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总结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总结

第一章 随机事件与概率第一节 随机事件及其运算1、 随机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并不总是出现相同结果的现象2、 样本空间:随机现象的一切可能基本结果组成的集合,记为Ω={ω},其中ω表示基本结果,又称为样本点。

3、 随机事件:随机现象的某些样本点组成的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 、B 、C 等表示,Ω表示必然事件,∅表示不可能事件。

4、 随机变量:用来表示随机现象结果的变量,常用大写字母X 、Y 、Z 等表示。

5、 时间的表示有多种: (1) 用集合表示,这是最基本形式 (2) 用准确的语言表示 (3) 用等号或不等号把随机变量于某些实属联结起来表示6、事件的关系(1)包含关系:如果属于A 的样本点必属于事件B ,即事件 A 发生必然导致事件B 发生,则称A 被包含于B ,记为A ⊂B;(2)相等关系:若A ⊂B 且B ⊃ A ,则称事件A 与事件B 相等,记为A =B 。

(3)互不相容:如果A ∩B=∅,即A 与B 不能同时发生,则称A 与B 互不相容7、事件运算(1)事件A 与B 的并:事件A 与事件B 至少有一个发生,记为 A ∪B 。

(2)事件A 与B 的交:事件A 与事件B 同时发生,记为A∩ B 或AB 。

(3)事件A 对B 的差:事件A 发生而事件B 不发生,记为 A -B 。

用交并补可以表示为B A B A =-。

(4)对立事件:事件A 的对立事件(逆事件),即 “A 不发生”,记为A 。

对立事件的性质:Ω=⋃Φ=⋂B A B A ,。

8、事件运算性质:设A ,B ,C 为事件,则有 (1)交换律:A ∪B=B ∪A ,AB=BA(2)结合律:A ∪(B ∪C)=(A ∪B)∪C=A ∪B ∪C A(BC)=(AB)C=ABC(3)分配律:A ∪(B∩C)=(A ∪B)∩(A∪C)、 A(B ∪C)=(A∩B)∪(A∩C)= AB∪AC (4)棣莫弗公式(对偶法则):B A B A ⋂=⋃ B A B A ⋃=⋂9、事件域:含有必然事件Ω ,并关于对立运算和可列并运算都封闭的事件类ξ称为事件域,又称为σ代数。

具体说,事件域ξ满足:(1)Ω∈ξ;(2)若A ∈ξ,则对立事件A ∈ξ; (3)若A n ∈ξ,n=1,2,···,则可列并∞=1n nA ∈ξ 。

10、两个常用的事件域:(1)离散样本空间Ω(有限集或可列集)内的一切子集组成的事件域;(2)连续样本空间Ω(如R 、R 2等)内的一切博雷尔集(如区间或矩形)逐步扩展而成的事件域。

第二节 概率的定义及其确定方法1、概率的公理化定义:定义在事件域ξ上的一个实值函数P (A )满足: (1)非负性公理:若A ∈ξ,则P(A)≥0; (2)正则性公理:P(Ω)=1(3)可列可加性公理:若A ,,A 2,···,A 3互不相容,则有∑∞=∞==⎪⎪⎭⎫ ⎝⎛11)(i i i i A P A P ,即 ++++=⋃⋃⋃⋃)()()()(2121n n A P A P A P A A A P ,则称P (A )为时间A 的概率,称三元素(Ω,ξ,P )为概率空间2、确定概率的频率方法:(是在大量重复试验中,用频率的稳定值去获得频率的一种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1)与考察事件A 有关的随机现象可大量重复进行;(2) 在n 次重复试验中,记n(A)为事件A 出现的次数,称 f n (A)=nn )(A , 为事件A 出现的频率; (3) 频率的稳定值就是概率;(4) 当重复次数n 较大时,可用频率作为概率的估计值。

3、确定概率的古典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1) 所涉及的随机现象只有有限个样本点,譬如为n 个; (2) 每个样本点发生的可能性相等(等可能性); (3) 若事件A 含有k 个样本点,则事件A 的概率为P (A )基本事件总数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A ==nk 。

4、确定概率的几何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1) 如果一个随机现象的样本空间Ω充满某个区域,其度量(长度、面积、体积等)大小可用S n 表示;(2) 任意一点落在度量相同的子区域内是等可能的;(3) 若事件A 为Ω中某个子区域,且其度量为S A ,则事件A 的概率为P (A )=ΩS S A. 5、确定概率的主观方法:一个事件A 的概率P (A )使人们根据经验,对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所做出的个人信念。

6、概率是定义在事件域ξ上的集合函数,且满足三条公理。

前三种确定概率的方法自动满足三条公理,而主观方法确定概率要加验证,若不满足三条公理就不能称为概率。

第三节 概率的性质:1、 P(Φ)=02、 有限可加性:若有限个事件A ,,A 2,···,A 3互不相容,则有∑∞=∞==⎪⎪⎭⎫ ⎝⎛11)(i i i i A P A P ,3、 对立事件的概率:对任一事件A ,有)(1)(A P A P -=4、 减法公式(特定场合):若A ⊃B,则P(A -B)=P(A)-P(B)5、 单调性:若A ⊃B ,则P (A )≥ P (B )6、 减法公式(一般场合):对任意两个事件A 、B ,有P(A -B)=P(A)-P(AB)7、 加法公式:对任意两个事件A 、B ,有P(A+B)=P(A)+P(B)-P(AB)。

