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分析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分析

max m a min m a m a r max min max min max
2 min 2
max m a m a min max min m 2 min a max 2 min r max
2、刚度 刚度是零件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如果零件的刚度不足,产 生的弹性变形过大,会影响机器的正常工作(如果机床主轴刚度不足,会 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 设计计算时,必须使零件在载荷作用下产生的最大弹性变形量不超过许用 变形量:
[ ] [ ] [ ]
式中:
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1、主要学习内容: 变应力的基本类型和材料的高周疲劳;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机械零件疲劳强度计算的机构系数;
2、学习目标:
掌握变应力的基本类型; 掌握材料疲劳曲线;
掌握单向稳定变应力时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掌握双向稳定变应力时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了解单向不稳定变应力时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 ] [ ] S lim [S ] lim [S ]
式中 [S ] 、 分别为正应力和切应力的许用安全系 [S ] 数; lim、 lim分别为极限正应力和极限切应力。
lim [S ] S lim [S ]
1、强度: 机械零件的强度可以分为体积强度和表面强度两种。 (1)体积强度: 零件的体积强度不足,会产生断裂或过大的塑性变形,体积强度就是 抵抗这两种失效的能力。 设计计算时必须使零件危险截面上的最大应力、 不超过材料的许 、 [ ] ,或使危险截面上的安全系数 S 、S 不小于零件的许用安 用应力[ ] [S ] 。 全系数 [S ] 、
疲劳断裂的特征 疲劳断裂是材料在变应力作用下,在一处或几处产生局部永久 性累积损伤,经一定循环次数后,产生裂纹或突然发生断裂的过程。 疲劳断裂有几个特征:
1)疲劳断裂可分为两个阶段,即首先在零件表面应力较大处产 生初始裂纹,而后裂纹尖端在切应力作用下,反复发生塑性变形, 使裂纹扩展到一定程度后,发生突然断裂。
循环特性为r的变应力,经过N次循环后,材料不发生 疲劳破坏的应力最大值称为 疲劳极限应力。用 rN 表示。 循环次数N和疲劳极限 N 的关系曲线称为疲劳曲线 ( rN 曲线)。
1 2 3 -1
有限寿命区 无限寿命区
lg
r=-1 N lgN N0 b)为对数坐标上的疲劳曲线 图2 疲劳曲线(—N)
a 参数不随时间变化的循环应力称为稳定循环 应力; b 参数随时间变化的循环应力称为不稳定循 环应力;
c 稳定循环应力中,当r=-1时,表明 max min ,这种应力称为对称循环应力。 d 当 max min 时,表明 r 1 ;称为 非对称循环应力。 e 当r=0时,表明 min 0 ,这种应力称为脉 动循环应力; f 当r=+1时,表明 max min ,即为静应力。
设计时应按不发生疲劳点蚀为强度条件计算,使零件表面上的最大接触应 力 H 不超过材料的许用接触应力[ ]H ,即:
H [ ]H
H lim [S ]H
式中: H ——零件表面的最大接触应力;
[ ]H ——许用接触应力;
H lim——材料的接触疲劳极限;
[S ]H ——接触强度的许用安全系数。
了解提高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措施;
第六章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3、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单向稳定变应力时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双向稳定变应力时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3.1 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准则及一般设计步骤
一、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准则 失效:机械零件因为某种原因丧失正常工作能力。 失效的形式:断裂或塑性变形、超过规定的弹性变形、工作表面的过 度磨损和损伤、打滑或过热以及发生强烈振动等。 失效的原因:由于强度、刚度、耐磨性、振动稳定性等不满足工作要 求。 计算准则:根据失效原因而制定的判定条件称为计算准则。设计中 把计算准则作为防止失效和进行设计计算的依据。 1、强度;2、刚度;3、耐磨性;4、振动稳定性
4、振动稳定性
如果机器中某一零件的固有频率 f和周期性强迫振动频率 fp相等或成
整数倍时,零件振幅就会急剧增大而产生共振,使零件工作性能失常, 还可能引起破坏。所谓振动稳定性,就是设计时避免使零件的固有频率
和强迫振动频率相等或成整数倍。
强度、刚度、耐磨性及振动稳定性是衡量机械零件工作能力的准则,
设计计算时并不是每一种零件均需按这些准则逐项计算,而是根据零件


