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徐州工程学院试卷1

徐州工程学院试卷1

徐州工程学院试卷—学年度第学期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卷类型考试形式考试时间分钟命题人年月日使用班级教研室主任年月日教学院长年月日姓名班级学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总分10 20 30 25 15 100得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1、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缘于()。

A.实事求是B.反对左倾教条主义C.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D.反对右倾投降主义2、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A.政治斗争B.武装斗争C.合法斗争D.秘密斗争3、在中国大陆,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A.新中国建立B.全国大陆地区的解放统一C.土地革命运动的完成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4、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高水平的国内生产总值B.高速发展的国民经济C.科学技术D.高素质的劳动者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最核心的是坚持()A.社会主义道路B.共产党的领导C.人民民主专政D.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6、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A.敌我矛盾B.人民内部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7、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一原则的含义是指()A.既要防止收入过分悬殊,又要防止平均主义B.既要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C.既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要提倡先富帮后富D.人民生活水平既要不断提高,又要依法纳税8、我国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它们的核心内容都是坚持( )A.工人阶级的领导B.以工农联盟为基础C.四项基本原则D.一切权力属于人民9、十六大提出的“四个尊重”中,核心是( )A、尊重劳动B、尊重知识C、尊重人才D、尊重创造10、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实现共产主义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有丰富内涵()。

A.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B.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C.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D.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E.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的两层含义是()A.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B.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C。

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需要通过改革开放以效仿资本主义D.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需要加快向共产主义社会发展E.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不可学习借鉴资本主义的经验。

3、“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指是否有利于()A.巩固社会主义制度B.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C.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D.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E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4、列关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选项中,正确的有()A.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国出现了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B.集体经济、混合经济都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C.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D.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E.要努力寻找能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5、我国民主党派的参政作用表现在( )A.参与国家政权,到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B.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C.参加政府,成为执政党之一D.参与管理国家事务E.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6、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是因为( )A.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有反作用B.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互为条件的,相互促进的C.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发展的基础,精神文明又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D.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7、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主要方面有()A.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B.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C.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D.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

E.民主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结果8、平共处五项原则是( )A.一个有机的整体B.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基础C.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D.当代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9、新的社会阶层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包括()A.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B.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人员C.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D.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10、坚持、加强党的领导,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保证,原因是,坚持党的领导()A.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B.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C.才能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D.才能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协调各方面的关系E.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完成统一大业三、简答题(共5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联系。

2、简述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内涵及相互关系。

3、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什么?4、"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5、我国建立和谐世界的崇高目标应采取哪些对策?四、论述题(共2题,共25分)1、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及其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

2、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要在20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总体小康建设成为更高水平的、更加全面的、发展相对平衡的小康社会。

请联系实际指出我党提出20世纪头20年把总体小康建设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依据是什么?五、材料分析题(共1题,共15分。

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原定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种增长主要是依赖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的。

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两番,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我国单位GDP消耗的资源能源数量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按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单位资源的产生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

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美国的2.1倍,印度的1.65倍,是世界上单位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

而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比较贫乏,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25%,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不平的50%,石油人均占有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

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形势十分严峻,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材料2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说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资源挑战,这对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了何种要求?(2)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试卷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2345678910C BD C B D B D A C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2345678910ABC D AB CDE ACDE DE ABCD ABCD ABCD ABCD ABCDE三、简答题(共5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2、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统一体。

(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2)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3)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3、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是改革的目的,也是稳定的保证,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

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4、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创造性的把和平共处原则运用于解决国内问题。

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时机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第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第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5、第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第二,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第三,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第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四、论述题(共2题,共25分)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①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这个根本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的基本问题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③科学发展观回答的基本问题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提出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