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程序设计2
第四节 最低扇区高度(MSA)
最低扇区高度也称扇区最低安全高度,是紧急情况下 所在扇区可以使用的最低高度。它也是确定仪表进近 程序起始高度的一个依据。每个已建立仪表进近程序 的机场都应规定最低扇区高度。 一、扇区的范围及划分方法 1.扇区必须以用于仪表进近所依据的归航台为中心, 46km(25NM)为半径所确定的区域内。 2.扇区的划分通常与罗盘象限一致,即根据0°、90°、 180°和270°向台磁航向分为四个扇区。 3.如果由于地形或其他条件,扇区边界也可选择其他方 位使之取得最好的最低扇区高度。 4.在每个扇区的边界外有一个9km(5NM)的缓冲区。
第三节 终端区定位点及定位容差
定位点是指利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导航设备确 定的地理位置点。 定位点在飞行程序中起着控制航空器位置的重 要作用,其定位精度对飞行程序的安全性和可 靠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程序设计时,必须确定和检查各定位点的定 位误差范围,以确保其不超过规定的标准。
第三节 终端区定位点及定位容差
一、定位方法及定位容差
(一)飞越导航台的定位容差区 1. 飞越 VOR
(一)飞越导航台的定位容差区
2.飞越NDB
(一)飞越导航台的定位容差区
3. 飞越指点标
(二)交叉定位定位容差
交差定位就是通过测定航空器与两个或两个以 上导航设备的相对方位或距离来确定航空器的 位置。 交差定位定位容差的大小决定于提供定位信息 的导航系统使用的精度。 决定系统精度的参数为:地面设备容差,机载 接收系统容差和飞行技术容差。 根据导航设备在定位时所起的作用,其交叉定 位的误差可分为:航迹引导误差和侧方定位误 差。
(二)交叉定位定位容差
NDB:NDB台的航迹引导精度由以下三个参数组成: a) 士3°地面设备; b)±5.4°机载设备; c) 士3°飞行技术容差。 取以上三个数值的平方和根,即得 NDB 台的航迹 引导容差±6.9°。
(二)交叉定位定位容差
ILS航向台:ILS航向台的航迹引导精度由以下三 个参数组成: a)±1.0°地面监测设备容差包括波束 弯曲; b)±1.0°机载设备容差; c)±2.0°飞行技术容差。 取以上三个数值的平方和根,即得ILS航向台的 航迹引导容差±2.4°。
第四节 最低扇区高度(MSA)
二、最低扇区高度的确定 各扇区的最低扇区高度等于该扇区及其相应缓冲区内最高 障碍物的标高加上一个超障余度( MOC ),然后以 50m (或 100ft )向上取整。平原机场 MOC 为 300m ;山区机场的 MOC 应 予以增加,最大增加至600m。 三、相邻电台使用联合扇区 如果一个机场使用一个以上导航台作为归航台进行仪表进近程 序设计,则应分别以这些导航台为中心,画出扇区图并计算最 低扇区高度。如果不同扇区中心的导航台相距在9km(5NM) 以内,则以这两个导航台为中心的扇区可以合并。合并后的最 低扇区高度应该取每个导航台相应扇区的最低扇区高度中的最 大值。 对于以同一导航台为中心建立的两个相邻扇区,如果其最低扇 区高度(取整前)相差小于等于100米,这两个扇区可以合并。 取较高的最低扇区高度作为合并后的最低扇区高度。
二、定位点对定位方法和定位容差的限制
(一)使用交叉定位时,对导航台位置的限制 1.VOR/VOR :当使用两个 VOR 导航台交差定位时,对两个 导航台与定位点的连线所构成的夹角应在30°~150°。 2.NDB/NDB :当使用两个 NDB 导航台交差定位时,对两个 导航台与定位点的连线所构成的夹角应在45°~135°。 3.VOR/DME或NDB/DME :当使用 VOR导航台(或 NDB )与DME 距离弧交差定位时,VOR(或NDB)台与定位点的连线和DME 台与定位点的连线所构成的夹角应在 0°~ 23°或 157°~ 180°。 4. 当VOR和DME合装为一个导航台时,在一个给定高度上, 有最小可用地面距离的限制。 如当飞行高度为4000米时, 最小可用地面距离为5750米。
(二)交叉定位定位容差
2. 提供侧方定位的导航台的精度: 提供侧方定位的导航台的总容差与提供航迹引导导航台 的总容差的差别在于侧方台总容差中不考虑飞行技术 容差。根据前面所给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各种导航 设备的侧方定位容差: VOR ±4.5°; NDB 士6.2°; ILS航向台 ±1.4°。 3. DME 。 DME 设备的测距精度为:士( 4.6km ( 0.25NM ) 十 1.25 % D),其中 D为地面设备天线至机载设备天线 的距离。这个精度数值是总的最小精度、监视容差和 飞行技术容差的平方和根(RSS)。(二)定位点对 Nhomakorabea位容差的限制
1. 起始进近定位点和中间进近定位点:符合要求的起始 或中间进近定位点,其定位容差必须不大于士 3.7km (±2.0NM)。 2.当FAF是一个VOR、NDB或VOR/DME定位点时,则中间进 近定位点定位容差可以增加至不大于定位以后相应的 起始或中间航段长度的士25%。 3.非精密进近的最后进近定位点。适于用作FAF的定位 点,距着陆道面的距离不大于19km(10NM),并且在 飞越FAF的高度上的定位容差不超过±1.9km(1.0NM)。 4.复飞定位点:当复飞点位于VOR、NDB或指点标上空时, 其定位容差可忽略不计。
(二)交叉定位定位容差
1. 提供航迹引导导航台的精度: VOR:VOR台的航迹引导精度由以下四个参数组成: a) 土3.5°地面系统容差或由飞行 测试而定; b) ±1.0°监控容差; c) 士2.7°接收机容差:和 d)士2.5°飞行技术容差。 取以上四个数值的平方和根即得 VOR 台的航 迹引导容差±5.2°。
第四节 最低扇区高度(MSA)
4.以VOR/DME或NDE/DME为中心的扇区,可在扇区内另 外规定一个圆形边界(DME弧),将扇区划分为分扇区, 在里面的区域使用较低的MSA。使用的DME弧应选择在 19和28km(10和15NM)之间,以避免使用的分扇区太 小。分扇区之间的缓冲区宽度仍使用9km(5NM)。
一、定位方法及定位容差
1. 终端区内定位点可以采用飞越导航台、双台交叉
定位和雷达定位三种方法进行定位。 2. 定位容差区:由于地面和机载设备的精度限制, 以及飞行员的飞行技术误差,航空器在定位时可 能产生的偏差范围。 3. 定位容差区沿标称航迹的长度称为定位容差。从 进入定位容差区的最早点到标称点量取的长度为 d1;从标称点到飞出定位容差区的最晚点量取的 长度为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