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第五章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四、 建构主义学习观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提供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 1. 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 2. 注重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 3. 注重协作学习 (二)提供了多种具启示意义的教学模 式
1.抛锚式教学模式(Anchored instruction) 以问题为中心,将知识抛锚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 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抛锚式教学模式显著特点是:①学习与教学活动 应围绕某一个“锚(anchor)”来设计,所谓“锚” 指的是支撑课程与教学实施的支撑物,它通常是一个 故事、一段历险,或者是学生感兴趣的一系列问题情 境。②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内容包括有利于学生进行探 索、进而解决问题的丰富信息资源。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操作可分为五个阶段:第 一,教师介绍学习目的,呈现学习内容。第二,将不 同类型的“锚”呈现给学生。第三,识别问题、分解 问题,制定问题解决计划。第四,将学生分组,进行 问题解决。第五,教师进行整体评价。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兴起的背景
(一)哲学根源 (二)心理学根源 (三)技术根源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取向 分歧:知识是怎样建构的?世界是否可知? 知识是情境性的还是普遍性的?
(一)激进建构主义 radical constructivism的特征:一是突 出强调认识活动的建构性质,认为一切知识都 是由主体主动建构起来的;另一是对认识活动 的“个体性质”的绝对肯定。 (二)社会建构主义 social constructivism主张知识是在人 类社会范围里建构起来的,又在不断地被改造, 以尽可能和世界的本来面貌相一致。同时,社 会建构主义的另一核心与特色在于对活动的社 会性质的明确肯定,认为社会环境、社会共同 体对于认识活动有重要作用。
4. 主张将S-R公式改一、对已有学习理论的质疑与借鉴
(一)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质疑 1.“行为”真的是学习的焦点吗? 2.能以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学习规律去 推知儿童的学习规律吗? 3.学习过程真的仅是尝试错误吗? (二)对格式塔学习理论的借鉴 布鲁纳与完形心理学家都主张学习不是简单的在强 化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有机体积极主动 地形成新的完形或结构;与完形心理学不同的是,在学 习结果上布鲁纳用“认知结构”这一概念取代了完形心 理学的“完形”概念,从实质来看,“认知结构”与 “完形”是类似的,都是指反映外界事物整体联系和关 系并赋予其意义的一种模式。不过,在完形心理学的论 著中,“完形”概念较抽象、含糊;布鲁纳的“认知结 构”指科学知识的类目及其编码系统,它是明确清晰的; 对学习过程的看法不同。
(二)关于学习过程的观点 1.学习过程是类目化过程 2.发现学习是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 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 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 律 (1)发现学习的特点 ●发生较早 ●发现学习的内容是尚无定论的实际材料 ●学习的过程较为复杂 ●特别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认为从现象中 发现其原理原则,才是构成学习的主要条件
(三)社会文化取向 social cultural approach主张心理活动是和一 定的文化、历史和风俗习惯背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知识和学习都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的,不 同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知识的来源。这样,它着重研究 不同文化、不同时代与不同情境下个体的学习和问题 解决等活动的差别。 (四)信息加工的建构主义 information—processing constructivism 完 全接受了“知识是由个体建构而成的”观点,强调外 部信息和已有知识之间存在双向的、反复的相互作用, 新经验意义的获得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从而 超越所给的信息;而原有经验又会在此过程中被调整 或改造。
二、托尔曼的认知学习观
(一)托尔曼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 质疑 1.学习开始于一系列的盲目行为? 2.强化真是影响学习必不可少的重 要因素? 3.没有外显的行为改变,学习就没 有发生? 4. 行为的改变真是由于养成了行为习 惯之所致? 5.学习的实质是SR的直接联结?
