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科 人参
须
(支根 下的细 小根)
粗细均 匀、长
珍珠疙 瘩明显
短交 错 散乱
艼
不定根
枣核状
多数不 定根
移山参
二腿并 拢
毛毛艼
显微特征
木栓层 栓内层
树脂道 韧皮部 形成层
木质部
显微特征 淡黄白色
树脂道
树脂道
导管
草酸钙簇晶
草酸钙簇晶
1.树脂道碎片呈管状,内含黄棕色块状分泌物;
2.草酸钙簇晶,棱角尖锐; 3.淀粉粒众多,单粒类球形或复粒; 4.导管多网纹或梯纹,稀有螺纹;此外有木栓细胞等。
圆肩膀
芦碗
芦头 主根 支根
六五体形::灵芦、、笨珍(艼、珠须疙根、老瘩)纹、、嫩皮、、横须须根、顺
野山参
园参
园参、山参性状区别
山参 园参
芦体 腿
(根茎)(主根) (主根 下的支 根)
芦长 人字型 2个 碗密 圆柱形
短粗 圆柱形 2-4个 碗疏 纺锤形
皮纹
(主根上 的横纹)
细紧 紧 连续
粗糙 疏 粗 断续
红参、糖参经过煮,观察不到淀粉粒。
人参粉末树脂道
人参粉末簇晶
人参粉末导管
化学成分
1. 人参皂苷(ginsenosides)
• 达玛烷型四环三萜皂苷,为主要活性成分,如人参皂苷 Ra1、Ra2、Ra3、Rb1、Rb2、Rb3、Rc、Rd、Re、Rf、 Rg1、Rg2、Rg3、Rh1等。水解后产生人参二醇和人参三 醇,而不能得到真正的皂苷元。
2 .对中枢神经的作用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调节作用,能促进记 忆,提高学习能力。人参总苷Rb类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 作用,Rg类有兴奋作用。
3.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人参和人参皂苷对骨髓的造血功能有保护 作用,并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 用。人参和人参总皂苷无溶血作用,其中A型皂苷抗溶血作 用,B型和C型则有溶血作用。
附 注:
西 洋 参:又称“花旗参”,“洋参”,为五加科植
物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的 干燥根。主产于美
国北部及加拿大。我国华北、东北和山西栽培。
1.呈圆柱形或长纺锤形,表面淡棕黄色或类白 色,有横长皮孔及密集的环纹。
芦头大都除 去,无侧根 和须根。
2.质较坚硬,折断面浅黄白色,近形成层处 颜色较深,皮部散有多数红棕色小点。
采制
园参于9~10月间采挖6年的人参。 林下山参于7月下旬至9月果红熟时采挖,洗净。
加工品:
采制
生晒参:除去支根晒干;全根晒干称“全须生晒
参”;小支根及细根晒干称“白参须”。刮去外皮 晒干,称“白干参”。
红参:将园参剪去小支根,蒸透(3~6小时)后烘
干或晒干;剪下的支根和细根蒸后干燥者称“红参 须”。
R3O OH
• 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皂苷少数,苷H 元20为齐墩果酸,
如人参皂苷Ro。
红参特有成分:人参皂苷Rh2、20(R)-人参皂苷Rh1、
20(R)-人参皂苷Rg2,20(S)-人参皂苷 Rg3, 20(R)-原人参 R1O
三醇,挥发性成分人参炔三醇。 R2
化学成分
2. 糖类 人参多糖及单油中有β-榄香
1. 竹节芦:根茎在一定间隔处呈环节状突起,形如竹节,多在 根茎的中下部。
2. 二节芦:根茎上端形态是马牙芦,下段是圆芦或竹节芦者称 为“二节芦”。
3. 三节芦:同一个根茎上具有马牙芦、堆花芦、圆芦(或竹节 芦)者,称为“三节芦”。
4. 雁脖芦:根茎一般是直立的,因生长受阻等原因,从某部位 弯曲,形似雁脖,称为“雁脖芦”,也称“回脖芦”。
其主根圆柱形,根体上有 细纵纹、无环纹。根横切 面有同心型三生维管束。 无香气,味淡,久嚼有麻 舌感,有毒。
2.华山参根 为茄科植物华山参
Physochlaina infundibulris
的根。
无树脂道与草酸钙簇晶, 具生物碱反应,有毒。断 面黄白色,木质部有放射 状纹理,常冒充“红参”。
3.野豇豆根
功效
生晒参性温,味甘,微苦。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气, 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用于治疗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 食少,肺虚喘咳, 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赢,阳痿 宫冷,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
红参性温;味甘,微苦。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 用于治疗体虚欲脱,肢冷脉微,气不摄血,崩漏下血。
五加科植物人参(东北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的干燥根和根茎。栽培者为“园参”,播种在山 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 海”。
