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产大飞机的发展

国产大飞机的发展


大飞机的发展历史
一、运十的 辉煌与终结
在航空工业初创阶段,我国通过与苏联进行较大规模的 技术合作,奠定了航空工业发展的基础,先后仿制出运五、 轰-6飞机,1966年,西安飞机制造公司开始研制运七飞机。 从运五原型机首飞到运七运输机研制启动,我国跨入了当时 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批量生产喷气式战机的国家行列。
• 运-10和波音707
回溯上世纪70年代初,当空客公司第一款客机A300还在 襁褓之中,中国“运十”项目就已上马。然而1980年试飞 成功后,仅仅是片刻的欢愉,由于经济社会环境、体制、 资金的重重障碍,这个最初的胜利并没有坚持走下去, “运十”被无限期地搁置了。 运十的夭折带来惨痛的教训。它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经济 损失,5.4亿人民币的投资付之东流。我国也错失了研制大 飞机的良好机遇,中国航空工业在大型喷气式客机研究中 迎头赶上的15年时间又失去了。运十的下马也挫伤了中国 航空人拚搏进取的积极性,积累了丰富、系统实践经验的 研制队伍不断流失。本世纪初,中国的天空上,干线飞机 已是清一色的舶来品,中国的航空工业面临着严峻挑战。

