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躯体形式障碍的识别、诊断与治疗
躯体形式障碍的识别、诊断与治疗
鉴别诊断
(3)疑病障碍:躯体化障碍病人关注的重点 是症状本身及症状的个别影响;而疑病性障碍, 病人注致意多指向潜在进行的严重疾病进程及 其致残后果。疑病性障碍患者倾向于要求进行 检查以确定性质;而躯体化障碍病人要求治疗 以清楚症状。
(4)妄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碍:常表现对信念坚定不移(不 反复检查)内容有怪异的性质。
躯体形式障碍的识别、 诊断与治疗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精神科 谭庆荣
概述
N范畴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 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
症状特点:病人反复陈述躯体症状,不断要求 给予医学检查,无视阴性结果,不管医生关于 其症状无躯体基础的再三保证。即使有时存在 某种躯体障碍,也不能解释症状的性质和程度 或病人的痛苦与先占观念。病人拒绝探讨心理 病因的可能。
部分病人明确认为自己患了某种躯体疾病,即 形成了疾病观念。
尽管各种检查并不肯定的阳性病变,或其陈述 的严重程度与实际健康状况并不相称,医生对 其的解释无效或仅有短暂效果。
(4)通常存在明显的抑郁和焦虑,需要治疗。
(5)为慢性波动性病程,常伴有社会、 人际关系及家庭行为方面长期存在的严 重障碍。
(6)女性多于男性,常在成年早期发病。
(7)因经常接受治疗,可导致药物依赖 或滥用。(病历)
诊断要点
1 存在各式各样、变化多端的躯体症状至 少2年
2 未发现任何恰当的躯体解释。 3 不断拒绝多名医生关于其症状没有躯体
病人常有一定程度寻求注意的行为。常为不能 说服医生而愤愤不平。男女均有,慢性波动
躯体形式障碍的内容
躯体化障碍 疑病 躯体形式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持续性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不明,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该病 患者往往拙于探究自己内在心理,因此, 常坚持某种躯体性病因,作为解释整个 状态的理由。认为该组障碍症主要由心 理因素造成。
(4)心理因素:
起源于直觉和认知异常,夸大感觉,对躯体症状作不
恰当的解释
临床特点
常在躯体疾病或精神刺激下发病 有疑病症性格,敏感多疑、对健康过分担心要
求较高,求全固执。 对自身健康或疾病过分担心,认为患了某种疾
病,为此烦恼。而非对疾病的后果或继发性社 会效应苦恼。 主诉或症状可限于某一部位、器官或系统,也 可涉及全身。 对身体任何微小的变化都特别注意,如心跳、 呼吸、大小便等细微变化。
流行病学:综合医院门诊病人中,有2·7%为躯 体化障碍。美国妇女中,患病率为0·2%~2%, 女性多见。男性小于0·2%
临床特点:
(1)表现为多种多样、反复出现时常变化的 躯体症状。
(2)在转诊到精神科之前,症状往往以存在 多年、多种多样检查一无所获
(3)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的任何部分, 最常见的是:胃肠道感觉、异常的皮肤感觉。 性及月经方面的问题也很常见。
疑病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探讨大致如下:
(1)人格基础:
具有自恋倾向人格特征孤独、内向、对周围事物缺乏
兴趣,对身体变动十分关心。具有敏感多疑、易受暗示、在患躯体疾病时易出现短暂性疑病
症。
(2)社会心理因素:医源性、手淫
(3)躯体因素:
处于青春期或更年期的人,较易出现植物神经功能不
。 稳定,对生理特点过分敏感、关注、甚至曲解,可以促成疑病观念
神经—内分泌
内分泌是皮层内脏相关的主要中介因素 (1)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 参与应激、情绪和其它行为的调节 (2)下丘脑 垂体后叶轴系统 加压素,对血压等水份调节有重要
作用 疼痛、应激等可使加压素增加。对
学习、记忆过程起调节作用。
神经—免疫联系
– 心理社会因素—免疫—躯体疾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1 精神动力学说:无意识的心理冲突,未被满 足的需要,绝望、情感、精神分裂的人格理论 及动力状态。本我、自我、超我的动力关系。 器官语言,精神痛苦的躯体表达,无意识绝望 的象征表达,与躯体疾病有关的心理防御机制, 压抑、躯体化、认同。
述情障碍:
一种具体、限定和刻板的认知方式,
缺乏现象和符号性认知能力,以及缺乏
2 疑病症
定义:以疑病观念为主要临床表现,即持续存 在的先占观念,患者担心或相信自己患有一种 或多种严重躯体疾病,反复就医,医生对疾病 的解释和客观检查阴性不能打消病人的疑虑。 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抑郁。
流行病学:一般人群患病率0·01%左右,国外 4%~9%。内科病理约3~13%,精神科1~2%
体验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特征 1)缺乏用语言描述情感的能力
2)缺乏幻想(想象力)
实用主义的思维方式,过程具体而僵化
自身的情绪性信息处理障碍。
皮层内胀相关的联系途径
植物神经系统 竞争、攻击、能量发泄受阻 交感神
经的慢性过度激活 心动过速 、 紧张 依赖性倾向受阻 副交感神经机能亢
进 肠炎、IBS等
解释的忠告与保证。 4 症状及其行为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和家
庭功能损害。
鉴别诊断
(1)躯体疾病:长期患躯体障碍的患者与其 同龄人一样,有同等机会患躯体疾病,如果病 人躯体主诉的重点和稳定性发生转化,提示可 能发生躯体疾病 ,应进一步检查和会诊。(慎重)
(2)抑郁障碍:躯体化障碍通常伴以程度不 等的焦虑和抑郁,如果焦虑和抑郁在严重程度 和持续时间上不足以诊断,则不需分开诊断。 要根据症状出现的先后,主要临床相的特点, 作出主要诊断。
内脏条件反射:
大脑皮层 内脏器官双向联交,
机体反应,器官系统机能,代谢内分泌
受大脑皮层活动影响
内脏机能 大脑皮层活动 一般情况 下受抑制
中枢递质
(1)DA
调节运动、情绪、行为、动机觉醒、
(2)去甲肾上腺素
主要参与应激反应,参与焦虑、抑郁等发 病
(3)5—HT
参与运动、感觉、睡眠、进食活动。
影响免疫的途径 (1)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 (2)植物神经系统 (3)CNS与免疫系统直接帮助。
临床表现
1 躯体化障碍
定义:主要表现为多种多样、反复出现时常变 化的躯体症状。患者为此进行过许多检查,均 无阳性发现,甚者行过手术探查却一无所获。 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的任何部分,而且 可有许多症状同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