对任意n 个事件A 1,A 2,···,A n ,有∑∑∑=≤<≤≤<<≤-=-+++-=ni aj i ak j i n n kjij i i A A A P A A A P A A P A P A P 111211n 1i i )()1()()()()(8、 半可加性:对任意两个事件A 、B ,有)()(B P A P B A P +≤⋃)(. 9、 事件序列的极限:(1) 对ξ 中任一单调不减的事件序列 ⊂⊂⊂⊂n 21F F F ,称为可列并∞=1n nF为极限{F n }的极限事件,记为∞=∞→=1n n n n lim F F 。

(2) 对ξ 中任一单调不增的事件序列 ⊃⊃⊃⊃n 21E E E ,称为可列交∞=1n nE为极限{E n }的极限事件,记为=∞→n n lim E ∞=1n nE。

若)lim ()(lim n n n n E P E P ∞→∞→=,则称概率P 是上连续的10、 概率的连续性:若P 为事件域ξ 上的概率,则P 既是上连续的,又是下连续的 11、 若P 是ξ上满足P (Ω)=1的非负集合函数,则P 是可列可加性的充要条件是P具有有限可加性和下连续性。

第四节 条件概率1、条件概率:设A 、B 是两个事件,若P(A)>0,则称P(A|B)=)()(B P AB P 为事件B 发生条件下,事件A 发生的条件概率。

条件概率是概率的一种,所有概率的性质都适合于条件概率。

2、乘法公式:(1)若P(B)>0,P(AB)=P(B)P(A|B) (2)若P(A 1A 2…A n-1)>0,则有21(A A P …)n A )|()|()(213121A A A P A A P A P =……21|(A A A P n …)1-n A 。

3、全概率公式:设事件n B B B ,,,21 互不相容,且n1i i=Ω=B,如果),,2,1(0)(n i B P i =>,则对任一事件A 有)|()()(n1i jiBA PB P A P ∑==,i=1,2,···,n 。

)|()()|()()|()()(2211n n B A P B P B A P B P B A P B P A P +++= 。

4、贝叶斯共公式:设事件1B ,2B ,…,n B 互不相容,且n1i i=Ω=B,如果P (A )>0,),,2,1(0)(n i B P i =>,则∑==n1j jji i i )|()()|()(|B A P B P B A P B P A B P )(,i=1,2,…n 。

此公式即为贝叶斯公式。

)(i B P ,(1=i ,2,…,n ),通常叫B i 的先验概率。

)/(A B P i ,(1=i ,2,…,n ),通常称为B i 的后验概率。

第五节 独立性1、两个事件的独立性:如果满足)()()(B P A P AB P =,则称事件A 、B 是相互独立的,简称A 与B 独立。

否则称A 与B 不独立或相依。

若事件A 、B 相互独立,且0)(>A P ,则有)()()()()()()|(B P A P B P A P A P AB P A B P ===2、若事件A 、B 相互独立,则可得到A 与B 、A 与B 、A 与B 也都相互独立。

必然事件Ω和不可能事件Ø与任何事件都相互独立。

Ø与任何事件都互斥。

3、多个事件的独立性:设有n 个事件A 1,A 2,···,A n ,如果对任意的1≤I<j<k<···≤n ,以下等式均成立⎪⎪⎩⎪⎪⎨⎧===)()()()()()()()()()()()(j i j i j i j i j i j i n k n k k k A P A P A P A P A A A A P A P A P A P A A A P A P A P A A P 则称此n 个事件A 1,A 2,···,A n 相互独立。

4、若n 个事件相互独立,则其任一部分与另一部分也相互独立。

特别把其中部分换为对立事件后,所得诸事件亦相互独立。

5、试验的独立性:假如实验E 1的任一结果(事件)与试验E 2的任一结果(事件)都是相互独立的事件,则称这两个试验相互独立。

6、n 重独立重复试验:假如一个试验重复进行n 次,并各次试验间相互独立,则称其为n次独立重复试验。

假如一个试验只可能有两个结果:A 与A ,则称其为伯努利试验。

假如一个伯努利试验重复进行n 次,并各次试验间相互独立,则称其为n 重伯努利试验。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第一节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1、 随机变量:定义在样本空间Ω上的实值函数X=X(ω)称为随机变量。

(1) 离散随机变量:仅取有限个或可列个值的随机变量(2) 连续随机变量:取值充满某个空间(a ,b )的随机变量。

这里a 可为-∞,b 可为+∞。

2、分布函数:设X 是一个随机变量,对任意实数x ,称函数}{)(x X P x F ≤=为X 的分布函数,记为X~F(x)。

分布函数具有如下三条基本性质:(1) 单调性:F (x )是单调非减函数,即对任意的x 1<x 2,有F(x 1)≤F(x 2);(2) 右连续性:F (x )是x 的右连续函数,即对任意的x 0,有)x (x lim 0x x 0F F =+→)(,即F(x 0+0)=F(x 0);(3) 有界性:对任意的x ,有0≤F(x) ≤1,且F(-∞)=)(lim -x x F ∞→=0,F(+∞)=)(x lim x F +∞→=1可以证明:具有上述三条性质的函数F (x )一定是某一个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