运十是我国首次研制大飞机
运十的试飞成功,使中国成为美、苏、英、法之后,第 五个掌握了制造100吨级喷气式飞机的国家。这一消息当时 在世界上引起轰动,美国航空界权威认为运十研制成功一下 子将中国的航空工业水平赶上来15年。运十的设计规范、适 航标准和机翼气动等各方面都达到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它 先后在北京、上海、哈尔滨、乌鲁木齐、昆明和拉萨之间试 飞,都没有发生问题。运十的研制成功为我国航空工业赢得 了荣誉和国际地位。
2009年9月8日,C919外形样机在香港举行的亚洲国际航空展上正式 亮相。这也是国产C919客机首次在世人面前亮相,至此,国产大飞 机的神秘面纱终于揭开。 2009年11月24日,C919机头上、下部装配状态通过评估,实现上下 部对合 2009年12月8日,C919工程样机正式下线,整个工程设计制造仅用 了半年的时间。 2009年12月10日上午,“C919大型客机机头工程样机主体结构验收 仪式”在中航工业成飞举行。 2009年12月21日,中航工业商用飞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与法国 CFM国际有限公司在北京签订谅解备忘录,计划在国内合资建立用 于装配C919的LEAP-X1C型飞机发动机总装和试车的生产线。2009 年12月26日,C919大型客机机头样机工程在上海商飞正式交付,这 是我国大飞机项目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
• 09年香港亚洲国际航展C919模型(左),10年珠海国际航展亮相的C919样机(右)
大飞机的意义和未来
大飞机的意义不只在于飞机本身,研制大飞机对提 升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带动产业升级、促进科技进步、 形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增强军事上的战略力量等的 意义更大。 国产大飞机项目,自诞生起,就已承载了太多的使 命和期望。作为国家战略的大飞机工程涉及未来几十年 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多个领域,这种高风险、高投入、 长周期、世界性的工程项目,需要我们用创造性的思维 去开拓它,用历史的眼光与责任改革我们的体制,进行 科学技术的顶层设计,用当年“两弹一星”的精神去进 行技术突破,这样我们才能走出历史教训,实现我们大 飞机国家战略工程的目标。
• 图为 麦道90
国产大飞机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国家 安全利益的拓展,对大飞机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一、中小型支线客机的自主研制
2000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加快发展拥有中 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涡扇支线飞机”的重大决策。
2007年12月,由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自行研制 生产的中国首架自主知识产权喷气支线客机ARJ21-700总 装下线,2008年11月在上海成功首飞。以此为标志,中国 在民用飞机科研和制造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大飞机 制造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国产大飞机
制作人:cafuc2010某小组
什么是大飞机 大飞机的发展历史 国产大飞机的发展现状——关于C919
国产大飞机的意说是指起 飞总重超过100吨的运输类飞 机,包括军用大型运输机和 民用大型运输机,也包括150 座以上的干线客机。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能自 主研制大飞机的只有美国、 俄罗斯、乌克兰以及欧盟等 少数几个国家和国际组织。
C919进程一览
2008年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启动大型客机项目论证工作, 举全国之力、聚全国之智,邀请国内外47家单位468位专家组成了 大型客机联合工程队,成立了由20位院士、专家组成的大型客机专 家咨询组,形成了大型客机的初步总体技术方案,完成了大型客机 项目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报告,梳理出了第一批需要启动的14项专 项技术攻关项目。 2009年5月,中航工业成飞/成飞民机派遣联合设计小组驻上海飞机 设计研究所,参与C919大型客机机头工程样机结构部分设计。 2009年6月19日,中航工业成飞/成飞民机完成了C919样机制造工艺 总方案的论证和发布工作。 2009年8月31日实现了C919工程样机全三维结构数模100%的发放。 2009年9月1日上午9时30分,C919机头样机在中航工业成都飞机有 限公司开工制造。吴光辉介绍,机头长7.9米,宽3.96米,高4.16 米,包括雷达舱、驾驶舱、卫生间、厨房以及座舱。
• AJR21,中文名为 翔凤
二、国产大飞机C919
2004年两会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动力专家刘大 响提交了《关于尽快开展大型飞机研制的建议》的提案。 他认为:“如果没有自己的大飞机产业,就只能算是航空 大国,而不能说是航空强国,大飞机是个重要标志。” 2007年2月26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批准中国大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 2008年3月1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组建中国商用飞机有 限责任公司。11月,中国商飞公司启动国产大飞机C919项 目。C919客机的发展目标是为8—10年后的民用航空市场提 供安全、舒适、节能、环保、具有竞争力的中短程单通道 商用运输机。
C919是我国继运十后自主设计的第二款国产大型客机, 属150座商用航空项目。2010年11月,C919样机在珠海航展 上首次亮相并获得100架的中外订单。2011年C919研制转入 工程发展阶段,详细设计工作已全面展开。该型飞机设计 经济寿命9万飞行小时,将在2014年年底实现首飞,2016年 C919计划交付使用。以C919展开设计研制为标志,中国在 大飞机制造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与最大载客近300人的波音787和拥有史无前例超过500 人载客量的空客A380相比,ARJ21不过是100座以下的支线 喷气式客机。但对于中国航空工业来说,ARJ21的生产毕竟 是正式进入世界喷气式民机俱乐部的一个重要节点。 以此为标志,中 国在民用飞机科研和 制造领域取得了突破 性进展,在大飞机制 造方面迈出了可喜的 一步。
运-10的停产也给今天中国发展大飞机积累了经验。这 次我国进行新的大型客机的研发,国家也明确表示,要借 助国外的资源,而非国内在各方面同步发展。不过经验告 诉我们,尽管合作必不可少,但一定要坚持自主设计,掌 握主动权,才能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否则项目开发就会受 制于对方,麦道90的开发就是前车之鉴。 此后,我国开始调 整战略,由发展大型 客机改为研制中小型 飞机。
• 运七虽为军用运输机,但它的研 制标志着我们飞机研发技术的不 断发展进步,为我们后来民航大 飞机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1970年8月,中央决定在上海研制大型喷气式客机运 十。怀着为国争光的朴素情感,从全国各地调集来的500 多名技术骨干,在当时极度困难的条件下,至1978年就 完成了飞机设计。1980年9月,历经10年艰苦卓绝的奋战, 运十终于在上海首飞成功,最大起飞重量110吨,客舱布 置可达124至178座,最大巡航速度974公里,航程大于 8000公里,可以从北京直飞欧洲、非洲。
大飞机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大飞机可以带动一大批 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同时提高我国航空工业的 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型飞机是建设科技强国和创 新型国家的一个标志性工程。
在我国,大飞机在整个航空运输量当中的比重约70%~80%。 没有自己的大飞机产业,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庞大的 中国干线客机市场被外国公司瓜分。 没有自己的大飞机产业,只能算航空大国,不能算航空 强国。 制造出我们自己的大飞机,是亿万中国人的梦想。曾经, 这个梦想是那么遥远;如今,这个梦想的实现越来越近。 在不久的将来,这个梦想将变为现实。
二、与麦道合作的无疾而终
运-10停产后,走国际合作路线生产大飞机,成为当时 航空工业许多业内人士的共识,他们在对我国自身技术水 平、能力、竞争情况研究后发现,仅靠自己在市场上搞出 有竞争力的飞机难度非常大,因此选择与国外航空公司合 作研发生产。
我国利用与美国麦道公司的合作,装配了35架麦道82 飞机,并通过与麦道公司的谈判,与麦道合作并生产出了 2架麦道90型飞机,原本是想借此增强我国大型飞机的生 产和制造能力,批量生产麦道90型飞机,然而好景不长, 麦道公司遭遇兼并,并在本国停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