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5、成果展示交流。
主持人准备好台词,编排好展示程序,各组进行成果交流。教师予以点评、小结。
三、活动效果
通过这次活动,感到受益匪浅。不仅很好地煅炼了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明白了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既有《论语》,则有《孟子》。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史记》说: “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孔孟创立的儒家文化思想经历了2500多年,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可以称之为中华文化的基石。二千多年来,无论外来文化怎样的冲击,中华文化始终立在孔孟思想的根基上而不动摇。大唐盛世的开放,佛教文化的引入;元、清的覆国,边疆民族的入统;“五四”的批孔及新文化运动,中国革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再巨大的历史变革,孔孟思想这一基石始终承载着我们的民族,他是当今世界唯一的维护民族统一性的最长久的思想文化。这次活动让我们比较全面地了解孔子和孟子,走进这两位先贤的思想世界,亲身体验和了解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培养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从而综合提升大家的人文素养。
1、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必须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
这次活动有其特殊性:主题内容离学生生活的时代久远,学生在课内接触孔、孟的知识极少。学生搜集资料的渠道比较狭窄,尤其是农村的学生几乎只能靠教师提供一些资料。加之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较低,很多内容如果不借助参考资料,可能弄不明白。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指导作用尤为重要,必须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一、活动设计方案:
1、确定活动主题:
(1)明确活动的主题和内容。
(2)收集有关《论语》、《孟子》的重要篇目,力求比较全面了解人物。分类整理好孔子与孟子的有关资料。
(3)师生讨论后分组,推选出小组长。分组分工如下:
第一组、走近名人:
说说儒家文化代表人物孔子与孟子的人物生平。
第二组、点击名言:
背诵孔子与孟子的名言。
第三组、名人轶事:
讲述人物的故事、轶闻、趣事;
如“孟母三迁”;王顾左右而言他;出尔反乎;孔子孟子周游列国,孔子弟子介绍。
第四组、欣赏名篇:
选取熟知的孔子孟子文章进行欣赏
第五组、比读名人:
⑴《论语》、《孟子》比读。
《论语》、《孟子》都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后者较前者又有明显的发展。《论语》的文字简约、含蓄,《孟子》却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澎湃,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假如说《论语》给人的感觉是仁者的谆谆告诫,那么《孟子》给人的感觉就是侃侃而谈,对后世的散文写作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四、活动反思
(一)活动前的指导
活动前主要注重以下几点;
1、提高学生探究实践的兴趣。
2、教给学生探究实践的方法。
3、明确探究实践的目的和意义。
(二)活动过程指导
实施过程中主要注意了以下几点。
1、教给学生排除障碍的方法。
2、指导学生分工协作。
3、鼓励学生自信而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三)活动后的感悟
开展本次活动,我主要有以下几点深刻的体会:
2、安排好活动的时间:共三周时间。其中收集资料两周,整理资料,准备恰当的汇报形式4天,成果展示两课时。
3、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4、认真讨论,共同制定活动与评价方案。
二、活动过程:
1、制定活动计划。
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讨论,拟定小组活动计划,明确各自职责,并确定资料搜集的方式,安排好活动时间。教师对各组的活动计划予以及时指导,如有明显不当之处,即与学生一起商讨更正。
3、处理资料,整合信息。
学生将积累的资料分组集中,进行筛选。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研究资料的价值,考察其对学生的适宜度。
4、准备汇报材料,确立汇报形式。
各学习小组根据本组所取得的成果,自主设计成果交流的形式。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推选七位主持人(总主持人两名,其余五人可由组长担任。)然后由各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讨论决定成果汇报形式(如情景表演、演讲、解说、朗诵、展出等,不拘一格)。
2020年度信阳市素质教育成果评选活动参评作品
综合实践活动
走进儒家文化
姓名:**
单位:淮滨县**镇初中
学科:历 史
电话:13**
综合实践活动
走进儒家文化
河南省淮滨县**镇初中八年级(5)班
指导老师:**
活动设计目的:
1、能够结合社会背景评价人物,客观的认识儒家文化在我国各历史时期的巨大影响。亲身体验和了解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
2、搜集资料,采集信息。
各组按照活动内容,多方面获取第一手资料。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尤为重要。一是因为教师提供的书籍和网上下载的内容文字浩繁,学生又只能利用课余时间阅读,阅读量难以达到要求;二是由于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不强,很多原文即使有白话解说,也很难读懂。为此,教师首先应尽可能多的熟悉资料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查阅和作笔记。
⑵孔子、孟子比较:
可以从生活时代、政治主张、文章特点风格等方面比较。
例如:孔孟思想比究。
结合收集的资料,就下面选题进行专题发言:
孔子心目中的理想君主、孔子谈孝道、孔子对富贵的态度、孔子怎样评价自身、孟子心目中的理想君主、孟子谈治理百姓、孟子对当时统治者的态度、……
孟子的性善、“仁”──孔子思想的核心、“礼”──孔子思想的保守方面、“知”──孔子思想的精华、……
2、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活动开展之初,学生感到最大的困难是资料匮乏。要指导学生有创新意识,尝试用各种方法去收集信息资料,包括向家长、老师请教、图书室、互联网等。但按照教师指导的方法采集信息后,大量的资料又使学生觉得无所适从,理不出个头绪。这时候,教师应鼓励学生讨论整合资料的方法。整合后的信息要作为成果展示出来,又是一个难点――以前的很多综合性学习活动展示,学生有说有讲、有唱有跳,形式丰富多彩。本次活动的成果以文字资料和图片为主,学生的展示也是以说为主。因此,展示内容的生动性、通俗性非常重要,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也必须把文字组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2、了解孔子孟子的生平,思想主张和其在世界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
3、学会查找资料,培养收集、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4、通过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口语活动,锻炼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活动参加人员:
马集中学八(5)班全体同学
主持人:张亚莉、徐明华
各学习小组组长:吴燕南、鲁海云、陈思、方月、曹法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