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章消费者的储蓄决策(自考)
第三章消费者的储蓄决策(自考)
2、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是指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移 动到更高或更低无差异曲线时所引起的消 费变动。 替代效应是指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沿 着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移动到新一点时 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3、利率变化对储蓄的影响
1.利率变化产生的替代效应 当利率上升时,相对于年轻时的消费而言,年老 时消费的成本低了。因此替代效应使消费者年老 时消费得更多,而年轻时消费更少。也就是替代 效应使储蓄更多。 2.利率变化产生的收入效应 当利率上升时,消费者移动到更高的无差异曲线, 他现在的状况比以前变好了。只要两个时期的消 费品都是正常物品,消费者就会倾向于利用这种 福利的增加在两个时期享受更多的消费。也就是 收入效应使消费者储蓄减少。
3 .利率对储蓄的最终影响既取决于收入效应又 取决于替代效应 如果高利率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消费者储 蓄增加;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消费者储 蓄减少。 消费者选择理论说明利率提高既可能鼓励储蓄, 也可能抑制储蓄。 从经济政策的角度看,这种结果令人失望。
二、生命周期储蓄 退休或丧失劳动能力是储蓄的最重要的动机之一 , 这个动机被称为生命周期储蓄。人们在他们工作 的时期存钱 , 以便在退休后能够享用消费 , 这是麻 省理工学院诺贝尔奖获得者佛兰科· 莫迪利安尼强 调的储蓄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 个人是在比工作年数更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 的储蓄和消费行为的,人们以在整个生命周期内 实现消费的最佳配置为目标,把储蓄看成是为年 老时的消费所做的准备。
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 抚和社会互助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它 们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 体系。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 都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已经成 为现代国家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制 度。
2、现收现付社会保障体系对储蓄的影响 什么是现收现付制社会保障制度? 它建立在这样的前提之上:如果工作人数超过退 休人数的数量足够大,那么,对当前的工作征收 相对低的税应能够直接为现在退休的人员提供数 量可观的收入。这被称为现收现付体系,它有别 于那种账户里的钱随着时间不断积累,并在人们 退休后再付还给他们的标准养老金。 社会保障计划是一种税收计划而不是储蓄账户。 它通过对当前的工人征税(T)来筹集资金,政府支 付给现在退休人员的钱必须来自于这笔资金。
二、谨慎动机及其对储蓄的影响 谨慎储蓄来源于生命周期储蓄无法解决的 另一个问题。即一些人们想要得到的重要 东西市场上并不存在。比如,一个人在一 生的不同时期会遇到不同的风险。一部分 风险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等方式得以转移, 但是保险的范围毕竟是有限的。为了保证 在这些紧急情况出现时有钱应付,人们就 必须储蓄。
(2)社会救济。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因各种 原因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救助 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救助的对象有三类:一是 无依无靠、没有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 主要包括孤儿、残疾人以及没有参加社会保险且 无子女的老人;二是有收入来源,但生活水平低 于法定最低标准的人;三是有劳动能力、有收入 来源,但由于意外的自然灾害或社会灾害,而使 生活一时无法维持的人。社会救济是基础的、最 低层次的社会保障,其目的是保障公民享有最低 的生活水平,给付标准低于社会保险。社会救济 的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支出和社会捐赠。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制度的逐渐成熟,年金缴费 和支出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 情况下,不断扩大的年金赤字意味公共储蓄的下 降;如果这一赤字是通过增加税收来弥补,那么 还意味着会降低私人储蓄。抵消公共养老金计划 对个人储蓄的挤出效应。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制 度的逐渐成熟,年金缴费和支出之间的差距不断 扩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断扩大的年 金赤字意味公共储蓄的下降;如果这一赤字是通 过增加税收来弥补,那么还意味着会降低私人储 蓄。
(1)现收现付制社会保障制度 对个人储 蓄的影响 社会保障会对个人储蓄产生两种方向相反 的影响,其一是“资产替代效 应”(asset—substitution effect),即人 们从公共养老金计划当中获得的养老收益 会降低为退休消费而进行资产积累的需要, 减少储蓄;
其二是退休效应(retirement effect),因为与生 活状况调查有关的社会保障能够增加储蓄,因而可 能诱使人们提前退休。提前退休意味着工作期的缩 短和退休期的延长,这又反过来要求人们在工作期 有一个比较高的储蓄率,增加储蓄。个人储蓄的净 效应取决于两种效应的对比。 1929—1971年间(不包括1941—1946),美国的 社会保障制度大约减少了50%的个人储蓄,即社 会保障提供的公共养老金计划对个人储蓄具有“挤 出效应”。, 什么是挤出效应?
