,顺手就捎过来了,何必每次总是叹世风日下,却始终自己不去动手呢?④我笑说,可不是人人都像您这样乐于助人。

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况且,这还是租来的房子,而这走廊也属于公共的区域,不只我们这一层,楼上的人也都要从此经过呢。

⑤父亲没吱声,只拿起身边的扫帚,边一层层地扫着楼梯上丢掉的烟头、纸屑、菜叶,边哼起他惯唱的京剧。

有人从他身边经过,他便停下打扫,将身子朝楼梯一侧,又朝来人笑着点一点头,表示让对方先行。

而路人总是诧异地看父亲一眼,又微微地停一下,这才在父亲的笑意里,慌乱地点一下头,匆匆离去。

那脚步的失措,看上去有些逃的意思,似乎,他遇到的是一个神经稍稍有点错乱的老人。

⑥我在晚饭的时候,便抱怨于他,说何必对陌生人这样殷勤,他们说不定在心里觉得你有毛病呢。

父亲呷下一口酒,道:我管不着别人心里怎么想,只要我自己开心就可以啊,况且,我就不相信你给别人微笑,他还能泼你一盆冷水不成?所谓寻开心,就是这样,你不去自己主动找,它怎会自登家门?⑦几日后,翻起账本,突然想起一个借钱的熟人,彼时他信誓旦旦,说三个月后肯定一分不少地全都打到我的账户里来,可是却已经过去两三个月了,他不仅没有打钱,连一个解释的电话都没有。

气愤之下,我操起电话便要质问熟人。

父亲得知后却是将我拦住,说:钱既然已经借出去了,就不必再催了。

我不解,说:难道就让这笔钱白白地给他了不成?这样不守信用的人,何必跟他客气,他不仁在先,我又为何再做君子?⑧父亲一声不响地拿过我的账本,将我记下的还款日期一栏,“啪”一下勾掉,这才说,何时你将心里那个还款的日期,也一并改成无期限的时候,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气愤了。

假如人家忙得忘记了,你过去一通责问,那岂不是彼此坏了感情,一笔钱丢掉不要紧,连带地把一个朋友也给弄丢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⑨我依然心里憋闷,说:我觉得这个人根本就是故意的,我刚刚听说他借过别人的钱,每次别人一催,他就推说下个月还,结果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丝毫归还的迹象。

⑩父亲依然不紧不慢地喝了一口茶,道:如果他真是一个常占便宜的人,那你这钱,丢了也没有关系,能够用钱测出一个人的深浅,并在以后的路上,尽可能地远离这样的人,不是更好吗?况且,如果他不打算还你,你再怎样地催促,也是得不到这笔钱的,不如心中先自放下,这样轻松的是你,而他,则会在你的安静里,心里有小小的失落与不安。

⑪隔着十几年的光阴看过去,我第一次发觉,硕士毕业的我,从书本中得到的那些东西,在没有读过几本书的父亲面前,竟是如此地苍白且无力。

人生中一切矛盾的化解,并不是拿尖锐的刀子划过,而是那最朴素最温暖的轻轻一放。

(1)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晦暗低廉诧异催促(2)文章第5段写路人的表现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文章中的父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选文中主要写了父亲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4)纵观全文,文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5)为什么说硕士毕业的“我”在没有读过几本书的父亲面前显得“苍白且无力”?(6)文中“人生中一切矛盾的化解,并不是拿尖锐的刀子划过,而是那最朴素最温暖的轻轻一放”一句意蕴丰富,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7)欠债还钱,本是天经地义。

父亲却劝“我”不必催促,你认同父亲的这种做法吗?说说你的看法。

7. (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火车上的见闻许锋虽然是冬日,但广州不太冷,尤其是拖着行李箱,挤了一阵子地铁,在人丛中穿梭、摩擦,浑身竟有些燥热。

