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飞行程序设计大纲

飞行程序设计大纲

《飞行程序设计》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飞行程序设计》课程代码:0800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飞行程序设计》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交通运输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专业课,是本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空域规划和设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课程。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上掌握以NDB、VOR、ILS等设备作为航迹引导设备时,离场程序、进场程序、进近程序、复飞程序和等待程序,以及航路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目视与仪表飞行程序设计的有关知识,使之能独立完成有关机场的飞行程序设计和优化调整。

二、课程设置目的与基本要求了解飞行程序的总体结构、设计方法;了解飞行程序的分类原则;掌握飞行程序设计的基本准则;能够独立完成有关机场的飞行程序设计和优化调整。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如下:1.了解飞行程序的基本结构和基本概念。

2.了解终端区内定位点的定位方法、定位容差和定位的有关限制。

3.了解离场程序的基本概念,掌握直线离场、指定高度转弯离场、指定点转弯离场和全向离场的航迹设计准则、保护区的确定方法、超障余度和最小净爬升梯度的计算方法,以及相应的调整方法;4.掌握航路设计的国际民航组织标准和我国的标准;5.掌握进近程序各个航段的航迹设置准则;6.掌握各种情况下,进近程序各个航段保护区的确定原则;7.掌握进近程序各个航段超障余度和超障高度的计算方法;8.掌握进近各个航段下降梯度的规定,以及梯度超过标准时的调整方法。

9.掌握基线转弯程序的基本概念,出航时间的确定方法,保护区的确定原则,超障余度和超障高度的计算方法;10.掌握直角航线的基本概念,出航时间的确定方法,保护区的确定原则,超障余度和超障高度的计算方法;11.掌握ILS进近的基本概念,精密航段障碍物评价方法,以及超障高度的计算方法;12.了解等待程序的基本概念,掌握保护区的确定方法,以及超障余度和超障高度的计算方法;13.了解区域导航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

三、与本专业有关课程的联系学习本课程必须具备有领航学、航空气象学、飞机电子系统和飞行组织与实施的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序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引进近程序的概念和设计方法;定位点及定位容差的确定;最低扇区高度的概念、扇区划分的原则。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飞行程序的组成及设计的基本步骤(重点)识记:飞行程序的组成结构理解:飞行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二)、飞行程序设计的基本参数(一般)(三)、终端区定位点及定位容差(重点)识记:定位点的有关概念;应用;定位容差的确定方法定位的有关限制(四)、最低扇区高度(MSA)(重点)识记:扇区中心的确定和扇区的范围;应用:最低扇区高度的计算方法第二章离场程序设计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离场程序的类型、离场的形式等基本概念,掌握仪表离场程序航迹设置准则,保护区的确定原则,超障余度和最小净爬升梯度的计算方法,以及有过高障碍物时的调整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直线离场程序设计(重点)识记:直线离场航迹设置准则应用:直线离场程序设计计算(二)指定高度转弯离场程序设计(重点)识记:指定高度转弯离场保护区的确定原则理解:OIS面的作用、空间范围和梯度应用指定高度转弯离场程序设计计算(三)指定点转弯离场程序设计(次重点)理解:指定点转弯离场保护区的确定原则应用:指定点转弯离场程序设计计算(四)全向离场程序设计(一般)理解:全向离场保护区的空间范围应用:全向离场超障余度和最小净爬升梯度的计算第三章航路设计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国际民航组织关于VOR航路、NDB航路保护区的确定原则、超障余度和超障高度的计算方法,以及我国的相应规定。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ICAO VOR航路直线和转弯保护区(次重点)理解:ICAO VOR航路直线和转弯保护区的确定原则应用:ICAO VOR航路直线和转弯保护区超障余度和最低航路高度的计算(二)ICAO NDB航路直线和转弯保护区(次重点)理解:ICAO NDB航路直线和转弯保护区的确定原则应用:ICAO NDB航路直线和转弯保护区的超障余度和最低航路高度的计算(三)我国对航路保护区的规定、超障余度和最低航路高度的计算(重点)理解:我国航路保护区的确定原则应用:我国航路保护区超障余度和最低航路高度的计算第四章直线进近程序设计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进近程序各个航段的作用,以及设计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掌握各个航段航迹设置准则,保护区的确定原则,超障余度和超障高度的计算方法,以及有关的调整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航迹设置(重点)识记: 进近各个航段航迹对正、航段长度的确定准则(二)保护区(重点)识记: 进近各航段保护区的划设准则应用: 进近各航段保护区的划设方法(四)超障余度和超障高度(重点)应用: 超障高度/高(OCA/OCH)的计算及下降梯度的限制(四)下降梯度和梯级下降定位点(重点)识记:各个航段下降梯度的规定,梯级下降定位点的定义;理解:梯级下降定位点的设立对降低超障高度的作用;应用:梯级下降定位点设定方法。

(五)复飞程序设计(重点)识记:复飞程序的类型(记识);理解:复飞航段各个阶段航迹的确定、保护区的划设准则应用:复飞航段各个阶段划保护区的设方法、障碍物超障余度的检查和相应的调整方法(应用);第五章反向程序设计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反向程序的类型、应用范围和使用限制。

