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1动物生命活动调节

最新1动物生命活动调节

• 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 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
• 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 信号
• (2010江苏)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田,相关 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 • B. b抻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 • C.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
知识点56、神经生理学相关实验
• (2010海南)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 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 如右图,给该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 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能 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 中电位变化的曲线是
• (2010浙江)下图①-⑤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受到 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①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电位的大小与极性 不同
• B.图②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去极化过程,乙电极 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
• C.图④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复极化过程,乙电极 处的膜处于反极化状态
• D.图⑤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均处于极化状态
• (2013四川)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 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 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 的转变
• 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 会偏转
• 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 位变化
•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 相同


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 D.在Ⅱ处施加剌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
• (2012上海)Ca2+能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 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 质。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 通透性,将引起的效应是
• A.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
• B.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 C.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
• A.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 B.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 必要中枢
• C.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 射
• D.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 动都有调节作用
知识点5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 什么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什么?什么 样的生物具有反射?
• 反射分为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其中最简单 的反射-二元反射(膝反射分析:课本图2-9 )
• (2008宁夏)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 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 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 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
• 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 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 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 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 膝反射活动需要神经递质的参与 • 反射必定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 • 腺体可以作为反射弧中的效应器 • 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
属于反射 • 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 • 膝跳反射弧中传出(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较长 • 膝跳反射弧中传入(感觉)神经元的树突较多 • 一个神经元最多只能形成两个突触 • 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
• 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 传递兴奋
• 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 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 向相反
• (2011江苏)上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 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I、Ⅱ表示突触的组 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 D.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 (2009山东)右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 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 B. 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 C. 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
于膜外 • D. 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
1动物生命活动调节
知识点53、内环境稳态
• 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意义是什么? ?
• 人体细胞与内环境各组分之间、内环境与外 界如何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方式有哪些?哪一种是 主要的调节方式?
• (2009海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 的是
高考题改编之判断
• 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 • 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 • 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 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 • 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 • 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

• 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如乙酰胆碱)不易被酶分 解
于膜内
• (2008江苏)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 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 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 α-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
• 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 • B.肌肉僵直、肌肉松弛 • 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 • 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
• 反射的本质是兴奋的产生、传导(递)并引 起效应器作出反应。
• 什么是兴奋?兴奋在哪里产生?
• 兴奋如何传导和传递?
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
• 静息电位的产生与分析 • 动作电位的产生与分析
动作电位在神经元上的传导示意图(课本P22)
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或肌细胞之 间的传递(课本P23)
高考题改编之判断
• 突触前神经元只有在兴奋后才能合成神经递质
高考题改编之判断
• 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易化扩散
• 适当降低细胞外液中Na+浓度,动作电位的峰值会下 降
•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间传递时,生物膜 发生的变化是相同的
• 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 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