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意象及表现手法

诗歌意象及表现手法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绿杨陌上多别离。(温庭筠)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郑谷 《柳》)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 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无名氏《送别》) 唐朝,折柳送别更是盛行,长安灞桥,专门种植 了许多杨柳,供人们离别时候攀折。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周
表现手法
1、比兴/用典/对比 2、衬托:以动衬静 、以声衬寂 、以明衬暗、以乐景衬 哀情 写景方法:衬托渲染 联想想象 3、虚实结合 / 联想和想象运用修辞 /侧面虚写 / 曲写(对写): 如以对方写自己(委婉含蓄) 色彩搭配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诗画结合 4、渲染/烘托 高低远近 动静明暗 虚实结合 点面结合 5、白描/细节描写 工笔细描 粗笔勾勒 乐景写哀 哀景写乐 6、象征/托物言志 7、情与景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入景、景 中含情、直抒胸臆 8、侧面描写:如视觉、触觉、听觉、嗅觉 9、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10、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写实和夸张
总结解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手法。 3、这种手法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怎样 的感情。
课堂练习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 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 要分析。(3分) 明确: (步骤一)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 点是借景抒情。 (步骤二)诗人借助对“青苔”、“虹 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 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步骤 三)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6
梧桐
凄凉悲伤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 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长信秋词》 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 的氛围)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 更后。(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 《更漏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 《声声慢》)
1
月亮
弟》)
思乡怀人 烘托情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
《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
2
菊花 傲霜坚强 隐逸高洁 清高脱俗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 《离骚》) 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高尚、纯洁
悲凉伤感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 《登高》)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 元 《江水》) 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李端 《送客赋 得巴江夜猿》)
17
冰雪
晶莹剔透 心志忠贞 品格高尚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宋张孝 祥《念奴娇》)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20
羌笛
凄切孤苦 边塞离愁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 《凉州词》)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 满地。(范仲淹《渔家傲》) 中军置酒宴宾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 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学习目标
1 2 3 4 回顾诗歌的艺术手法的类别 了解诗歌艺术手法题的设题方法 学习诗歌艺术手法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规范解答艺术手法类的诗歌鉴赏题
1 表达方式 艺 术 手 法
2 表现手法
3 修辞方法 4 结构技巧
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 间接抒情: 1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 2 借事抒情/即事感怀 3 托物言志 托物寓理 4 借古讽今 借古喻今 咏史言志 借古鉴今 借古抒怀 怀古伤今 5 用典抒情 描写:白描/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
如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由“竹林”、“孤 琴”、“长啸”、“明月”等意象构成了清幽绝 俗的意境。 陶渊明《归园田居》描绘出清新自然,安谧美好 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作者淡泊宁静的心情就蕴 含其中。这种包含着作者感情的场景,就构成了 这首诗的意境。
古典诗词中的意象,一般有相对固定的寓意, 如“梅”是“孤傲”、“寂寞”、“孤芳自赏”、 “高洁”的代名词;“蝉”是“惜时光”、“痛 别离”、“苦远游”、“感身世”的同义语。熟 悉这些经典意象对于我们理解鉴赏诗歌意义重大。
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 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 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 莎行》以杜鹃鸟的哀鸣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 情思。)
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 如归。(范仲淹)
例题分析1
早 行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陈与义
参考答案: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 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 孤独寂寞(步骤三)。
结构技巧
诗歌常见的技巧: 首尾照应 过渡 开门见山 铺垫 层层深入 伏笔 先总后分 照应等 先景后情 卒章显志
设题方法
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 现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怎样的效 果? 3、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4、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 XX这 一手法的?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陈亮《梅花》严寒 中最先开放的特点,敢为天下先的品质)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纯 净洁白,因风布远,香色俱佳)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 愁何。(杜甫《江梅 》)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 梅》清高守节,决不附应流俗)
7
芭蕉
凄凉之音 孤独忧愁 离情别绪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葛胜仲《点绛唇 县斋 愁坐作》 )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吴文英《唐多令》)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 心,舒卷有舍情。(李清照)
8
柳枝
惜别之情
思亲之意
怀乡之思
使别离蒙上悲切忧伤痛苦迷茫的情调,尽管春光 无限,也会黯然伤神。“杨柳岸”成了凄苦离愁 的地方,“烟柳断肠处”道明柳的意境就是凄婉 哀怨。
9

餐风饮露
品行高洁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 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 我亦举家清。(李商隐《蝉》) 得饮玄天露,何辞高柳寒。(刘删《咏蝉诗》)
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戴叔伦《画蝉》)
12
杜鹃
“望帝啼鹃”哀怨凄悲 “不如归去”乡愁思归
邦彦),表面是爱惜柳树,深层的却是感叹人间 离别频繁,情深意挚,耐人寻味。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戎昱《途 中寄李二》 ) 年年柳色,灞桥伤别。(李白《忆秦娥》)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 经攀折,憔悴楚宫腰。”当年幼柳的嫩枝,如今 都已成了衰飒垂老的古柳了,真是历尽沧桑,令 人触目伤怀,词人写折柳送别的人间悲剧,一个 “几”字,把多少人、多少代的共同悲哀一笔写 尽了。
3
4
松柏
傲霜斗雪 孤直耐寒
坚贞不渝
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刘禹锡)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李白《赠书侍御黄 裳》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 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勉 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 高洁的品质。)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 更后。(徐再思〈双调水仙子 夜雨〉以梧桐叶落 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 《长恨歌》)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 《相见欢》)
课堂 练习
除 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第三句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第三句采用曲写 (对写)/ 侧面虚写的写法 (步骤 一) 。 诗句不直接写自己思念故乡,而写故乡的 亲人在这除夕之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这 其实正是写诗人自己思念故乡和亲人(步骤 二) 。 这样写,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委婉 含蓄,更显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步骤三) 。
18
沙鸥
清新明快
飘零伤感
舍南舍北皆春水,单见群鸥日日来。(杜甫《客 至》)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19

愁思绵绵 情丝不绝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虞美人》)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踏莎行》)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相见欢》) 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 城子》)
修 辞 手 法
01、比兴:渲染或导引 02、比喻:突出、化虚为实 03、比拟:形象生动 04、对偶:整齐含蓄 05、对比:鲜明突出 06、用典:言简意丰耐人寻味 07、双关:含蓄委婉、趣味 08、夸张:浪漫、突出醒目 09、借代:简练含蓄 10、互文:言简意赅 11、反问 设问:承启深化、强调 12、反复:强调突出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 此情难寄。(晏殊《清贫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