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婴幼儿能力发展个

婴幼儿能力发展个

婴幼儿能力发展(第7个月)手腹爬行——锻炼宝宝身体平衡协调性,发展运动综合能力。

这个月龄仍是宝宝爬行的关键期,尽管宝宝的爬行姿势不是很标准,但是宝宝还是很积极的练习爬行,家长可以帮助宝宝把胸部离开床面,并给宝宝向前的力量,同时用玩具吸引宝宝爬行、够取,逐渐宝宝的爬行能力。

扶站——锻炼宝宝下肢力量,为站立和走路做准备。

育婴师指导家长扶住宝宝的腋下,让宝宝练习站立,并学着迈步,但每次时间不宜过长,每次3-5分钟,每日2-3次,7个月的宝宝重捏取——锻炼宝宝手指的灵活性。

给宝宝准备一些小物体,如花生米、小糖豆等,让他练习用拇指和其他手指捏取,每日数次,以增加捏取的准确性。

家长要给宝宝多提供手指锻炼的机会,更好促进手眼脑协调能力。

提示:在本环节中,家长要谨防孩子吧小物品放入口中。

对击玩具——锻炼双手主动合作能力及手指的控制力。

让宝宝学会倒手、拿起、放下,有利于宝宝对自己手的控制,但要经过反复的锻炼,也可以让宝宝双手各拿一个玩具对击,以锻炼宝宝双手的主动合作能力以及对手的控制力,一般宝宝要到9-10个月以后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双发音——锻炼宝宝的发音,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宝宝多与人说话,让他多发音,如叫爸爸、妈妈、奶奶等,以扩大他的发音范围,0-1岁是宝宝形体语言的关键期,因此让宝宝学会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增加宝宝对语言的理解。

行为语言——锻炼宝宝的行为语言、表达能力。

让宝宝用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比如让宝宝用行为语言表示谢谢、再见、亲亲等,家长对宝宝的表达要积极的反应,以增加宝宝的表视觉寻找有效——锻炼宝宝的观察记忆力,激发探索兴趣。

让宝宝在爬行的基础上,玩寻找东西的游戏,先将有趣的玩具,让他玩一会,然后当着宝宝的面,把东西藏在身后或用布盖起来,然后让宝宝找,找到后一定要给予鼓励,或让宝宝找爸爸妈妈在哪里等,在玩的过程中,训练宝语言动作能力——锻炼宝宝行为语言能力,发展社会性。

宝宝对自己熟悉的人能表现出明显的交往愿望,在家长提示下,可以配合语言完成一些简单动作,如再见、欢迎等。

交往——锻炼宝宝的交往能力,发展社会性。

育婴师建议家长要为宝宝多提供与人交往的机用杯子喝水——锻炼宝宝口腔协调能力,培养自理能力。

建议家长让宝宝学会用杯子喝水,以锻炼宝宝口腔肌肉的协调能力,同时注意宝宝辅助食品的准备,这对宝宝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

良好的习惯——培养宝宝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反复锻炼的结果,这对宝宝今后的生活非常重要,因此家长一定要让宝宝养成安静入睡、高兴洗漱的习惯。

婴幼儿能力发展(第8个月)爬行——锻炼宝宝身体平衡能力,发展运动统合能力。

这个月的宝宝大都学会了爬行,但有的宝宝由于腹部不能离开床面,所以就不能爬行,需要家长帮助,对于不会爬行的宝宝,家长可以用手或布袋托起宝宝的腹部,协助宝宝爬行,经过锻炼后,宝宝就会逐渐自主爬行。

体位变化自如——培养宝宝运用身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玩具放在宝宝的身体旁边的不同位置,如身后、较矮的桌子、沙发上等,让宝宝变换自己的体位,拿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多练习这样的活动,可以增加宝宝身体的灵活性,这种游戏对会爬的宝宝比较容易,对不会爬的宝手指捏小玩具——锻炼宝宝手指灵活性及主动控制力。

给宝宝可以捏响的玩具,为宝宝做示范和发出响声,吸引宝宝来模仿,捏玩具是宝宝手眼脑协调能力发展的表现,证明宝宝已经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手指,同时也能让他学会从周围的环境中找到乐趣。

