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全面版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全面版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第一部分设计思路首先在情景创设中使学生了解和理解知识,使学生透过历史史实和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了解两点论和重点论的重要性以及学会活学活用矛盾特殊性是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其次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学习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时,一要注意把握主要矛盾与矛盾主要方面的区别和联系。

二要明确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作为世界观,最根本的就是关于世界的矛盾观,作为认识规律,最根本的就是矛盾规律,作为认识方法,最根本的就是矛盾分析法。

一分为二、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都属于矛盾分析法。

学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要把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地位、重要意义,并和一切从实际出发加以区分,认清二者的关系。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识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关系原理;能结合实例,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转化的道理;以正反两方面的实例,阐释抓住重点、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并能用主次矛盾及其相互转化关系原理,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②识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了解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含义;理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能结合实例分析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转化的道理;并能根据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的观点,对当前某一领域的形势发表见解。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①辨证思维的方法、比较分析的方法②矛盾分析的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①引导学生进一步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引导学生处理好“以学为主”和全面发展的关系,认识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的价值②初步学会正确分析形势的方法,正确评价人和事。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情景激疑解放战争的第三年,国共双方力量对比已经发生巨大改变,中共中央从全国整个战局出发,认为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把战略决战首先放在东北战场,并制定了主力南下北宁线(今京沈铁路)攻克锦州,把国民党军封闭在东北,各个歼灭的作战方针。

整个战役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夺取锦州,封闭东北国民党军。

第二阶段会战辽西,歼灭廖耀湘兵团。

第三阶段攻占沈阳,解放全东北。

设计问题:(1)回顾历史知识,谈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为何把三大战役的第一战放在东北?(2)在辽沈战役中毛泽东为什么提出首先攻打最难攻克的锦州?(3)在攻克锦州前后辽西的地位是如何变化的?问题提示:(1)东北战场从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上我军占绝对优势,并且东北是我党最大最稳定的根据地,同时东北背靠苏联,所以从全局上讲我们要集中优势兵力先打最有把握之仗,这体现了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是不平衡的,是有主次之分的。

(2)在辽沈战役中,毛泽东提出先攻打锦州,这是夺取辽沈战役胜利的关键,使敌人无法逃往关内,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顺利地消灭敌人。

其哲学依据也是复杂事物中,主次矛盾关系原理。

(3)在攻克锦州前辽西处在次要位置,但当攻克锦州后辽西就成为了第二阶段的关键和重点,从哲学上讲就是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板书)(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板书)含义:主要矛盾是指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次要矛盾是指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二者的关系:(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

主要矛盾解决得好,可以带动次要矛盾的解决;但次要矛盾解决的好坏又会反过来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活动:巴西龟、幸福草(又名加拿大一枝黄花)、清道夫……这些目前正在羊城各大花卉、水产市场热卖的宠儿,竟然都是有害的外来入侵物种。

他们一旦从花园和水族箱里逃逸出来,遇到适合生存的环境,就会大量繁殖,毫不客气地吞噬本地物种的生存环境,从而对广州本地生物的多样性造成严重的威胁。

据广东省省农业部门专家透露,目前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每年给广东省造成数十亿元的经济损失。

专家呼吁:市民购入外来物种时,要先了解该生物是否会对本地物种造成危害。

不是所有外来物种都是有害物种,还有一些外来物种是对生态系统是有益的,例如玉米、小麦、马铃薯、西红柿等在我国是非常重要的农作物。

有些国家还通过引入新物种来解决本土的生态问题.如澳大利亚因引入羊后而造成粪土无法及时清理,于是就引入屎壳郎这种昆虫。

辩论外来物种对我们有利还是有弊?提示:我们不能笼统地说外来物种对我们是利还是弊,我们应该承认大量外来物种中既有有利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也有危害我国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的,要看到有益的外来物种还是占多数的,即使是有些外来物种对我国经济有害的,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它们变害为益,对部分暂时无法控制的外来有害物种一定要严格加以控制。

从哲学上讲外来物种主要对我国经济发展是起促进作用的,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有害物种对我国的冲击,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双方共处于外来物种这个统一体中。

我们可以利用或创造一定的条件趋利避害,甚至变害为利,也就是使矛盾的次要方面向矛盾的主要方面转化。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板书)含义: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二者的关系:首先,二者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

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但又不能离开矛盾的次要方面而孤立存在。

看不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就不能辨别事物的性质。

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其次,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主次方面转化了,事物的性质也就改变了。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唯物辩证法关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原理,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哲学依据。

所谓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所谓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两点论和重点论是密切联系的。

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重点论是两点中的重点论,离开两点看重点,或离开重点看两点都是错误的,都是形而上学的“一点论”或均衡论。

在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时,只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才能做到既全面、又善于抓重点和主流。

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2、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故事引入:有一个故事说,有一次土地爷外出,临行前嘱咐儿子门把祈祷者的话记下来。

他走后,来了4个祈祷者:船夫祈祷赶快刮风,果农祈祷别刮风,农民祈祷赶紧下雨,行路人祈祷千万别下雨。

这一下子可难住了土地爷的儿子们,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很快,土地爷回来了,看了儿子们的记录,便在上面批了4句话:刮风莫坏果树园,刮到河边好行船;白天天晴好走路,夜晚下雨润良田。

如此一来,4个不同祈祷者都如愿以偿、皆大欢喜。

上面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每个矛盾又有各个不同,我们在解决不同的矛盾时要根据矛盾的不同特点,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不能“一刀切”、“一风吹”,并且矛盾也是变化发展的,我们要根据变化了发展的特点,全面的整体的特点,找出具体的解决方法,这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论依据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所谓具体分析,就是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义首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它们各有其特点,这种特殊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

这是认识事物的起点。

其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正确地解决矛盾。

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可能千篇一律。

不同性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的方法才能解决。

只有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总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也是我们在一切实际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的基本方法。

如果我们不重视对矛盾特殊性的研究,不去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那就会把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学说变成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的空洞理论。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从实际出发的区别与联系。

二者虽然都是强调人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但二者的侧重点不同。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指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它是从唯物论的角度强调从客观存在的事实中提炼正确的认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它是从辩证法的角度强调在认识和解决问题时,注重抓事物的本质特征。

从实际出发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础和前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从实际出发的深刻表现。

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二者是融为一体的。

效果体验:1、(08江苏)古有一父,为解决家中鼠患,买了一只猫。

猫抓老鼠的同时,却也偷吃鸡,其子甚怨。

父道:“宁无鸡也不能无猫,因无鸡不会挨冻受饿,而无猫,则会挨冻受饿。

”遂其子不再怨。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A.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B.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解析:材料中父亲的观点既看到猫抓老鼠,又看到猫也偷吃鸡,但注重的是猫抓老鼠,因此得出“宁无鸡也不能无猫”。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因此选B。

A、C不符合题意,D说法只看到了猫抓老鼠又偷吃鸡,而没有看到材料中父亲更注重猫抓老鼠。

2、为了充分发挥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中南大学营建“绿色网络校园”:坚持弘扬“红色的”,以正面教育引导学生;全力封堵“黑色的”,校园网络文化。

中南大学的举措体现的哲理是()A.受主观因素的制约,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的评价有所不同B.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C.创造必要条件,透过现象分析事物的本质D.看问题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解析:材料中坚持弘扬“红色的”、全力封堵“黑色的”、坚决删除“黄色的”,这表明针对不同的网络文化采取不同的措施,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 符合题意,A、C、D 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