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工程名称: 淮安港淮阴区城西作业区一期工程编号:本表一式三份,业主(建设单位)、监理、承包人各一份。
淮安港淮阴港区城西作业区一期码头土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编制依据淮安港淮阴港区城西作业区一期码头工程施工图。
淮安港淮阴港区城西作业区工程岩石工程勘察报告现行的有关规范、标准、规程现场调查的有关资料第二章:工程概况一、地理位置淮安港淮阴港区城西作业区位于淮安市淮阴区袁集乡,盐河航道北岸,距市区5.0km,靠近徐宿高速淮安西出口,北侧为淮涟三干渠,交通方便。
二、地形、地貌属于淮河下游冲积平原,场地现状为农田,地形较平缓,地面标高在11.1m-12.5m(85国家高程基准)之间。
三、气象、水文1、设计特征水位设计高水位+10.1m(20年一遇洪水位);设计低水位+7.45(98%低水位)。
2、地下水深0.5m3、气象:淮安地处淮河中下游,属北亚热带和南暖带的过度气候带,具有冬干冷,夏湿热,春秋温和,四季分明的特点。
气温:历年平均气温:14.0℃(高值年15.1℃,低值年13.0℃)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9.5℃(1966.8.8)历年极端最低气温:-21.5℃(1969.2.6)最热月为7月、8月:月平均气温31.0℃。
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3.6℃。
2、降水历年平均降水量:958.8mm年最大降水量:1360.6mm(1956)月最大降水量:576mm(1965.7)日最大降水量:207.9mm(1976.6.30)全年平均降水量日数为:102.5d,最多年为134d,最少年为70d,日降水量≥50mm 的暴雨日数每年平均3.9d;≥25mm的大雨日数为10d。
由于受近海季风环流的影响,降水的年内分配不均匀,其中以夏季(6-8月)最多,占年降水量的55%,冬季(12-2月)占8%,春季(3-5月)占25%,秋季(9-11月)占22%,夏季的7月、8月两个月降雨量为全年之最。
3、风历年平均风速3.5m/s,最大风速20 m/s,频率4%。
4、雾历年平均小于1000m能见度的大雾天数为37.2天,最多年为53天,最少年为20天,主要出现在春、秋、冬季,即3、4、5、9、11、12、1月。
5、冰历年平均最早结冰日为11月18日,终冰点为3月25日,历年最大的结冰厚度为20cm。
6、冻土最大冻土深度23cm。
7、降雪历年平均降雪初日为12月13日,终日为3月7日,最早降雪初日为11月9日,终日为1月20日。
最晚降雪初日为1月20日,终日为4月18日,历年平均降雪日数为7-9d。
四、工程地质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地质情况如下:1层:素填土(Q4),灰黄色,松散,湿,表层为耕植土,含水量植物根茎,下部由粉土组成,土质不均匀,局部上部为软粉土或软粘土划入该层。
2层:粉土(Q4),灰色,灰黄色,中密、湿、摇震反应迅速,中等压缩性,干强度低,韧性低,局部夹薄层粘土,粉质粘土或分层状。
3A层粘土(Q4),灰褐色,软塑,切面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
3层:粘土(Q4),灰褐色,可塑,局部软塑,表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夹薄层粉质粘土,粉土。
4层:粉细砂(Q3),黄色,中密——密实,饱和,主要成份为石英和长石,上部为稍密状。
5层:粘土(Q3),灰黄色,硬塑,切面光滑,夹钙质结核和铁温质结核,中低压缩性,干强度高,韧性高。
地下水评价:场地勘察深度内地下水位为潜水和微承压水。
1、孔隙潜水赋存于2层粉土,勘探期间地下水位埋深0.6-1.5m,根据近年来水位变化,场地最高水位可取整平地面下0.5m,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运给,以蒸发排泄和侧向排泄为主。
2、微承压水主要赋存于第4层粉细砂中,地下水返流滞缓,以侧向流,排为主,承压水头标高约为-0.4~ -0.5m,该承压水对本工程基本无影响。
地下水位受河水位影响较大,施工时应根据当时的河水位,采取合适的降水措施。
地下水对砼结构微腐蚀性,对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在干湿交替时呈微弱蚀性,在长期浸水时微腐蚀性。
地震:场地地震基本强变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和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III类,覆盖层厚度为大于80.00m,场地特征周期为0.55s。
五、工程环境与现状目前盐河航道整治工程正在进行,项目所在位置河势基本无变化,根据历年的河势分析来看,本项目属于内河航道,河道有部分的淤积,随着航道整治的完成,淤积情况将逐步减轻,河势变化很小,码头位于航道凹凸处,前沿水域开阔,施工场地距离航道较远,不占用航道。
六、主要工程数量及工期码头岸线采用沿航道原岸线走向顺岸式布置形式,自西向东分别布置37.56m翼墙,180m待泊区,16.1m翼墙,269m码头岸线,275m码头岸线,64.58m待泊锚地,36.67m 翼墙结构。
码头:布置1000吨级泊位二个,500吨级泊位6个,码头结构采用扶壁式结构,吊机基础采用上部C30素砼,下部C20夹石砼组合墩式结构。
锚地:分为上下游两部分,上游长180m,下游长64.58m,总长244.58m,采用C20夹砼重力式结构。
翼墙连接段:分为三部分,第一段为上游港池,端部的连接段长度为37.56m,第二段为锚地与码头岸线衔接段,长为16.1m,第三段为下游锚地与航道连接段,长度为36.67m,翼墙地采用C20夹面砼,重力式结构。
