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谈高中语文写作教学

谈谈高中语文写作教学

谈谈高中语文写作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037-01
高考中作文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考前学生在这些年的长期努力,反映着学生平时语文学习的功底。

因此,要想在高考中有限的时间内写出一篇高质量的作文,工夫应在平时,这对于教师的作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指导学生提高写作水平也是当前高中语文课堂的主要任务。

对于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目标明确,突出能力培养
如果说作文有”秘诀”的话,那就是鲁迅先生所讲过的:”要多看、多想、多读、多写。

”因此,提高写作水平主要把握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在积累写作素材中提高综合能力;二是在勤奋训练中提高写作能力。

1.1 在积累写作素材中提高综合能力。

一篇优秀的作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高质量的作文需要学生有更多、更好的素材积累。

其中阅读是积累素材最好的来源。

加强阅读,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积累的素材越多,学生在写作时想象力就会越丰富,见解也会越深刻,文章就越有表现力和说服力。

1.2 在勤奋训练中提高写作能力。

再多的素材,再好的方法,再高的能力,不勤奋训练也是积累不出写作方法和水平的。

因此,在平
时的训练中要做到规范,力求准确不跑题,开好头结好尾,立意新颖,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不写错别字。

对作文的各种类型、文体等做专项训练,点式突破,不在于多而贵在于精,培养自己的写作强项。

这样坚持下去,写作能力在实践中就会不断提高。

2.让学生做好早期的写作练习
让学生加强阅读朗读的习惯,是练习写作的重点。

要知道读是写之源。

只有读得多了,记得多了,说得多了,到了要写的时候自然就会信手拈来,就像俗语说的一样:”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老师还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回答问题,以达到让同学们养成多说多思考的习惯。

还可以让学生多背诵一些课本上的优美文章,例如高中课文中的《荷塘月色》中就有很多对于景色的描写,如果能够记下来并加以运用,就能够在写作时下笔如有神了。

3.把生活经验巧妙地融合在写作中
写作来源于生活,如果能够把生活经验融入生活中去,巧借生活经验,就能够更好地表达出真实的想法和真实的感受。

这也是我们上面提到的一个重要问题。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生活经验的任用。

一直记得鲁迅先生的《故乡》中和闰土一起在雪天捕捉麻雀的情景,因为鲁迅先生把生活经验融入其中了,所以读起来就像是在看他们捕鸟一样,有点身临其境的感觉。

4.活用课堂知识,学以致用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去写作,而不是布置一篇作文,告诉怎么开头,怎么结束,仅此而已。

比如说老师在讲《背影》时,
可以重点强调朱自清写父亲翻过栅栏的场景,他写父亲背影中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平淡的语言,表达出淡淡的忧愁,那一个个小小的动作,都让人百读不厌。

5.开展创新写作技法训练
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有思想的写作、有内容的写作,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和写作技法。

首先,立意要精巧,要培养学生以敏锐的目光抓住那些看似平淡、平常,然而却寓意深刻、韵味无穷的小事,从小处着笔,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和普遍规律。

避免闭门造车、抄袭他人或作无病呻吟,而要以小见大,常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以触动情感,影响思想与生活,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可能就是一个典型,一声轻语、一次微笑,可能有着丰富的内涵,主题的深刻与否,往往取决于作者会不会发掘。

同样一个材料,开掘得好,便能成一篇立意深刻之作,开掘得不好,便会成平庸之作。

一般而言,高考作文在内容上的创新应侧重于立意的纵深和发掘以及选材的典型和新颖,从现象看到本质,见微知著,对事物的发展有预见性。

其次,拟题要新颖,学生可以引用或者化用大家所熟悉的歌词、俗语、影视剧名等作为文章的题目,例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引用或化用诗词名句,既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又蕴含深刻的双关含义;引用或化用大家熟悉、喜欢的歌名,活泼而有趣;引用影视剧名,新颖而别致;引用或化用经典名言,典雅而深刻。

这些标题,贴近生活,使人喜闻乐见,倍感亲切。

6.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从历年高考的高分作文来看,文章的成功源于作者的扎实的基本功和文章中体现出来的独特个性色彩。

一篇个性鲜明的文章就犹如夏日一股凉风,势必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所谓”个性”,《现代汉语词典》的说法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比较固定的特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

在写作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热情,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矫情。

”不难看出,语文课程标准主张在学生广阔而真实的世界里表现自我,塑造和发展个性。

7.引导学生融会贯通
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

”就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

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对所读之书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

作文时,才能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实践活动。

因此,必须处理好”教”与”学”、”动机”与”效果”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谙熟学生的写作实际水平,针对学生”不知道怎样写”的问题指点门径,力求做到一课一得。

总之,高中作文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运用之妙,存乎于心。

在作
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吸收以往的作文教学的精华,并适时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真正使高中作文教学的质量提高上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