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姓氏源流焦(Jiāo)姓源出有四:1、上古神农氏后裔,以国为姓。
据《通志·氏族略》、《广韵》及《史记》所载,西周初周武王立国之后,封神农氏后代裔孙于焦,建立焦国(在后世的陕州东北百步之遥的焦城),春秋时被晋国所灭,其后代以国为姓,遂为焦氏。
2、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
据《广韵》所载,周朝时,有王室同姓诸侯国焦国(故城在今河南省陕县南二里之焦城),后被晋国所灭,原焦国王族之后遂以国名为姓。
3、系自姜姓,以地名为氏。
春秋时许灵公(即姜宁,为春秋诸侯国许国君主:前581年─前547年)迁焦,其后以地名为氏。
4、出自他族改姓:①据《通鉴》所载,南安焦姓出自氐人;(两晋、十六国时,氐人曾建立“仇池”、“前秦”、“后凉”政权。
)②据《华阳国志》所载,南中夷四姓有焦,别为一派;③西夏人中有焦姓;④清满洲八旗姓党佳氏,后改为焦;今满、土家、蒙古、布依等民族均有此姓;⑤根据《华阳国志》上记载,古代南中夷(今四川省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两省)少数民族中有焦姓,另为一派。
得姓始祖:焦伯:神农氏的后裔。
焦氏的得姓早在周朝之时,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华夏古老姓氏之一,也是南夷的大姓之一。
周朝初年,周武王大肆分封诸侯,除分封有功之臣及王族外,还分封前代圣贤之后,经查访,他找到神农氏的嫡系后裔,就将其封于焦,建立焦国,因其为伯爵,故世称焦伯。
春秋时,焦国被晋国所吞并,其后子孙即以故国为氏,称焦姓。
他们尊焦伯为焦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始建于西周初年的焦国,春秋时灭于晋,于是子孙纷纷出奔,或北渡黄河进入山西,或西徙陕西,或向东北方向的河北、山东播迁。
先秦时期,焦姓人于史书不显,表现得较为沉寂。
西汉时,见诸史册之焦姓除梁(今河南省商丘)人焦延寿外,还有在《田延年传》中稍微提了一下的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富人焦氏。
东汉时,入载史册之焦姓有焦触、焦和、焦永,还有庐江(今属安徽省)人焦仲卿,曾任河东太守的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焦贶。
这些资料表明,此际焦姓除继续繁衍于北方外,已有焦姓人在长江以北之安徽,长江以南之浙江等地定居。
繁衍于北方的焦姓,逐渐发展成为河北中山(今定州)、广平(今鸡泽东)以及陕西冯翊等地的望族。
魏晋南北朝时,有河东(今山西省夏县)人焦先,梁人焦宝愿,安定(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人焦嵩,南安(今甘肃省陇西)人焦遗、焦楷父子以及氐人改为焦姓的焦明、焦度父子。
说明此际社会动荡造成焦姓南迁外,更多的焦姓经陕西避兵火于宁夏、甘肃一带。
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使上述焦姓之郡望繁衍更胜。
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以及五代十国虽造成焦姓人口锐减,但其繁衍播迁却是呈小规模、无序的播迁,原因是藩镇割据或各国分立,天下乌鸦一般黑,哪里还有战火不焚烧的净土。
宋靖康之耻后,焦姓避居江东,繁衍于今安徽、江西、江苏、浙江一带,宋理宗时,有焦炳炎由安徽宣州迁居浙江嘉兴。
宋末元初,焦姓又不得不播迁于更广泛的南方其他诸省。
明初,山西焦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河南、山东等地。
明清之际,焦姓人家大量出现于江南各地,同时人才辈出,声誉响亮,使得迄今为止焦姓在南方各地一直都是一个著名的姓氏。
如今,焦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江西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焦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六。
焦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
