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

每小题4分,共计10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古代有两个思想文化非常活跃的时期,它们是()A.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B.秦汉时期和隋唐时期C.隋唐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D.春秋战国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2.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3.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物本源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4.四位学生在作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制了一个小题,你觉得适宜的是()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利武器④印刷术与古希腊的智者运动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5.下列哪一材料能反映中国封建社会正处于走向衰亡的历史阶段()A.陶片放逐B.甲骨文C.查士丁尼法典D.红楼梦6.图9是2008年奥运会的部分体育图标。

这些图标是以我国汉代以前就出现的一种书法字体为基本形式设计的。

这种笔画园匀、赋予图案美的书法字体应该是()A.篆书B.楷书C.行书D.草书7.鸦片战争后,中国产生了一股新思潮。

“新”是因为它的内容包括()A.反对封建专制B.提倡工商皆本C.学习西方先进技术D.民主革命,走向共和8.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A.民族主义B.民生主义C.民权主义D.民粹主义9.某同学查阅《青年杂志》《狂人日记》《文学改良刍议》等资料,据此判断,该同学探究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新文化运动D.国民大革命10.孙中山20世纪20年代毅然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中的“新”体现在()①反对帝国主义②节制资本③平均地权④废除满洲贵族的统治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11.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能拒的。

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抗拒这个潮流。

”文中的“潮流”指()A.民主革命B.五四运动C.社会主义运动D.辛亥革命12.“###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找到“正确道路”是在()A.大革命时期B.红军长征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13.下列图片中所显示报告出现在()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B.解放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大革命时期14.“双百方针”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根本保证。

“百家争鸣”主要针对()A.艺术领域B.政治领域C.经济领域D.学术领域15.“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地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哪部法律的规定:()A.《宪法》B.《义务教育法》C.《未成年人保护法》D.《教师法》16.史学家认为,“14到16世纪的西欧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其中“人”被发现始于()A.文艺复兴B.新航路开辟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17.16世纪首发于德意志的西欧宗教改革的实质是()A.新教各派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B.天主教会内部各派争权夺利的斗争C.封建君主摆脱罗马教廷控制的斗争D.早期资产阶级进行的反封建斗争18.“……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其自身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被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以上省略的内容应是()A.宗教改革B.文艺复兴C.启蒙D.空想社会主义19.“一切有权利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利制约权利。

”为此,这位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主张是()A.法制原则B.社会契约C.三权分立D.人非工具20.在下列自然科学成就中,影响远远超越其学科范围,扩展到社会和经济思想领域,并对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是()A.经典力学B.进化论C.相对论D.量子论21.“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基础……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

”这一“发现”指的是()A.经典力学B.进化论C.电磁学理论D.量子论22.“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工厂不必建在水流湍急的地方。

”这充分说明,瓦特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A.动力问题B.资金问题C.市场问题D.劳动力问题23.草是绿色的,但如果眺望远方的原野,草却不是绿色而是青色;如果在晚霞照射下看草,就是红色或灰色。

这一画派属于()A.古典派B.浪漫派C.印象派D.现代派24.头戴一顶大礼帽,脚蹬一双尖头鞋,鼻子下留着一撮小胡子,紧绷的上衣与肥大的裤子别扭地穿在身上,手里舞着一根手杖,鸭子般地出现在银幕上,这是世界电影的经典造型。

当时的世界电影应属于()A.彩色电影B.有声电影C.多元化艺术电影D.默片电影25.有人说,海湾战争是“一盎司硅片比一吨铀还要有作用的战争”。

这说明了()A.核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下降B.发展信息技术比发展核武器更重要C.硅片是一种比铀更重要的战略物质D.信息技术在现代战争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二、非选择题。

(共40分。

21题14分,22题12分,23题14分)阅读下列材料:21.材料一西汉巨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琴心相悦,雪夜私奔。

对此,宋明理学家认为寡妇“逾墙淫奔,无耻之尤”;明末李贽却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材料二伏尔泰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

他相信儒学是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

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材料三启蒙运动的意识形态倾向于把自然哲学家变成英雄,而在法国最伟大的英雄是牛顿,……在法国人如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心目中,英国是自由思想和意志自由之源,不过这也是因为他解开了行星之谜.说明它们的运动遵循着与地上运动相同的规律。

——托马斯•L•汉金斯《科学与启蒙运动》(1)材料一中宋明理学家和李贽对同一史事的评价截然不同,请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评价不同的原因。

(4分)(2)根据材料二,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不同态度。

两者的目的在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

(4分)(3)牛顿解开“行星之谜”的“规律”主要指什么?(2分)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力学体系的确立对近代科学和思想领域的重大影响。

(4分)22.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把中国人通过向西方学习“然后知不足”的过程分为三期: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这二十年间,都是觉得我们政治法律等等,远不如人,恨不得把人家的组织形式,一件件搬进来,以为能够这样万事都有办法了。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1)按照梁启超对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的分期,请你列举“第一期”与“第二期”的主要思潮。

(3分)(2)“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这个事件的最主要的思想主张和影响分别是什么?(4分)(3)根据梁启超的观点,简要归纳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历程。

(3分)23.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

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

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

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

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材料二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苟子•议兵》材料三当梭伦成为政事的的时候,他就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他又制定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债务,其法案曾以“解负令”闻名,意即人民卸下他们的重担。

有些人想用这些事情来毁谤梭伦,事实是这样的,当梭伦要制定解负令时,他曾预先告诉一些贵族,后来,像同情平民的人所说的那样,他被他的朋友以谋胜算了,但打算毁谤他的人就说他自己也取得一份。

因为这些人借了钱,买来许多土地,等到不久以后实行取消债务时,他们都成了富翁;据说后来以祖传财富闻名的那些家族就是起源于此。

然而,同情平民者的估计是较为可靠的……所以我们必须认为攻讦梭伦之说是错误的。

——亚里士多德关于梭伦改革的论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6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法的原因。

(2分)(3)概括材料三中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

并指出毁谤梭伦改革的是哪些人?其理由是什么?(6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