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杨氏之子导学案

杨氏之子导学案

杨氏之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能结合句子,借助注释理解词语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语感。

背诵课文。

(重点目标)
3、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难点目标)
课前准备
1、试读课文三遍。

2、将下面的词语意思写在课文中。

(1)梁国:郡的名称,在现在的河南商丘一带。

(2)孔君平:孔坦,字君平。

为人正直,有好的名声。

(3)其父:他的父亲。

其,他。

(4)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

设,摆设,摆出。

(5)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

以,来,以便。

(6)此是君家果。

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呼。

(7)未闻:没有听说。

未,没有;闻,听。

(8)夫子家禽:您家的鸟。

夫子,先生,您,对人尊敬的称呼。

禽,鸟类。

3、将文后词语注释的意思写在课文之中。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俗话说:“聪明的人用心说话,愚笨的人用嘴说话。

”“会说的想到说,不会说的抢到说。

”由此可见,说话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

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勾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

能言善辩,有时胜过千军万马。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走近一些善于表达的人,看看他们是怎么说话的?从中学习语言表达的艺术,感悟语言表达中透出的智慧。

现在,我们先来认识“杨氏之子”,看看杨家九岁的小孩子是怎样和大人交流的,从中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解释课题:“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字。

“之”:语气助词,相当于现在的“的”。

“杨氏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指导朗读,把握语感
1、教师范读课文两遍,学生边听边在文中做停顿标注。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学生根据停顿标注练习朗读,注意读准以下字的读音:“惠曰禽诣。


3、同桌赛读、组内赛读、全班赛读。

(提示:朗读时要注意句中停顿,读出节奏感;语速要慢,读出文言文的语感)
三、借助注释,理解文意
1、一句一句读课文,借助文中的标注,说说句子的意思。

疑难句子注释:
“为设果,果有杨梅。

”省略了主语,句子前面要加上“小孩”。

“孔指以示儿曰” 省略了宾语,“指”的后面要加上“果”。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夫子,先生,您,对人尊敬的称呼。

2、想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梁国杨家的小孩只有9岁,特别聪明。

孔君平去拜访他的父亲,因为父亲不在,就叫儿子出来。

他为客人端果子,果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的水果。

”小孩马上回答他说:“没听说过孔雀是孔先生家的家禽啊!”
四、讨论交流,领悟幽默
1、文中说杨氏子“甚聪惠”,你从哪里体会到他的聪惠呢?
(1)用课文中的语言说说他聪明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 用自己的话说说他聪明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启发思考,领悟幽默。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在于: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

”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

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杨梅”是一种水果,其中的“杨”与姓杨的“杨”虽然同音、同字,但意思不同。

孔君平故意将它们联系起来,开玩笑地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这样说话,因为没有道理而显得风趣幽默,也非常亲切。

杨氏的儿子,用“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来应答,妙趣横生。

幽默风趣的一说一答,使见面的场面非常轻松愉快。

杨氏之子只有九岁,却能迅速领会孔君平表达的内容和技巧,显示出他的聪明机智和应对能力。

4、辨析领悟,学习语言。

(下面的两种回答方法,你认为哪种好,好在何处?)(1)“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难道孔雀是夫子家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角色表演读。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

同桌分角色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幽默。

五、拓展延伸,学习幽默
1、背诵课文。

2、搜集幽默故事、古今笑话,想想它们在语言上有哪些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