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力学(王志)第5章3

建筑力学(王志)第5章3


A
1
30°
B
W 2
30°
C
5.8
应力集中的概念
受轴向拉伸或压缩的杆件,其横截面上的应力是均匀的。 如果杆件的截面尺寸发生了变形,应力就不再均匀分布了。
d/2 r d/2
maxD n来自mr d5.8
应力集中的概念
位于切口处的应力急剧增加,离切口越远应力越趋于均 匀,这种现象称为应力集中。
max
5.6 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结论: (1)弹性模量E是弹性阶段直线OA的斜率。 tanα=σ/ε=E
(2)材料服从虎克定律的最高应力值是比例极 限 σp (3)材料的两个强度指标: 屈服极限。强度极限。
5.6 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两个塑性指标:
断后伸长率
0
l1 l0 100% l0
F
t1=12mm t2=20mm t1=12mm
F=100kN
F
F=100kN
5.10 拉(压)杆连接部分的强度计算
取一半 F/2 F/2
t1=12mm t2=20mm t1=12mm
F=100kN
取单一铆钉 F/2n F/n F/2n V1=F/2n 按剪切强度假设有 n个铆钉: F V1
F/n V1
200
5
10 (%)
15
20
5.6 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对于没有明显屈服阶段的塑性材料,用名义屈服极限 σ 0.2来表示。
0.2
o
0.2%
5.6 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二)、铸铁拉伸试验
150
1)无明显的直线段; 2)无屈服阶段; 3)无颈缩现象;
0 .5 %
V AV
——剪切强度条件
AV
d 2
4
对于平键 ,其剪切面积为:
AV b l
Ac Fc
2.假设挤压面上 的压应力是均匀 分布的
σc = Fc /Ac
Fc
Ac
σc <=[σc ] 挤压强度条件
5.10 拉(压)杆连接部分的强度计算
假设:当外力F的作用线通过接头中n个铆钉级成的铆 钉群形心时,则每个铆钉受力相等,都为F/n。
①按照破坏可能性
1、假设
② 反映受力基本特征 ③ 简化计算
2、计算名义应力 3、确定许用应力
F F
直接试验结果
单剪
双剪
5.10 拉(压)杆连接部分的强度计算
分析连接件可能的破坏形式及原因:
实际上剪切面或挤压面上的应力分布复杂,为了方便计算:
1.假设剪切面上的切应力是均匀分布的(称为名义切应力)
③强度校核: max 162MPa
④结论:此杆满足强度要求,能够正常工作。
例15 ABC为简单桁架,受水平荷载F=160kN作用,如图所示。 已知各杆均为低碳钢材料,其弹性模量为E=2*105MPa,比例极限 σp =200MPa,屈服极限σs =240MPa,强度极限σb=400MPa。拉杆 的安全系数n1=2,压杆n2=3。试按强度条件确定AB杆和BC杆的横 截面面积。 B
应变能
在线弹性范围内,杆件由于 弹性变形而积聚在杆内的能 量称为弹性应变能,简称为 应变能。这个能量将随着外 力的逐渐撤除而逐渐释放, 在释放应变能的过程中,杆 件可对其他物体作功。
5.9
应变能的概念
忽略能量的损耗,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外力对杆件所作 的功W在数值上等于积蓄在杆件的应变能U。
W= U
脆性材料:当应力的峰值达到强度极限的时 候,材料就先在切口处破坏了。
塑性材料制成的杆件受静荷载时,通常可不考虑应力集中 的影响。 均匀的脆性材料或塑性差的材料(如高强度钢)制成的杆件 即使受静荷载时也要考虑应力集中的影响。
非均匀的脆性材料,如铸铁,本身就因存在气孔等引起应 力集中的内部因素,可不考虑外部因素引起的应力集中。
A F F


l
B F
Dl
Dl
Dl


5.9
应变能的概念
力F对AB杆所作的功: W=FΔl/2 得 U=FΔl/2= NΔl/2 Δl=Nl/EA U=N2l/2EA 单位:焦耳,用J表示。1J=1N· m
杆件单位体积内积蓄的应变能,称为比能,用u表示: u=U/V= NΔl/2Al=σε/2
5.10 拉(压)杆连接部分的强度计算
5.6 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理论分析
材料力学包含 的两个方面
实验研究
测定材料的力学 性能;解决某些 不能全靠理论分 析的问题
力学性能(机械性质):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表现 出的变形、破坏等方面的特性
国家标准《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228-2002)
试 件 和 实 验 条 件
常 温 、 静 载

