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不等式的解集●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大小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2.理解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这些概念的含义.3.会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二)能力训练要求1.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2.经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从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通过探索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教学重点1.理解不等式中的有关概念.2.探索不等式的解集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教学难点探索不等式的解集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法.●教具准备投影片一张记作(§1.3 A)●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对照等式的性质类比地推导出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且讨论了它们的异同点.下面我找一位同学简单地回顾一下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生]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师]很好.在学习了等式的基本性质后,我们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知道了方程的解、解方程等概念,大家还记得这些概念吗?[生]记得.能够使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师]非常好.上节课我们用类推的方法,仿照等式的基本性质推导出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能不能按此方法推导出不等式的解和解不等式呢?本节课我们就来试一试.Ⅱ.新课讲授1.现实生活中的不等式.燃放某种礼花弹时,为了确保安全,人在点燃导火线后要在燃放前转移到10 m 以外的安全区域.已知导火线的燃烧速度为以0.02 m/s ,人离开的速度为4 m/s ,那么导火线的长度应为多少厘米? [师]分析:人转移到安全区域需要的时间最少为410秒,导火线燃烧的时间为10002.0⨯x 秒,要使人转移到安全地带,必须有:10002.0⨯x >410. 解:设导火线的长度应为x cm ,根据题意,得10002.0⨯x >410 ∴x >5.2.想一想(1)x =5,6,8能使不等式x >5成立吗?(2)你还能找出一些使不等式x >5成立的x 的值吗?[生](1)x =5不能使x >5成立,x =6,8能使不等式x >5成立.(2)x =9,10,11…等比5大的数都能使不等式x >5成立.[师]由此看来,6,7,8,9,10…都能使不等式成立,那么大家能否根据方程的解来类推出不等式的解呢?不等式的解唯一吗?[生]可以.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如6、7、8都是x >5的解.所以不等式的解不唯一,有无数个解.[师]正因为不等式的解不唯一,因此把所有满足不等式的解集合在一起,构成不等式的解集(solution set).请大家再类推出解不等式的概念.[生]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3.议一议.请你用自己的方式将不等式x>5的解集和不等式x-5≤-1的解集分别表示在数轴上,并与同伴交流.[生]不等式x>5的解集可以用数轴上表示5的点的右边部分来表示(图1-3),在数轴上表示5的点的位置上画空心圆圈,表示5不在这个解集内.图1-3不等式x-5≤-1的解集x≤4可以用数轴上表示4的点及其左边部分来表示(图1-4),在数轴上表示4的点的位置上画实心圆点,表示4在这个解集内.图1-4[师]请大家讨论一下,如何把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呢?请举例说明.[生]如x>3, 即为数轴上表示3的点的右边部分,在数轴上表示3的点的位置上画空心圆圈,表示不包括这一点.x<3,可以用数轴上表示3的点的左边部分来表示,在这一点上画空心圆圈.x≥3,可以用数轴上表示3的点和它的右边部分来表示,在表示3的点的位置上画实心圆点,表示包括这一点.x≤3,可以用数轴上表示3的点和它的左边部分来表示,在表示3的点的位置上画实心圆点.4.例题讲解投影片(§1.3 A)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求不等式的解集,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1)x-2≥-4;(2)2x≤8(3)-2x-2>-10图1-71.判断正误:(1)不等式x -1>0有无数个解;(2)不等式2x -3≤0的解集为x ≥32. 2.将下列不等式的解集分别表示在数轴上:(1)x >4;(2)x ≤-1;(3)x ≥-2;(4)x ≤6.1.解:(1)∵x -1>0,∴x >1∴x -1>0有无数个解.∴正确.(2)∵2x -3≤0,∴2x ≤3,∴x ≤23,∴结论错误. 2.解:图1-8Ⅳ.课时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1.理解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的概念.2.会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不等式,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Ⅴ.课后作业习题1.3Ⅵ.活动与探究小于2的每一个数都是不等式x+3<6的解,所以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是x<2.这种解答正确吗?解:不正确.从解不等式的过程来看,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两边都减去3,得x<3.所以不等式x+3<6的解集为x<3,而不是x<2.当然小于2的值都在x<3这个范围内,它只是解集中的一部分,不是全部,所以不能以部分来代替全部.因此说x<2是不等式x+3<6的解是错误的.●板书设计§1.3 不等式的解集一、1.现实生活中的不等式(水费问题);2.想一想(类推不等式中的有关概念);3.议一议(如何把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4.例题讲解.二、课堂练习三、课时小结四、课后作业●备课资料参考练习1.用不等式表示:(1)x 的3倍大于或等于1;(2)x 与5的和不小于0;(3)y 与1的差不大于6;(4)x 的41小于或等于2. 2.不等式的解集x <3与x ≤3有什么不同?在数轴上表示它们时怎样区别?分别在数轴上把这两个解集表示出来.3.不等式x +3≥6的解集是什么?参考答案1.(1)3x ≥1;(2)x +5≥0;(3)y -1≤6;(4)41x ≤2. 