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高三生物单元训练(十)一、单项选择1. 右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B. 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C. 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D. 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2. 神经元细胞膜内外的离子可以影响膜电位和突触传递过程,如细胞内Ca 2+的升高促进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而K +流出细胞将会导致细胞膜内电位更负。
则下列情形中不利于神经递质释放的是A .Na +流入细胞内B .Ca 2+流入细胞内C .K +流出细胞D .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3. 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B. 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C. 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D. 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前导4. 人肝细胞合成的糖原储存在细胞内,合成的脂肪不储存在细胞内,而是以VLDL (脂肪与蛋白质复合物)形式分泌出细胞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VLDL 的合成与核糖体无关B. 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可影响血糖含量C. VLDL 以自由扩散方式分泌出细胞外D. 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5. 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超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
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B .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C .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D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6. 蛙的神经元内、外Na +浓度分别是15mmol/L 和120mmol/L 。
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 +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 +排出细胞。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Na +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B .Na +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C .Na +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D .Na +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7. 下列有关生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 被阉割的动物血液中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B. 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C. 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D. 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8. 将小鼠B 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 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
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 细胞凝集成团。
T 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腓肠肌A. 小鼠B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B. 小鼠T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C. 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D. 小鼠T细胞和家兔T细胞有相同抗原9. 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与机体免疫有关B.浆细胞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C.大规模饲养家畜时合理使用动物激素可提高免疫力D.HIV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10. 如果某激素主要作用于机体内某器官的细胞,而对机体内其他器官的细胞影响不大,则该激素的特异性强。
下列哪一组激素与靶细胞受体的特异性最弱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胰岛素B.促性腺激素和催乳激素C.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D.甲状腺激素和孕激素11. 右图的神经纤维上有A、B、C、D 4个点,且AB=BC=CD,现将一个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①AB、②BD、③AD之间,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流计指针能够发生两次方向相反偏转的有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12. 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它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
这一事实说明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递B.不同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C.所有的神经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13. 右图表示动物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血液中激素①、②的含量会增加,③减少B.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C.骨骼肌受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D.激素①作用的靶细胞也可以是甲状腺细胞14. 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增加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在下丘脑产生冷觉和热觉④血糖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促进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⑤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④⑤15. 人工催化鲤鱼产卵采用注射垂体提取物,而不是直接注射性激素的方法,理由是A.垂体提取物中含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使性腺发育和生殖细胞形成B.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只能口服不能注射C.过多的性激素会抑制鲤鱼下丘脑和垂体的相关功能,最终使性腺退化D.垂体提取物中含有生长激素,可以使鲤鱼生长加快,提前进入繁殖期16. 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既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又能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下列有关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在体液免疫过程中,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②病毒进入细胞之前,常由体液免疫降低病毒的感染力③在细胞免疫发挥作用后,常需要抗体来协助消灭抗原④体液免疫针对细菌病原体,细胞免疫针对病毒病原体A. ①④B. 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17. 下图表示机体的免疫反应清除抗原的过程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抗原刺激机体后,T细胞和B细胞会分化,但不会增殖B.浆细胞与效应T细胞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D.效应T细胞引起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18. 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A.通过肝脏可增加或减少血糖含量B.通过肺可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 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19. 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⑤胃中的牛奶⑥口服的肠道中的抗菌药物⑦肌肉注射青霉素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A.②③⑦B.①②③⑦C.①②③⑦⑧D.①②③⑥⑦⑧20. 将灵敏电位计的两极如下图所示分别置于膝跳反射反射弧中的a处外表面和b处内表面,图中ac=db,若在c、d两点同时对神经细胞给以能引起兴奋的刺激,则刺激后电位计指针偏转的情况及b处内表面的电位变化是A.先左后右,再向右;负→正→负B.先右后左,再向左;正→负→正C.先右后左,再向右再向左;正→负→正→负→正D.先左后右,再向左再向右;负→正→负→正→负二、双项选择21. 如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A.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与靶细胞相互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载体蛋白B.如果分泌细胞为甲状腺细胞,那么靶细胞可能为垂体细胞C.如果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那么此时的靶细胞可能是性腺细胞D.如果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为胰高血糖素,则靶细胞可以为肌肉细胞22. 如图为人体内肾上腺素合成的简化过程。
下列对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经口服的肾上腺素能够在人体内发挥正常功能B.外界温度下降会降低催化肾上腺素合成酶的活性,使肾上腺素合成和分泌减少C.垂体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调节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D.寒冷和低血糖刺激都可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23. 下面是一张生物概念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以是体温和渗透压B.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无关D.内环境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一样,其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是有限的24.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明显下降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25. 下图是闰绍细胞(一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参与调节的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运动神经元1兴奋时,通过闰绍细胞抑制自身的活动B.闰绍细胞兴奋时会抑制运动神经元2的兴奋性C.图示神经元之间的环状联系,是一种正反馈调节D.闰绍细胞通过递质使运动神经元1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三、填空题26. 糖尿病的形成有多种原因。
下图所示①、②、③是由三种自身免疫病引起的糖尿病,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所示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________ 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2)图中②所示的自身免疫病的患病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 ,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3)图中③所示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3与________ 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4)在上述三种自身免疫病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的是________ (填数字)。
有一种青少年型(Ⅱ型)糖尿病,经检查发现患者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正常,但患者仍表现出尿糖症状,该病的病因最有可能类似于图示中的________(填数字)。
27.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在神经系统正常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控制作用,根据对下一级神经元活动的影响,可以把突触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
下面图1和图2分别表示这两种突触作用的示意图。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递质合成后首先贮存在________ 内,以防止被细胞内其他酶系所破坏。
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递质释放,并与位于突触________(前/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在图1中,当某种递质与受体结合时,引起Na+大量内流,使后膜的电位逆转成________ ,从而发生兴奋,而在图2中,当另一种递质与受体结合时,却使Cl-内流,由于抑制了突触后神经元________(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产生,所以无法产生兴奋。
(2)不同麻醉剂的作用机理不同:有些麻醉剂属于递质拟似剂(能与受体结合,并且结合后产生与递质作用时类似的效果),有些麻醉剂属于受体阻断剂(阻碍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那么,递质拟似剂类的麻醉剂主要作用于__________________(兴奋性突触/抑制性突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