今年车站将进站口“前置”,几十个口子“一”字排开,电子屏幕清晰地告示着车次,坐哪趟车,就从哪个口进。

大学生志愿者精神饱满,耐心地为返乡心切的人们提供问答服务。

如此疏导,秩序井然。

我们往西去。

很幸运,“抢”到了卧铺票、全家三口,一上,一中,一下。

先安置妻女,有一个行李箱很重很大,我往下铺的座位底下塞,塞不进去。

我吃力举起箱子往行李架放,行李箱摇搖欲坠,我也摇摇欲坠。

一个壮小伙儿眼尖手快,迅速托住,我顺势借力,箱子妥妥地归位。

我说了声谢谢,壮小伙儿说不用。

我一扭头,人不见了。

一对愁容满面的小夫妻边走边打电话,说的是乡音,我听了个大概:他们仨,上来俩,还有一个,是他姐,还在赶地铁。

这时离开车不到二十分钟估计赶不上了。

我也替他着急。

春运一票难求,亲人赶不上这趟车,就要改签,但改签恐怕连硬座都没有。

退票也不行,退了更难买上,真是急煞人也!果然,直到列车徐徐启动,落下的人还没上来。

幸好事情还是解决了,怎么解决的?退票,直奔机场。

机票有,虽然贵点,但没有什么能阻挡游子回家过年的脚步。

小夫妻在惠州的一个镇上开餐馆,以川菜为主。

我以为男青年会炒的菜不是很多,不料,看到他手机里的菜谱,密密麻麻,好几张。

我们吃过的川菜,他都会做,我们没吃过的,他也会做,还有很多菜名,我没听过。

一个二十来岁的人,会做这么多菜,不简单。

男青年的餐馆规模中等,食客都是附近工厂的工人。

做餐饮,熬人。

有时候,客人一聊就聊到晚上十一点,只能等。

我问他,你不是有营业时间么?他笑了笑,哪有赶客人的道理?要是赶客,人家下回就不来了。

累是累点,但收入还不错。

镇上房价不高,我以为他们的理想是就地安居乐业,可他们却不想买房。

他们的想法是趁着年轻,多干几年,等攒够些钱后,回老家开餐馆。

伴随车轮与钢轨的撞击声,我们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但有一句话,他说了好几遍,“千好万好,还是家乡好”。

车快到长沙站时,已暮色四合,华灯初上。

年轻的女列车员提前收拾妤三大包垃圾,列车停稳,她提着两大包垃圾下车,放在站台的垃圾堆放点,当她返身准备提另一包垃圾时,我顺手提起垃圾袋递给了她。

靠近车门的瞬间,寒风拂面,凉气袭人。

女列车员的发丝在风中飘舞。

女列车员是个勤快的人。

上班时间,一遍又一遍拖地,清理卫生间,干着脏、累、苦的工作。

面对我这个素不相识的乘客的意外称赞,她莞尔一笑,这不都是应该做的嘛!晚上八点,是列车员换岗的时间。

老车长召集列车员开短会,叮嘱大家,晩上值班格外重要,要确保旅客人身和财物安全;遇到突发情况,要及时报告。

老车长最后问大家,听明白没有?列车员齐齐回答,听明白了!随后,一个个矫健或倩丽的身影隐没于两侧车厢,开始守护一个个返乡人的梦。

一站又一站,人潮退去又通上,冬日的温暖,一路蔓延。

(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本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主要叙述春运期间一列西去火车上的见闻。

B . 车站进站之所以秩序井然,是因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了咨询服务。

C . 文中多处使用口语化的语言,通俗易懂,如“他们仨,上来俩……”。

D . 本文与杨绛的《老王》都选取了生活中的凡人“善”事来表达主旨。

(2)“青年”身上表现出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3)“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①很幸运,“抢”到了卧铺票。

(赏析加下划线词语)②女列车员的发丝在风中飘舞。

(赏析句子)(5)请从两个层面各举文中一个事例,简要分析文末“冬日的温暖”的深层含意。

三、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6分)8. (16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

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牸牛①依其妻家者八九年。

牛孳②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

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