第三节 影响储蓄的其他因素
一、社会保障制度 1、社会保障体系 一般认为,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 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互 助等内容。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 核心部分。
(1)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多渠道筹集 资金,对劳动者在因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而减 少劳动收入时给予经济补偿,使他们能够享有基本生活保 障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具有强制性、共济性和 普遍性等特征,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 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项目。社会保险的保障对象主要是 全体劳动者,目的是保障基本生活,具有补偿收入减少的 性质。社会保险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 政府给予资助并承担最终责任。社会保险实行权利和义务 相对应的原则,劳动者只有履行了缴费义务,才能获得相 应的收入补偿权利。在有的国家,社会保险的一些项目还 覆盖全体国民。
第二节 储蓄的其他动机
一、遗产动机及其对储蓄的影响 1、遗产动机是指人们为了能给孩子留下一份遗产 而进行储蓄。 (1)遗产动机越大,人们在有能力的工作年间进 行的储蓄就越多; (2)遗产动机越小,人们工作年间增加的储蓄就 越少。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在总量上,少数相对富有的 人的遗产储蓄要大于多数较穷的人们的生命周期 储蓄。
(3)社会福利。社会福利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政府为全体社会成员创建有 助于提高生活质量的物质和文化环境,提供各种 社会性津贴、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以不断 增进国民整体福利水平。主要包括各种文化教育、 公共卫生、公共娱乐、市政建设、家庭补充津贴、 教育津贴、住宅津贴等。狭义的社会福利是指政 府和社会向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社会中特别需 要关怀的人群,提供必要的社会援助,以提高他 们的生活水准和自立能力。主要包括老人福利、 妇女福利、儿童福利、青少年福利、残疾人福利 等。
谨慎动机的大小与储蓄的多少是同方向变 动的。谨慎动机越大,储蓄得越多;谨慎 动机越小,储蓄得越少。 随着社会进步程度的提高和物质文明的发 展,人们的谨慎储蓄动机将不断得弱化。
三、目标储蓄及其影响 1、目标储蓄是指人们为了一些特定的目标, 诸如支付购买住宅的现金、或为了支付孩 子的教育费用而进行的。也被称为定向存 款。 2、特点:(1)稳定的目的;(2)存货款 融于一体;(3)存款时间相对来说较短。
(4)社会优抚。社会优抚是指政府和社会对 军人等从事特殊工作者及其家属予以优待; 抚恤和妥善安置。主要包括向烈属、军属、 复员退伍军人、残废军人提供抚恤金、优 待金、补金;举办荣誉军人疗养院、光荣 院;安置复员退伍军人;为军队离退休干 部提供服务等。社会优抚是一种特殊的社 会保障,其目的在于安定军心,维护国家 安全,促进社会稳定。
第一节 预算约束与储蓄
储蓄决策是指在现在的收入是一定的情况下,这 些收入是今天消费C还是明天消费S。 一、两阶段的预算约束 1、“年轻时消费”与”年老时消费”之间的选择
当利率从10%升为20% 1.高利率增加储蓄(图3—2(a)) (1)更高的利率使预算约束线向外移动; (2)导致年轻时消费减少、储蓄增加; (3)从而年老时的消费增加得多。 2.高利率减少储蓄(图3—2(b)) (1)更高的利率使预算约束线向外移动; (2)导致年轻时消费增加、储蓄减少; (3)从而年老时的消费增加得少。
其他类别的储蓄动机
理财储蓄。储蓄的最直接动机是追求利息 ,利息率常常对 消费产生影响。当利息率升高 , 这种储蓄回报的增加改变 了未来消费和现在消费之间的相对价格 , 使得推迟消费更 具吸引力。所以,实际利息率的增加对储蓄率有正效应。 节俭储蓄。这是典型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储蓄动机和倾向。 我国人民素有节俭的传统,节俭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加 上现有金融资产选择余地狭小,以安全性、稳定性、灵活 性为特征的储蓄存款理所当然成为老百姓的首选,使储蓄 存款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第三章 消费者的储蓄决策
基本要求:从微观角度,理解储蓄与收入、消费、投
资、信贷之间彼此制约的关系,了解人们储蓄的一般动机 和原因,掌握利率因素和非利率因素对储蓄所造成的影响 ,并正确认识我国处于市场经济初期阶段和基本国情的特 殊性,理解我国高储蓄的历史缘由和解决方案。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预算约束与储蓄 储蓄的其他动机 影响储蓄的其他因素 高储蓄的原因
பைடு நூலகம்
(1)个人生命周期的消费可能是多少? 给定工作时间M年(来自于个人劳动的) 终身收入为Y×M 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最大可能消费支出为Y×M。 (2)个人如何在其生命周期内分配储蓄与消费? 生命周期内消费等于终身收入 C×N二YM (3.1) 两边同除以N就得到每年的计划消费水平C: C=Y×M/N (3.2) M/N:一生中用于工作的时间比重 储蓄函数 S=Y×(N-M)/N (3.3)
(5)社会互助。社会互助是指在政府鼓励和 支持下,社会团体和社会成员自愿组织和 参与的扶弱济困活动。社会互助具有自愿 和非营利的特征,其资金主要来源于社会 捐赠和成员自愿交费,政府往往从税收等 方面给予支持。社会互助的主要形式包括: 工会、妇联等群众团体组织的群众性互助 互济;民间公益事业团体组织、的慈善救 助;城乡居民自发组织的各种形式的互助 组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