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杨氏之子导学案

杨氏之子导学案

10、《杨氏之子》导学案
语言的艺术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

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方式,效果也会大相径庭。

我国古代就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

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大家想认识这个聪慧的孩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读课题,按自己的理解说说题目的意思。

2、读准字音:
惠曰禽诣为应
3、根据停顿读通课文: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熟。

二、根据注释,理解文章内容。

1、一些字的意思在注释里,我们找出来帮助理解文章意思。

注释里没有的可以通过查阅工具书和同组交流。

诣乃
甚曰
未惠
示闻
2、连词成句,理解句意。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三、质疑问难,背诵课文。

1、同组交流,说说意思。

2、默读课文,你还有哪些疑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尝试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深入情境,感情朗读。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说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尝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两个人不同的语气。

二、升华理解,体会妙语。

1、思考,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杨氏之子这样的回答好不好?说说自己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升华感悟,拓展延伸。

这杨家小儿思维之敏捷,言语之巧妙,让人回味无穷,真是不简单啊!其实,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说话要讲究艺术,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讲,会达到不同的效果。

语言的魅力充实着我们的生活,课后请同学们运用我们敏锐的头脑去感悟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四、训练反馈,巩固新知。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闻:(1)听见;(2)听见的事情、消息;(3)有名望的;(4)用鼻子嗅;(5)姓。

1、你好,今天有幸能见到你本人,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
2、西湖是全国闻名的风景区。

()
3、你知道吗?今天晚间的新闻真让人寻味。

()
4、你闻出这是什么味了吗?()
5、闻家的人都拌到外省去了。

()
(二)、认真读短文,理解下列词句。

1、惠:
2、此是君家果: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三)、请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恰当停顿。

孔子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父子家禽。


(四)、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