• 林下参:将人参的种子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让其自 然生长多年所 获得的人参。 • 移山参:将幼小的野山参移植于田间或将幼小的园 参移植于山野而成长的人参。
用量:3-9克。 另煎兑服;也可研末吞服,一次2g,一日2次。 不能与藜芦、五灵脂同用。
不良反应
大剂量口服人参粉,可出现玫瑰疹、瘙 痒、头痛、眩晕、体温升高等。出血为人参 急性中毒的特征。有病例误用人参后,曾出 现语言不清、恶心、呕吐、腹泻及水泡样丘 疹等。人参不宜用于实证、实热症及湿热壅 滞等证。体质壮实者或炎热天气均应慎用。
为豆科野豇豆Vigna vexillata植物的根。
根表面有显著纵纹,无横纹, 有豆腥气,根呈圆柱形,根 头残留木质茎,无芦碗。
4.土人参根 马齿苋科植物锥花
土人参Talinum paniculatum的根。
根端有残茎而无芦头、 芦碗,质坚实,断面平 坦,中央常有大空腔, 无树脂道。
野 山 参 伪 品 ( 拼 接 品 )
不相称,体形蠢笨。 5.疙瘩体:主根短粗,近似圆球状,支根两条以上,长短不匀
称,明显细于主根者。
• 野山参的支根———须
支根上生长的细根称为“须”或“须根”。老山参的 须根上具有小疣状物,俗称“珍珠疙瘩”。
皮条须:即山参的须根,粗细较均匀,细长,清晰而 不乱,柔韧而不脆,似皮条样,中下部缀有明显的“珍珠 疙瘩”。
• 野山参的不定根———艼
不定根,即根茎上长出的支根,俗称“艼”。 “枣核艼”:形状中间粗,两端细,呈枣核状。 “护脖艼”:根茎基部着生的不定根。 “掐脖艼”:两个不定根对生于根茎两侧。
不定根(艼)和根茎(芦),统称为“艼帽”。
• 野山参的主根———体
山参主根称为“体”,根据其形状可分下列几种体形: 1. 灵体:体态小巧玲珑,支根(腿)匀称,明显可分,多为两
3.气微,味微苦后甜。
化学成分 含皂苷6.4%-7.3%。分离得人参皂苷Ro、
Rb1、Rb2、Rc、Rd、Re、Rg1以及伪人参皂苷F11。 不含人参皂苷Rf
功效作用 本品性凉,味甘,微苦。能补肺阴、清
火、养胃生津。有镇静、抗惊厥、抗缺氧、抗应 激、免疫增强作用以及增加心肌血流量、降低冠 脉阻力、减少心肌耗氧量、抗心律失常等药理作 用。
阿嘎罗沉香Aquilaria agallocha Roxb.习称进口沉香。
产地
国产沉香(白木香)主产于广东陆丰、陆河、 鹤山、惠东等;海南,广西、福建亦产,主要 为栽培品。
1. 马牙芦:茎痕明显,稀疏而大,形如马齿状,多在根茎的
最上段。
2. 堆花芦:茎痕排列紧密,形如堆花,多在根茎的中段或上
段。
3. 圆芦:下段茎痕,因生长年久而长平,表面比较光滑,形
如圆柱,故名“圆芦”,多在根茎的最下段。
4. 线芦:根茎细长而较圆滑者称为“线芦”;较粗长而不太
圆滑者称为“草芦”。
根据根茎形态,可将根茎分为下列几种:
红
表面棕红色,半透明,有时有2~3条侧
参 根,细根多已除去,质硬脆,断面平坦,
角质样。气微香而特异,味甘微苦。
糖参
表面淡黄白色,上端 有较多断续环纹,全体 可见针痕,外皮较松泡, 表面常见糖样结晶。 断 面黄白色,疏松,有菊 花纹。气微香, 味较甜, 微苦。
枣核艼
芦碗
雁脖芦 铁线纹(主根)
腿(支根)
思考题
简述人参的来源、产地、采制、性状特 征、粉末特征及主要化学成分。
Thymelaeaceae
P182
沉香
Aquilariae Lignum Resinatum
来源
本品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Lour.) Gilg含有树脂的木材。----习称国产沉香、土沉香。
P188
五加科
Araliaceae
概述
本科约80属,900多种,分布于两半球热 带至温带地区。我国有23属,160多种,除新 疆未发现外,分布于全国。已知药用近100种。
该科药用植物甚多,如人参、西洋参、 三七、通脱木、五加等都是传统的药材。
人参
Ginseng Radix et Rhizoma
基源
• 在康熙二年(1663年)曾有人挖到过一棵净重20两(当时16两 为一斤)的老山参。
• 在1981年8月,吉林省抚松县北岗乡四名农民,用了六个多 小时挖出了一棵特大的山参,它已有百岁以上,重达 287.5克。这棵大山参外形美观,紧皮、细纹,参须上长 满匀称的珍珠疙瘩。从颅头到须根长54厘米。是我国现存 最大的一棵山参,目前陈列在人民大会堂的吉林厅中。
性状
生晒参:
1.主根呈圆柱形或纺锤形;
2.表面淡黄色或灰黄色,有 明显纵皱纹、横纹;下部 着生支根2~3条。
性状
生晒参:
3.根茎较短细(芦头),上有茎痕 (芦碗)数个,呈凹窝状,交互 排列;有时具细长横伸的不定 根(艼)。
4.全须生晒参的须根上有不明显 的疣状突起(珍珠疙瘩)。
4.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形成层环 棕黄色,皮部有多数黄棕色点状树脂道和多 数放射状裂隙。
烯(β-elemene)、人参炔醇(panaxynol)及多 炔环氧物人参氧炔醇(panaxydol)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