拿积木——锻炼宝宝的手指控制力,发展空间感觉。

给宝宝各种形状和大小不一的积木,让宝宝自己用手去拿,并逐渐学会用拇指和食指、中指取握,宝宝的手指灵活性锻炼应该是连续性的,要达到熟练的应用手指,必须要经过反复的锻炼,每个月宝宝手指的灵活性都是不同的,所让宝宝主动发音——锻炼宝宝主动发音的兴趣,培养宝宝的语言能力。

在生活中要引导宝宝试着叫妈妈、爸爸或熟悉的人,虽然宝宝有时候发音不清楚,但是家长仍然要鼓励他,激发宝宝的兴趣,如果宝宝不按照家长的意愿,就不能强迫宝宝,如果长期下去会引导宝宝的语言发展。

应用动作语言——锻炼宝宝形体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交往能力。

形体语言是0-1岁宝宝与他人交流的主要方式,语言表达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工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宝宝的语按吩咐把玩具交给爸爸、妈妈——锻炼宝宝语言理解能力,发展交往能力。

在家庭环境中,让宝宝按照吩咐把玩具给爸爸、妈妈,说明宝宝已经能听懂指令,并且能用动作完成指令,同时发展宝宝的交往能力及社会性。

听语倒手——锻炼宝宝手的控制力及语言理解能力。

育婴师指导家长和宝宝交换玩具,或者让宝宝把玩具从一只手放到另一只手上,在这个过程中,让宝宝进一步理解语言的作用,同时锻懂得要抱——建立宝宝健康的依恋关系。

当宝宝看到熟悉的人时,主动伸出手让人抱,经常让宝宝与熟悉的人接触,懂得与人亲近,并建立宝宝健康的依恋关系。

扩大社交范围——培养宝宝良好的情绪,发展社会性。

这个月龄的宝宝非常愿意和同龄的小朋友玩,育婴师应指导家长经常带宝宝走出家门,有意识的让宝宝和同龄小朋友玩耍,也可以带建立咀嚼能力——锻炼宝宝口腔肌肉的协调性,满足口腔触觉感。

家长一定要注意宝宝咀嚼能力的发展,准备一些比较容易咀嚼的食物给他,如饼干、水果等,鼓励宝宝自己咀嚼并吞咽,这样可以锻炼宝宝口头表达能力和口腔触觉能力,因此育婴师要指导家长根据宝宝的发育情况,为宝宝提供各种食品。

良好的习惯——培养宝宝良好的生活习惯。

宝宝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逐渐形成的,因此家长一定要坚持下来,饭前洗手、睡前洗脸,并培养宝宝良好的餐桌习惯。

婴幼儿能力发展(第9个月)爬行扶站——锻炼宝宝身体平衡协调性,发展运动综合能力。

育婴师指导家长为宝宝准备好活动的环境,并宝宝的安全,宝宝在爬行的过程中,引导宝宝扶住身边的物体站起来,开始时,需要他协助他站立,逐渐过渡到自己独立扶物站立起来,反复练习后,宝宝就可以独立站立。

体位变化自如——锻炼宝宝身体控制力,启发宝宝的探索能力。

育婴师引导宝宝从仰卧到俯卧,在从俯卧转到坐位,这一连续的动作是宝宝身体平衡及四肢能力发展的最好证明,有的宝宝要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宝宝都会独立完成以上动作,但要注意宝宝的安放下——锻炼宝宝手指的灵活性及控制力。

准备不同性质的玩具和不同颜色玩具框,引导宝宝按照不同要求把不同的玩具放到不同的玩具框里,家长需要给宝宝做示范,让其模仿并要反复的锻炼。

距离投入——锻炼宝宝手指的灵活性,发展空间知觉能力。

让宝宝把大小不同的玩具放在一个容器中,把一个小框放在距离宝宝不远的地方,教宝宝把小的物体入到大的容器内,如将小球理解语言——锻炼宝宝的语言理解能力,给宝宝准备一组熟悉的图片,引导宝宝指认各种图片,然后告诉宝宝图片中的内容,在与宝宝的交流中,多给宝宝语言指示,让宝宝理解语言的实际意义。

发音——锻炼宝宝的发音,培养语音表达能力。

这时的宝宝可以发出很多的声音,家长应多引导宝宝有目的的发音,每次并尽量引导并诱导主动发音,但要注意方法,由于宝宝的发育受多视觉观察力锻炼——锻炼宝宝的视觉观察力,发展思维判断力。

