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第二课
2.农民为解放付出的代价和农民暴动:
改革并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从土地分配的情况来看,
农民所得的份地不仅比原来耕种的要小,还要缴纳高出地价两三
倍的赎金。地主总是以各种手段向农民“割地”,全国平均“割
地”达到18%,在土地肥沃地区达20-40%,少数地区甚至达到一
半。所以,当农民真的“解放”以后,实际上已变得一贫如洗了。
(1)实际权力仍为沙皇任命的行政官僚掌握,仍 然是沙皇封建君主专制,落后的体制阻碍资本主义
局限:发展
(2)农村仍按旧制度审判
(二)教育近代化:
在初级和中级以及高等教育等方面展开,意味着教育 近代化的开始。
(三)经济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原因:农奴制改革,推动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
表现:仿照西欧建立了财政税收体系,有利于发展资
C.广泛出游欧洲
D.讨论拟订改革法案
2.下列改革方案中,最符合俄国历史发展需要的是
A.增加对农奴和土地的控制
B.解放农奴得到赎金投资工业
C.分给农民土地,但农民需要服役
D.把土地分给农奴,不需要农民服役
3.亚历山大二世实行农奴制改革主要目的是
A.废除农奴制
B.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
C.发展资本主义
D.巩固统治,增强国力
(4)军事上,农奴制导致克里米亚战争惨败
(直接原因)
1855年,沙皇尼 古拉一世自杀而 死,新沙皇亚历 山大二世继世, 是尼古拉一世的长子。 年轻时广泛出游,到过 欧洲,深受西方文明的 影响。在克里米亚战争 失败后,充分认识到改 革的必要性,开始着手 亚历山大二世 推行改革。 (1855-1881年在位)
本主义和增加国家收入以及吏治清明。
发展工业资本主义
局限: 总体水平仍落后于美国和西欧;对外国资本
尤其法国资本依赖严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非常不平衡
(四)军事近代化:
缩短服役年限,实行普遍的义务兵役制, 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制。
(五)思想近代化:
客观上使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 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变革的 愿望日益强烈。
黑暗的王国,没 有光线,没有温暖, 没有活动余地;腐烂 潮湿的浊气使人感到 是一座黑暗拥挤的监 牢。
——杜勃罗留波夫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1)政治上,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 了统治危机
(2)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
义的发展
(根本原因)
(3)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 治的新思潮
材料三: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 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 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2)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我不愿农民过 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 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 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摘自《苏联史》 材料二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 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 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法令中所规定的 义务,在这种过渡下的农民称暂时义务农.
评价农奴制改革
A、性质:是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B、地位:实现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是俄国
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是俄国由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 的第一步。 C、作用: ① 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使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 义; ②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自由劳动力、资金、国内市场),是一 次历史的进步;法令的颁布使农奴的人身得到解放,挣脱了封建 生产关系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收 取的巨额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 改革后俄国经济发展异常迅速,到1900年,它的工业总产值较 前增长了6倍。铁路长度从1860年的1500公里增至1900年的5.2 万公里。
二、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
( 一) 、政治近代化(特点:缓慢变革) 原因: 使沙皇专制适应资本主义发展
(1)政治体制方面: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 式,建立地方的自治机构和城市杜马。有利于政
表现: 治的民主化
(2)司法制度方面:废除旧的按等级审判制度, 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有利 于法制化的发展
如何推翻沙皇专制制度 如何扫除农奴制残余
“反封”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资产阶级革
命和改革
英国1832年 议会改革
俄国1861 年改革
美国南北战争 1861-65年
德国统一 1871年
日本明治维 新1868年起
意大利统一 1870年
巩固练习
1.为了保证改革顺利进行,亚历山大二世首先
A.取得舆论支持
B.取得农奴主支持
改你革怎使么农样民理发解生农了民一的些变变化化?: (1)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和公民权利; (2)农民可以获得一块份地。 但改革便没有使农民一切都改变: (1)改革后农民仍受地主控制的村社管 理,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2)赎金高于地价,改革是对农民的大 规模掠夺; (3)农民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D:时间安排:赎买前另设两年过渡期
解放农奴后,民众向沙皇欢呼的场面
“臭名昭著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 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 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列宁
于是农民纷纷举行暴动,仅18611863年间,全国各地就有两千多起农 民暴动。
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 颁
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 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 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为什么会具有如此局限性?
“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妥协的产物。这次改革没有改变沙 皇专制主义的本质,沙皇只是在形势所逼下作了一些“让 步”。
三、解放农奴步履维艰
存在的问题: A、经济总体水平落后于欧美国家; B、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资产阶级:既不满政治上无权,又要依附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受双重压迫,生活仍贫困,反抗不断 平民知识分子:形成民粹派,主张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① 规定土地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得到一块份地,多 少、肥瘠由地主决定;
② 农民必须付高额赎金赎买份地,而且在赎金付清前, 农民仍须给地主服老役,交代役金;
作用:a、促进农业的发展; b、同时也为资本主义的 发展提供资金;
C、组织上: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控制。 法令规定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 付清赎金后,农民必须得到村社的同意才能脱离 村社,如果一个农民希望到外面找活干,也必须 得到村社的书面许可证。 作用: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 么?其为什么产生这种矛盾心理? 给农民土地,但不彻底解放农民;既要防止农民暴动, 又要维护农奴主的统治。这是由亚历山大二世的阶级 属性和改革的必然性决定的。 (2)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 暂时义务农只有使用房屋和一定数量土地的权利, 还受地主控制。完全自由农同完全摆脱了地主的控 制,且又拥有私产。
阅读下列材料: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 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 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谈话
回答:(1)材料中“农民自下而上起来 解放自己”指的什么?“自上而下解放 农民”又指什么? (2)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选择自上而下 的道路?
第七章 第二节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近代化含义:
1)农民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摆脱地主的奴役,却受 到村社的束缚。
2)通过赎买获得一半土地:一方面农奴得到了土地,生产积极 性提高了,有利于俄国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农奴为此所付出
的代价太大了,还背负了沉重的债务。
1662年,共有400处领地发生严重的农民暴动,激进的知识
分子对改革深感失望和不满,赫尔岑宣布:“人民受骗了!”
它在经济领域的变化叫工业化、全球化,
其社会结构的变化是城市化、都市化,
政治结构的变化是民主化、法制化,
思想观念的变化是理性化、科学化。
俄国的近代化是指俄国由封建农奴制向 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它启动于1861 年的俄国农奴制改革。
一、“二一九”法令(解放法令)
1.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1)时间:1861年3月3日 (2)核心内容:废除农奴制 (3)亚历山大二世的准备:
态度:明朗而坚决 特点:缓慢而谨慎 机构:秘密委员会、农民事物总委员会、各省贵族总委员会 舆论:公开讨论、化解阻力 方案:反复研究、集思广益
(4)具体内容:
A、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 或干涉其生活;
作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B、经济上: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同 时负担一定的义务(赎买土地);
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能买卖和干涉他们的生 活;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些份地。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 (4)据上述材料分析这场改革的意义和实质。
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它是对农民的 一场掠夺。
改革后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
4.1861年改革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 因为改革 A.是在封建地主主持下进行的 B.使农民获得土地, 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C.在法律上废除封建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动摇了俄国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5.“臭名昭著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 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行和一连串的侮辱”列宁 认为“解放”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主要是因 为 A.改革允许农民获得人身自由 B.农民付出的赎金高于当时地价二、三倍 C.解放后的农民还要受到村社的管理 D.农民只获得了贫瘠和耕作不便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