计划于2012年11月15日开工,至2012年5月15日完成整个水域部分及附属设施、装卸设备安装;工期为180天。
七、对外交通条件本项目位于淮阴城西,港址位于盐河航道北岸,水运条件较好,港区后方有新建疏港道路,可直通港区作业范围。
八、工程特点及难点1、施工要求较高钢筋砼扶壁式挡土墙,薄壁结构,对钢筋模板,砼等施工工艺都有较高要求,尤其是对工艺如何采取措施,确保模板整体性,防止模板上浮,保证砼结构质量,是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施工时,必须编制科学的施工方案和合理的施工工艺,确保施工质量。
另外,基槽开挖将遇到含水量较高的砂土,确保施工坡稳定,确保干地施工,是工程施工成败的关键,施工中安排好排水、降水措施,保证工程顺利进展。
2、施工工期紧张根据要求,本工程项目目总工期为6个月,该工程施工工序多,工程数量大,土质条件差,受水位、雨雪的影响因数多,尤其工期内要经过严寒的冬季,对施工不利,故施工工期相当紧张,施工中必须加大前期投入,多个作业面平行施工,以确保施工进度的要求。
3、水上施工不受通航的影响码头位于航道凹口处,前沿水域开阔,施工场地距离航道较远,施工时通航和施工互不干扰。
4、环境保护施工区域临近城区,工程附近有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加强对环境保护特别重要,施工中必须采取确实有效的环保措施,文明施工,确保对空气、水和周围环境不造成污染。
第三章施工资源配置为确保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顺利地、完好地对本工程组织实施,我公司精心组织,精心施工,确保承担的工程项目达到航道整治工程质量“合格”等级标准。
一、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我公司成立淮安港淮阴港区城西作业区一期码头工程项目经理部。
经理部下设工程科、质检科、财务科、综合科、设备安全科五个职能部门,总体负责工程管理,所有人员选择我公司有丰富经验的施工者和熟练的技术工人。
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如下表:淮安市淮阴港区城西作业区一期码头工程项目部主要人员配备表二、机械配置计划根据工程情况分析及工期要求,本工程拟投入机械数量,进场时间,进场方式如下表:淮安港淮阴港区城西作业区一期码头工程施工机械进场计划三、材料配置计划根据工程情况分析及工期要求,本工程拟投入主要工程材料数量,进料时间,进料方式如下表:淮安港淮阴港区城西作业区一期码头工程材料进场计划四、临时设施建设计划临时设施建设,总的原则为布置在业主规定的施工区范围内,根据工程情况进行配置。
办公区和生活区拟租用民房解决,当地民房较多且比较宽大。
项目经理部,拟选用作业区北侧小楼,安排项目经理室二间,40 m2,会议室二间40 m2,资料室一间20 m2,试验室二间40 m2,生产技术科二间40 m2,试验室二间40 m2,财务科一间20 m2,值班室20 m2,食堂三间60 m2。
生活区:布置在作业区北侧居民大院内,安排宿舍400 m2,厨房100 m2,库房60 m2。
生产区:钢筋加工厂,模板加工厂,布置在码头北侧便道处,对地面进行硬化处理后在北侧搭设加工间及库房200m2,制作加工在加工间或场地操作,材料及成品室内堆放,以防雨雪。
砼使用商品砼,砼车可直达工地。
砂石料使用量较少,拟在工地附近堆放。
临时设施建设计划如下表:淮安港淮阴港区城西作业区一期码头工程临时设施建设计划五、施工道路对外交通:陆路主要通过疏港道路,经盐淮高速可进入市区主干道,水运紧靠盐河,十分便捷。
施工内部道路沿基槽开挖线外5m,平行于码头前沿线,做一条施工便道,宽6m,路面结构泥结碎石15cm+二灰碎石15cm+灰土15cm+建筑垃圾20cm.。
另外还可利用施工围堰顶为内部交通通道。
六、弃土区所有基础挖方,向基槽北侧方向弃土,租用弃土场地70亩,或者码头后方建设用地提前征用使用。
七、施工照明为确保工程顺利安全施工,除监理单位另外有指示外,各作业区最低照明不小于下表规八、施工用水、用电用水:用当地自来水用电:从当地电网接引第四章主体工程施工流程及施工方法一、施工总目标工期目标:2012年11月15日开工,施工工期6个月,于2013年5月15日交工验收。
质量目标:工程(产品)质量满足顾客提出的要求,合同履约率100%,工程(产品)合格率100%,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并创优质精品工程。
安全目标:防止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做到无死亡和重伤事故。
二、施工测量控制为确保工程施工顺利实施,技术质检科下设量测放组,由专职测量工程师负责整个工程测量放样工作,在开工前,校正好用于该工程的各种仪器及测量工具,认真熟悉施工图纸,做好施工测量的一切准备工作,开工后立即对工程原始资料进行校对复测,并将成果报监理工程师确认,原始资料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根据确认的资料,在施工现场布设测量控制网,测量控制网布设要安全可靠,便于测放,通视,同时在施工中做好保护,设置可识别标志,防止破坏,直至工程结束。
测量基线点:布置在码头北侧不易被扰动处,离设计码头前沿北侧90m处,并平行于码头前沿线,基线点采用直径10cm圆木桩,埋深1.2m,根据准确位置,桩顶钉上铁钉,木桩周围用砼围护,深0.5m,平面尺寸1m*1m,地面露出部分用红砖水泥砂浆砌筑,内平面尺寸30cm*30cm,高出地面30cm,基线每100m-150m设置一个,但对所有码头折点,必须设置基线点。
基线采用全站仪布设。
用经纬仪测量控制码头轴线及前沿线位置,用水准仪控制基槽开挖,码头基础及墙身高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