掌握基线转弯程序航迹设置准则,保护区的确定原则,出航时间、超障余度和超障高度度的计算方法。

了解45°/180°程序转弯和80°/260°程序转弯航迹设置准则,保护区的确定原则,出航时间、超障余度和超障高度度的计算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基线转弯程序设计(重点)识记:反向程序的类型、应用范围和使用限制理解:基线转弯程序中起始进近航段保护区的确定原则保护区的确定原则应用:基线转弯程序中起始进近航段保护区超障高度的计算中间进近航段基线转弯程序中出航时间的确定方法(二)45°/180°程序转弯程序设计(一般)识记:45°/180°程序转弯程序保护区的确定原则(三)80°/260°程序转弯程序设计(一般)识记:80°/260°程序转弯程序保护区的确定原则第六章直角航线程序设计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直角航线程序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掌握直角航线程序航迹设置准则,保护区的确定原则,出航时间、超障余度和超障高度的计算方法。

了解等待航线的设计准则。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特点、应用范围、进入方法和使用条件(次重点)识记:直角航线的进入方法、应用范围和使用限制(二)直角航线模板的确定原则(重点)应用:直角航线模板的画法(三)各种情况下直角航线起始进近航段保护区的确定原则(重要)应用:直角航线程序中起始进近航段保护区的确定原则、超障高度的计算中间进近航段保护区的确定原则、超障高度的计算(四)等待航线保护区的确定原则和超障余度、最低等待高度的计算(重点)应用:等待航线程序中保护区的确定原则和超障余度、最低等待高度的计算第七章ILS精密进近程序设计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ILS精密进近程序的结构、ILS地面系统的组成和布局、精密航段的范围、障碍物评价的方法、超障高度的计算方法,起始进近航段、中间进近航段设计准则与非精密进近之间的差异,以及航向台偏置和下滑台不工作时,各个航段设计准则的变化。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精密进近程序的特点及ILS系统设备安装要求(一般)记识:ILS地面设备的组成和空间布局要求(二)附件14面、基本ILS面及OAS面(次重点)应用:附件14面、基本ILS面及OAS面的结构与应用结构(三)精密进近航段内障碍物的评估方法,以及OCA/OCH的确定方法(重点)应用:精密进近航段内障碍物的评估方法(四)精密进近航段后的复飞保护区确定准则,超障余度的计算(次重点)应用:精密进近航段内复飞障碍物的界定方法,当量障碍物的计算方法(五)Ⅰ类ILS系统中下滑台不工作时,程序设计有关规定的变化(次重点)记识:ILS进近程序中,起始进近航段、中间进近航段与非精密进近的差异(六)Ⅰ类ILS系统航向台偏置时程序设计准则的有关变化(次重点)识记:Ⅰ类ILS系统航向台偏置的有关限制第八章推测航迹程序设计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推测航迹程序的特点,掌握ILS推测航迹程序设计的相关规定。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推测航迹程序的特点、类型和结构(一般)(二)ILS推测航迹程序中“U”型程序和“S”型程序对航迹设置的限制(重要)识记:“U”型程序对IAF位置的要求()(三)“U”型程序和“S”型程序保护区的确定准则(重要)识记:“U”型程序影响起始进近航段第一段航迹的因素,各种条件下第一段航迹对正、航段长度的规定应用:“U”型程序保护区的确定原则“S”型程序保护区的确定原则第九章区域导航程序设计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区域导航的基本概念,掌握VOR/DME区域导航程序的设计准则和有关规定。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区域导航的基本概念(一般)(二)区域导航进近程序设计准则(重点应用)(三)区域导航复飞程序设计准则(重点应用)(四)区域导航离场程序设计准则(重点应用)(五)区域导航等待程序设计准则(重点应用)第三部分课程实践内容与要求要求学生在学习第二部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将所学理论熟练应用于实际,能够解决给定条件下保护区的确定、超障余度的计算、超障高度的计算、下降梯度的检查。

在有过高障碍物无法满足设计准则要求时,能够应用进行必要、合理的调整。

该实践内容考核合并在理论考核中。

第四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的表述本大纲在列出课程考试内容的基础上,对各章节规定了考试目标。

识记性的内容通过填空、选择、简答的形式进行笔试。

应用部分的考核包括对航迹对正、航段长度、保护区确定准则、超障余度和超障高度的有关规定和计算。

二、教材1.指定教材:《飞行程序设计》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2.参考教材:国际民航组织8168文件,附件14。

三、自学方法指导学习过程中,应根据航迹→保护区→超障余度和超障高度→梯度→调整这样一条主线,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通过不同类型程序设计准则的对比从而形成飞行程序设计各种准则、规范的正确理解。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本课程共3分(含实践)助学学时54如下:模块课程内容助学时间1 序论22 离场程序设计103 航路设计44 非精密直线进近程序105 非精密基线转弯程序设计66 非精密直角航线程序设计67 ILS精密进近程序设计88 推测航迹程序设计49 区域导航程序设计4五、关于命题和考试的若干规定1.本课程中各章各知识点都是考核的内容,试题要覆盖各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对重点章节要加大覆盖密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