如果宝宝没有玩过类似的玩具,可以继续上月的游戏,增加图片的数量,但注意每次只增加一张图片,这样便于宝宝注意,并有助于宝宝记忆力和注意力的发展。

听吩咐取物——锻炼宝宝语言理解能力和判断力。

为宝宝准备3-5种熟悉的玩具,让宝宝根据家长的描述,把玩具找出来,开始时需要协助,另外家长在描述时,要尽量语言简单,不能过学会与陌生人交往——培养宝宝的交往能力,发展社会性。

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加,宝宝与他人交往的愿望会也逐渐增加,因此家长会多为宝宝提供与他人交往的机会,以培养宝宝正确的交往方式。

关爱他人——培养宝宝正确的情感表达方式。

为宝宝准备一个布娃娃,尝试着给娃娃盖被子,哄娃娃睡觉,或家长假装不适,让宝宝安慰等,从小要培养宝宝会关心他人,这对宝宝社会交往捧杯喝水——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

育婴师要提醒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的让宝宝独立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比如在被子里呈些温开水,让他自己学着喝,这时家长可以在旁边协助,让宝宝自己学会照顾自己,可以增加宝宝的自信心。

配合穿衣——培养宝宝对身体的认知能力,发展自我意识。

家长在给宝宝穿衣服时,告诉他伸胳膊或伸腿,锻炼宝宝支配身体的能力,为今后独立穿衣服做准备,同时培养宝宝的自我意识。

婴幼儿能力发展(第10个月)扶物横跨——锻炼宝宝的身体协调性,发展运动统合能力,启发探索能力。

宝宝天生具备很好的身体平衡能力,在保证宝宝安全的情况下,让宝宝学会扶物横跨,锻炼宝宝的身体协调性,发展运动统合能力,启发宝宝对周围生活环境的探索能力。

学走——锻炼宝宝身体协调能力,发展运动统合能力,启发探索能力。

这个月龄的宝宝多数已能牵着妈妈的手行走,少数的宝宝可以自己独立行走,但走不稳,很容易摔跤,要注意环境的安全,刚学步的宝宝如果经常摔跤,会有恐惧感,然而几乎没有一个宝宝刚学走时不摔跤,当宝宝摔跟头时,妈妈要保持镇静并且要不断的鼓励他,如果大人很紧张的话,宝宝会感到更紧张,捏取——锻炼宝宝手指的灵活性及协调能力。

为宝宝准备一些玩具或花生、豆子等,引导宝宝用拇指和食指捏取,并把小的玩具放到小的瓶子里,这个月龄宝宝的手指更加灵活,家长应该给宝宝更加多的锻炼几乎,避免气管异物的发生。

盖瓶盖——锻炼宝宝双手的协调性和视觉观察力。

为宝宝准备2-3个带盖子的瓶盖,让宝宝试着把盖子放在瓶子口中,家长可以在一旁做示范,帮着孩子把瓶盖盖上、打开,直到宝宝自己主动称呼亲人——锻炼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社会性。

这个月龄的宝宝有很多能叫爸爸、妈妈了,有的宝宝还不会叫,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引导宝宝学着叫爸爸、妈妈,并学着叫其他人,还要让宝宝有目的的听一些声音。

听录音——锻炼宝宝的有意记忆力及注意力。

家长选择几段简短的儿歌和宝宝一起听,让宝宝反复听一首儿歌或简短的童话故事,并提示宝宝注意语言的变化,有目的的锻炼宝宝的听觉注拉绳取物——建立宝宝和周围环境互动的能力,发展思维想象力。

为宝宝准备一个带绳子的可以拖拉的玩具,让宝宝用绳子把离自己远的玩具拉到自己跟前来,通过这个活动让宝宝理解行为与结果的联系,同时锻炼宝宝和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发展思维想象力。

认识身体的部位——建立身体的空间感觉,发展自我认知能力。

经常与宝宝玩眼睛鼻子耳朵的游戏,让宝宝逐渐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并能知道各个部位的功能,建立良好的身体空间感觉,同伴交往——锻炼宝宝的交往能力,发展社会性。

家长经常带领宝宝和同龄的伙伴交往,并学会握手、交换玩具等,在交往的过程中,宝宝学会表达自己的需要,同时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用动作表示自己的愿望——培养宝宝准确的表达能力,发展社会性。

这期间的宝宝大都以形体语言表达为主,有的宝宝会叫人,但大多数宝宝还不会说话,家长要给宝宝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宝宝用行为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并对宝宝的要求做出准确的反应,逐渐培养宝宝用口盛物——锻炼宝宝手眼脑的协调性及自理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