2.x <3指小于3的所有数,x ≤3指小于3的所有数和3;在数轴上表示它们时,x <3不包括3,只是3左边的部分,x ≤3不仅包括3左边的部分,而且还包括3.在数轴上表示略.3.x ≥3.不等式的解集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理解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的方法;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并初步掌握对比的思想方法;3.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并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及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的方法.难点: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1.什么叫不等式?什么叫方程?什么叫方程的解?(请学生举例说明)2.用不等式表示:(1)x的3倍大于1; (2)y与5的差大于零;(3)x与3的和小于6; (4)x的小于2.(3)当x取下列数值时,不等式x+3<6是否成立?-4,3.5,-2.5,3,0,2.9.((2)、(3)两题用投影仪打在屏幕上)二、讲授新课1.引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得出不等式的解的概念2.不等式的解集及解不等式首先,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不等式x+3<6,除了上面提到的,-4,-2.5,0,2.9是它的解外,还有没有其它的解?若有,解的个数是多少?它们的分布是有什么规律?(启发学生利用试验的方法,结合数轴直观研究.具体作法是,在数轴上将是x+3<6的解的数值-4,-2.5,0,2.9用实心圆点画出,将不是x+3<6的解的数值3.5,4,3用空心圆圈画出,好像是“挖去了”一样.如下图所示)然后,启发学生,通过观察这些点在数轴上的分布情况,可看出寻求不等式x+3<6的解的关键值是“3”,用小于3的任何数替代x,不等式x+3<6均成立;用大于或等于3的任何数替代x,不等式x+3<6均不成立.即能使不等式x+3<6成立的未知数x的值是小于3的所有数,用不等式表示为x<3.把能够使不等式x+3<6成立的所有x值的集合叫做不等式x+3<6的集合.简称不等式x+3<6的解集,记作x<3.最后,请学生总结出不等式的解集及解不等式的概念.(若学生总结有困难,教师可作适当的启发、补充)一般地说,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不等式一般有无限多个解.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3.启发学生如何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我们知道解不等式不能只求个别解,而应求它的解集,一般而言,不等式的解集不是由一个数或几个数组成的,而是由无限多个数组成的,如x<3.那么如何在数轴上直观地表示不等式x+3<6的解集x<3呢?(先让学生想一想,然后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试着用数轴表示一下,其余同学在下面自行完成,教师巡视,并针对黑板上板演的结果做讲解)在数轴上表示3的点的左边部分,表示解集x<3.如下图所示.由于x=3不是不等式x+3<6的解,所以其中表示3的点用空心圆圈标出来.(表示挖去x=3这个点)记号“≥”读作大于或等于,既不小于;记号“≤”读作小于或等于,即不大于.例如不等式x+5≥3的解集是x≥-2(想一想,为什么?并请一名学生回答)在数轴上表示如下图.即用数轴上表示-2的点和它的右边部分表示出来.由于解中包含x=-2,故其中表示-2的点用实心圆点表示.此处,教师应强调,这里特别要注意区别是用空心圆圈“。
”还是用实心圆点“.”,是左边部分,还是右边部分.三、应用举例,变式练习例1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1)x≤-5; (2)x≥0; (3)x>-1;(4)1≤X≤4; (5)-2<X≤3; (6)-2≤x<3.解(1),(2),(3)略.(4)在数轴上表示1≤x≤4,如下图(5)在数轴上表示-2<x≤3,如下图(此题在讲解时,教师要着重强调:注意所给题目中的解集是否包含分界点,是左边部分还是右边部分.本题应分别让6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自行完成,教师巡视遇到问题,及时纠正)例2 用不等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再用数轴表示出来:(1)x小于-1; (2)x不小于-1;(3)a是正数; (4)b是非负数.解:(1)x小于-1表示为x<-1;(用数轴表示略)(2)x不小于-1表示为x≥-1;(用数轴表示略)(3)a是正数表示为a>0;(用数轴表示略)(4)b是非负数表示为b≥0.(用数轴表示略)(以上各小题分别请四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最后,请学生在笔记本上画数轴表示) 例3 用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出下列各数轴所表示的数的范围.(投影,请学生口答,教师板演)解:(1)x<2; (2)x≥-1.5; (3)-2≤x<1.(本题从另一例面来揭示不等式的解集与数轴上表示数的范围的一种对应关系,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不等式解集的理解,以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到数形结合的方法具有形象,直观,易于说明问题的优点)练习 (1)用简明语言叙述下列不等式表示什么数:①x>0;②x<0;③x>-1;④x≤-1.(2)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①x>3; ②x≥-1; ③x≤-1.5;④0≤x<5; ⑤-2<x≤2;⑥-2<x<.(3)用观察法求不等式<1的解集,并用不等式和数轴分别表示出来.(4)观察不等式<1的解集,并用不等式和数轴分别表示出来,它的正数解是什么? 自然数解是什么?(*表示选作题)四、师生共同小结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如何区别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及解不等式这几个概念?2.找出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在“解”,“求解”等概念上的异同点.3.记号“≥”、“≤”各表示什么含义?4.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解集时应注意什么?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再强调指出,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及解不等式这三者的定义是区别它们的唯一标准;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解集时,需特别注意解的范围的分界点,以便在数轴上正确使用空心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