(二)经典实验
托尔曼的潜伏学习研究成果
三、 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基本内容
(一)学习内容是相对的 (二)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 的过程 (三)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 (四)学习结果是围绕关键概念建构起网 络结构的知识 (五)学习是高度化了的社会行为 (六)影响学习的因素 (七)将学习分为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 (八)对迁移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观点
(三)主要观点 1.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 2.学习出现的原因是形成了认知地图 对走迷津的动物而言,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就是动物对迷津的表象或对迷津的内部表征; 对人类而言,认知地图是指个体表征现实世界中的 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内部表象。 3.潜伏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潜伏学习,指个体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学 习也会发生,只不过其结果不甚明显,是“潜伏” 的;一旦受到强化,具备了操作的动机,这种结果 才明显通过操作而表现出来。可见,潜伏学习的特 点有二:一是潜伏学习是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发生 的,故而学习的结果不太明显,是“潜伏”的;另 一 是 ,一 旦 受到 强 化 , 具 备了 操 作的 动 机 , 这 种 “潜伏”的学习结果就明显通过操作而表现出来。
(2)发现学习的优点 ● 发现法能提高学生的智慧潜能,培 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 发现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 ● 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的技巧 ● 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保持和提取 3.新知识学习过程的三个环节 布鲁纳认为,学习过程是知识的获得、 转换与评价的过程,换言之,学习包括三种 “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
三、意义学习论在教育上的应用 1.教学基本原则 ●逐渐分化的原则 ●整合协调原则 2.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四、简评 (一)对意义学习宜一分为二地看待 (二)同化理论初步揭示了意义学习的心理机 制 (三)为讲解式教学“正”了名 (四)宜灵活看待“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 原则 (五)“循序渐近”与“渗透、跳跃”要兼顾 (六)重逻辑思维,轻直觉思维 (七)重概念、原理与理智因素,轻感性知识 与情感因素
(五)学习的结果是形成良好认知结构
■良好的认知结构应具有4个特征: 第一,要有类似观念(即可利用性); 第二,要有相当的区分度(即可辨识性); 第三,要有相当的稳固程度(即稳定性); 第四,要有良好的结构性(即结构性) (六)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一种新颖的迁移理论 ◆认知结构指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是由外在知识内容 转化而来的。迁移发生就取决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可利用 性、辨别性和稳定性的程度。迁移的认知结构说认为,学习迁 移的发生并不是原有知识经验直接与新的“刺激——反应”成 分发生相互作用,迁移的发生是有媒介的,这个媒介就是认知 结构。新近学习对于迁移的作用是通过影响原有认知结构的有 关特征,从而间接引起迁移的发生。
3.接受学习一定是机械学习而发现学 习一定是意义学习吗?
(二)意义学习的过程与机制:同化论 同化的实质是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 知识或观念,建立实质的非人为的联系,进而被同化到已有认 知结构中来的过程。
(三)意义学习的类型 1.符号表征学习(representational learning) 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主要是词)代表什么意义。 2.概念学习(concept learning) 概念学习的实质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 (concept formation & concept assimilation) 3.命题学习(propositional learning) 命题以句子的形式来表述。命题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若干概 念之间的关系,即学习由几个概念联合所构成的复合意义。
第五章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派学习理论的早期观点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观 (一)经典实验
(二)基本观点 1.学习就是构造一种完形 (gestalt) 2.学习是由顿悟而实现的,顿悟 的实质是把握事物的本质,而不是无关 细节 3.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打破旧 的完形而建立新的完形
(三)简评 例子:1910年,一位学校视导员走访一个 班级,试图对这些学生聪明的程度做一番评估。 他问道:“一匹马有多少根毛?”一位男孩回 答道:“一匹马有132468218根毛。”视导员 问:“你是怎么知道的?”男孩说:“如果你不 信,可以自己去数。”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该 视导员在离开教室时对教师说:“我回去把这 个故事讲给同事们听,他们一定会喜欢听的。” 过了一年后,这位视导员又来到该教室,教师 问他,他的同事对这个故事有什么看法。这位 视导员说:“我是很想讲给他们听的,但我没 法讲,因为我忘记了这个男孩所讲的数字了。” (Wertheimer,1959)
(1)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 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 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 义。 (2)上位学习: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 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的观念包含于其下 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 一种上位关系。 (3)并列结合学习:当新概念或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 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时,它们之间可能存 在组合关系。这种只能凭借组合关系来理解意义的学习就是并列 结合学习 4.概念和命题的运用 5.问题解决与创造 (四)意义学习的条件: (1)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 (2)学习者要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适当观念
二、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核心内容
(一)学习的结果是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 所谓认知结构,就是指由个体过去对外界事物 进行感知、概括(即归类)的一般方式或经验所组 成的观念结构,它可以给经验中的规律以意义和组 织,并形成一个模式,它的主要成分是“一套感知 的类别”。认知结构的核心是一套类别以及类别编 码系统。 类别的内容: 有相似属性的对象或事物 归类的依据
四、对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简要评价
1.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