4)延伸率很小。
① b—拉伸强度极 限(约为 140MPa)。它是 衡量脆性材料(铸 铁)拉伸的唯一强 度指标。 例,无屈服、颈缩 现象,变形很小且 b很低。
σ b——强度极限。 ② 应力应变不成比
E——割线的弹性模量。
5.6 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MPa) 400 低碳钢压缩 应力应变曲线
断面收缩率
5% 为塑性材料
5% 为脆性材料
低碳钢的 20 — 30% 60%
A0 A1 100% A0
为塑性材料
卸载定律及冷作硬化

e P
d
e
b
b
f
即材料在卸载过程中 应力和应变是线形关系, 这就是卸载定律。 材料的比例极限增高, 延伸率降低,称之为冷作硬 化或加工硬化。
a c
s
1、弹性范围内卸载、再加载
2、过弹性范围卸载、再加载
o

d g
f h

其它工程塑性材料的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1200MPa
30铬锰硅钢 50钢 硬铝
共有的特点:
断裂时具有较大的残余 变形,均属塑性材料。
600
400
有些材料没有明显的屈 服阶段。
对于没有明显屈服阶 段的材料用名义屈服应 力表示- 0.2 。
σ=F/A净 <=[σ ]
钢板的强度条件
例 已知: =2 mm,b =15 mm,d =4 mm,[ =100 MPa, [] c =300 MPa,[ ]=160 MPa。 试求:[F]
解: 1、剪切强度
4F 2 [ ] πd
πd 2[ ] F 1.257 kN 4
Ⅳ. 强度计算的三种类型
(1) 强度校核: (2) 截面选择:
(3) 许可荷载的确定:
例 已知一圆杆受拉力P =25 k N ,许用应力 []=170MPa ,直径 d =14mm,校核此杆强度。 d =14mm P =25kN
解:① 轴力:N = P =25kN ②应力: max
N 4 25103 162MP a 2 A 3.1414
5.6 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e
b
b
f
e P
a c
s
2、屈服阶段bc(失去抵 抗变形的能力) s — 屈服极限 3、强化阶段ce(恢复抵抗 变形的能力) b — 强度极限 4、局部变形阶段ef
o


明显的四个阶段 1、弹性阶段ob
E P — 比例极限 E tan e — 弹性极限
塑性材料
失 效 脆性材料拉 判 据
max= s max= b拉
max= b压
脆性材料压
5.7 极限应力、许用应力和强度条件
工程上考虑一些因素,将材料的极限应力除以一个大 于1的安全系数n,作为材料的许用应力:
关于安全因数的考虑
(1)理论与实际差别:考虑极限应力(s,0.2, b,bc) 、横截面尺寸、荷载等的变异,以及计 算简图与实际结构的差异。 (2)足够的安全储备:使用寿命内可能遇到意外 事故或其它不利情况,也计及构件的重要性及破 坏的后果。
3.按钢板强度
P [ ] (b d )t
4.选P为94.2kN
P 160 ( 100- 20 ) 10 128kN
例18 两厚度t2=20mm的钢拉板,通过两块厚度为t1=12mm的 盖板用铆钉进行连接。盖板与拉板材料均为Q235,材料的许 用应力[τ]=100MPa,[σc]=320MPa,[σ]=160MPa。若钢板承 受拉力F=100kN。 (1)试求共需直径为d=16mm的铆钉多少只? (2)拉板与盖板宽度相同,则b=? (3)拉板端部尺寸l’=?
2、挤压强度
F c [c] d
F d [c] 2.40 kN
3、钢板拉伸强度 F max [ ] (b d )
F ( b d ) [ ] 3.52 kN
结论: [F ] 1.257 kN
例 两块钢板用三个直径相同的铆钉连接。已知b=100mm, t=10mm,d=20mm,铆钉[τ]=100MPa,钢的[σbs]=300MPa, 钢板的[σ]=160MPa。试求许用荷载P。 d
拉伸试件:圆截面,中间测量变形部分的长度l0称为标距, 其直径与标距之间有两种l0/d=5或l0/d=10。
试 件 和 实 验 条 件
压缩试件:高度与直径比值h/b为1-3
常 温 、 静 载
万 能 试 验 机
拉伸试验与拉伸图 ( F-Dl 曲线 )
5.6 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二、材料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1、低碳钢材料 将试验材料置于万能试验机上,从万能试验机上绘 制的图是F-Δl拉伸关系图,将纵坐标F除以横截面面 积A,将Δl除以试件的标距l0,得到应力-应变(σ-ε) 图,形状与拉伸图相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