三、家族名人:焦仲卿:诗词《孔雀东南飞》(收编在诗集《汉乐府》中)的人物,其妻刘氏,与他是对恩爱夫妻,但刘氏为焦母所不容,被逐出家门,投河而死,焦仲卿哀痛之极,亦自缢身亡。
焦延寿:字赣,汉代梁地人,官小黄县令,颇有政绩。
专攻《易经》,自称得孟喜之传,曾传授给京房,于是汉代《易》遂有京氏之学。
汉元帝(公元前48-前33年在位)时被封为三老。
焦先:字考然,三国时魏国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省夏县)人,隐士。
隐居荒野河边草庐中,见人不语,冬夏不穿衣,睡不铺席,满身污垢,数天吃一顿饭,相传活了一百多年。
焦遗:十六国时西秦南安(今甘肃省陇西)人。
曾为太子太师,后迁安南将军、广宁太守等职。
南安诸羌族人曾推举其为主代秦,被其拒绝。
焦度:南安氐人,南朝齐将领。
少有勇力,善骑射。
历任辅国将军、东宫直阁将军、淮陵太守、游击将军等职。
沈攸之起兵造反,焦度镇守郢城,曾于城楼上辱骂沈攸之,人呼其楼为焦度楼。
焦遂:唐代名士。
说话口吃,清醒时话不成句,醉酒时对答如流。
与贺知章、李适之、李白、王王进、崔宗之、苏晋、张旭并称饮中八仙。
焦守节:许州长社(今属河南)人,宋代大臣。
其父焦继勋官至彰德军节度。
守节以父荫补官。
真宗时,置江淮南、荆湖路兵马都监。
降施州蛮,出使契丹。
后迁四方馆舍,以右神武大将军致仕。
宋神武大将军-焦守节焦赞:北宋后期富弼部下,也是抵抗辽军的北军将领,焦赞墓在今天河北雄县。
在杨家将演义中,焦赞是追随杨延昭的猛将,同孟良并称,抗辽有战功,久镇瓦桥关(河北雄县一带),也就是镇雄州(雄县),名望颇高。
他和孟良等是杨家将的左右臂,是一位名闻河北的抗辽勇将。
焦德裕焦德裕(1219——1288)字宽父,元,井陉人。
通晓左氏《春秋》,好拳勇,善射。
当时,金将武仙的部下赵贵、王显等,经常出没太行山袭击元军。
太宗窝阔台命德裕率部讨伐,事成之后,太宗下诏将井陉北障城田赐给德裕。
后历任战漕运使、陕西道提刑按察使、行中书省事、淮东宣抚使及福建行省参知政事等职。
世祖至元六年(公元1288年)卒,年69。
赠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追封恒国公,益忠肃。
焦宏:据相关资料记载,焦宏生于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明永乐十九年中进士,授官监察御史,后历任江西按察副使,江西布政使,明正统六年,擢为户部侍郎。
焦宏为官23年,不仅多次平反冤狱,施惠于民,而且为东南沿海抵抗倭寇作出了贡献。
焦芳:河南省泌阳(今唐河)人,明代大臣。
天顺进士,授编修。
历任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累加少师、华盖殿大学士。
其性阴狠、贪婪。
家藏万金,居第宏丽。
后被革职。
焦馨:山东省章丘人,明代直臣。
万历年间进士。
由中书舍人迁兵部员外郎,天启间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宁夏,拒建魏忠贤生祠。
崇祯元年解官。
焦竑:字弱侯(1541-1589),号漪园,又号澹园,明代学者。
祖籍日照市大花崖村,出生于江苏省江宁。
自幼聪颖好学,16岁在南京考中秀才,便到天界寺、报恩寺埋头苦读。
万历十七年(1589年)49岁时考中己丑科状元,以殿试第一入翰林修撰。
焦竑为人性格直率,政见不同则当面辩论,并上书谏争,因而受到当政者厌恶。
因而他出任顺天乡试副主考时,曾受谗臣的诬陷。
从而他看透官场险恶,忿然辞官,从此,不再出仕,是年,他为李贽作《藏书序》。
焦竑一生博览群书,精于文、史、哲学科。
他治学严谨,不入俗流,常有独到之处。
著作甚丰,著有《澹园集》、《澹园续集》、《焦氏类林》、《老子翼》、《庄子翼》、《养正图解》、《玉堂丛话》等。
焦循:甘泉(今江苏省扬州)人,清朝经学家、数学家、戏曲理论家。
嘉庆举人。
出身治《易》世家。
他以数学原理及音韵训诂整理《易经》。
有《雕菰楼易学三书》、《孟子正义》、《论语道释》、《剧说》、《释弧》、《释轮》、《加减乘除释》。
焦延寿:西汉梁人,官小黄县令,颇有政绩。
专攻《易经》,自称得孟喜之传,曾传授给京房,于是汉代《易》遂有京氏之学。
焦达峰:湖南省浏阳人,原名大鹏(1887-1911),字鞠荪。
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留学日本,次年在东京参加同盟会。
1907年与张百祥、孙武等在日本组织共进会。
回国后曾参加萍、浏、醴起义,失败后逃亡日本。
武昌起义后,他首先响应,发动长沙起义,被推为湖南都督,不久被谭延所杀害。
焦裕禄:山东省淄博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干部。
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时,以身作则,同严重的自然灾害作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身患肝癌,强忍剧痛,坚持工作。
被群众誉为“党的好干部”。
1964年病逝,终年42岁。
焦扬:成都著名主持人。
男,1980年12月7日出生,山西太原人,现居四川成都,中国共产党党员。
从事多年广播电视主持、商业演出主持、婚礼主持,台风风格大气、庄重、浪漫、温情。
被誉为“成都婚礼首选司仪”。
焦扬:1957年8月生,山东济南人。
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曾任复旦大学团委书记。
离开复旦后进入上海市政府,任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长期从事新闻管理部门工作。
2003年6月至2008年2月任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发言人;2008年1月当选为上海市政协委员;现任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上海市版权局局长。
被誉为“城市的女儿、上海的名片”。
焦利:1955年4月生,1972年参加工作,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研究生学历,高级编辑,曾任辽宁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2001年7月任辽宁省委宣传部部长,2001年10月任辽宁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2009年5月任中央电视台台长。
焦李成:1959年月10出生,教授,现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院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所长,2000年至今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特聘教授,校首批创新团队的首席专家。
PS:焦姓氏族其他名人近代民主革命先驱-焦达峰宋右文殿修撰-焦炳炎大清顾命大臣-焦祐瀛清朝廉正名臣-焦云龙导演艺术家-焦菊隐大明忠臣-宣国公焦琏台湾海基会秘书长-焦仁和清朝通儒-焦循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焦安昌焦玉山少将焦斌少将大明忠臣-节愍公焦润生国际空间站首位华裔指挥长- 焦立中安徽省三八红旗手、安庆市十大女杰、安庆市房屋置业担保公司董事长-焦玲台湾著名演员-焦恩俊四、郡望堂号1、郡望据《郡望百家姓》记载:焦氏望出中山郡。
又《姓氏考略》记载:望出中山、广平、冯翊。
中山郡:战国时为中山国,被赵国所灭。
秦代为巨鹿郡的领地。
汉高帝初年(公元前206年)设置中山郡。
汉景帝后改为中山国。
相当于河北省北部地区。
广平郡;汉景帝中元初年(公元前149年)置郡。
在今河北省南部永年县一带。
冯翊郡:汉武帝时置挢蠓腭磾,相当于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
2、堂号三诏堂:源出江苏省镇江市名山焦山处士焦光的家世,自东汉焦光结庐隐居此处,平生饥不苟食,寒不苟衣,故焦山便是以焦光为名的。
在这里,可看到上游八九里,矗立江流转折处,江中心号称浮玉的名胜区焦山。
东汉时,焦山大宅的姓焦主人,因汉灵帝三度下诏请去做官而拒绝,名传千古的焦光后裔,就以“三诏堂”作为堂号。
此外,焦姓的主要堂号还有:“饮仙堂”、“中山堂”等。
五、宗族特征1、焦姓南迁始于两汉之际,为他姓所不可比拟。
2、由上可知,我国的焦姓家族,是最标准、最地道的炎黄子孙。
他们一部分是黄帝轩辕氏的后裔,一部分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
3、周武王时焦国,虽说共有两个,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这两个古国的所在位置,却只能知晓神农裔孙所建立的确切位置,而姬姓焦国已不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