a max m 0 min 0
min m
t
t a
max
规定:1、a总为正值;
图2稳定循环变应力
2、a的符号要与m的符号保持一致。 其中:max—变应力最大值;min—变应力最小值;m—平均应力;
a—应力幅;r—循环特性,-1 r +1。
由此可以看出,一种变应力的状况,一般地可由 max、 min、 m、a及r五个参数中的任意两个来确定。
极限应力 lim、 lim的选择:
1)在静应力下工作并用塑性材料制成的零件,其失效将是塑性变形,应
按不发生塑性变形的强度条件计算,故常以材料的屈服点 s、 s 作为极并用脆性材料制成的零件,其失效将是断裂,应按不
发生断裂的强度条件计算,故常以材料的强度极限 b、 b 作为极限应 力 lim、 lim 。
min 40 1 r max 120 3
40 0 -40 a -120 min
m
t
max
例3 已知:A截面产生max=-400N/mm2,min=100N/mm2 求:a、m,r。
Fa a A Fr Fa
b弯曲应力
Fr M
解:
a
m
max min
周期
时间t
a)稳定循环变应力
a)随时间按一定规律周期性变化,而且变化幅度保持常数的变应力称 为稳定循环变应力。

周期 t
b)不稳定循环变应力
b)若变化幅度也是按一定规律周期性变化如图b所示,则称为不稳 定循环变应力。
尖 峰 应 力
C)随机变应力 c)如果幅度变化不呈周期性,而带有偶然性,则称为随机变应力, 如图c所示。
的实际工作条件,分析出主要失效形式,按其相应的计算准则进行设计 计算;确定出主要参数后,必要时再按其他准则校核
机械设计中的机械零件强度计算是最基本的设计计算,强度可以分 为静应力强度和变应力强度。 静应力强度计算常用于应力变化次数小于103次,而峰值较大。 变应力强度计算即为疲劳强度计算。应力变化次数大于103次。
二、变应力参数
图2给出了一般情况下稳定循环变应力谱的应力变化规律。
a m min min m a max t
0
t max
0
图2稳定循环变应力
零件受周期性的应力作用: 最小应力min; 最大应力max; 应力幅为a; 平均应力为m; 应力循环特性r;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2)疲劳断裂的断面明显分成两个区,即表面光滑的疲劳发展区 和表面粗糙的脆性断裂区。 3)不论塑性材料还是脆性材料制成的零件,疲劳断裂均为脆性 突然断裂。
4)疲劳极限比同材料的屈服点低,疲劳极限的大小和应力循环 次数及循环特性有关。
三、材料疲劳曲线(对称循环变应力的—N曲线) 疲劳曲线的定义:表示应力循环次数N与疲劳极限的关系曲线。
例1 已知:max=200N/mm2,r =-0.5,求:min、a、m。 解:
min r max 0.5 200 100
m
a
max min
2
max min
2
a min
200 100 50 2
200 100 150 2
N1 N2 N3
N0
a)为线性坐标上的疲劳曲线;
曲线上各点表示在相应的循环次数下,不产生疲劳失效的最大应
力值,即疲劳极限应力。从图上可以看出,应力愈高,则产生疲劳失效的
循环次数愈少。 在作材料试验时,常取一规定的应力循环次数N0,称为循环基数, 把相应于这一循环次数的疲劳极限,称为材料的持久疲劳极限,记为 - 1 (或r)。
3.1 变应力的基本类型和材料的高周疲劳
载荷谱(应力谱):作用在机械零件上的变载荷或变应力随时间变化的图 形。其应力类型可以分为稳定循环变应力、非稳定循环变应力和随机变应力。 稳定循环变应力:分为非对称循环变应力、脉动循环变应力和对称循环变 应力等三类。
一、变应力的分类
对 称 简单 脉 动 稳定 非对称 复合扭、弯结合 循环变应力(周期) 变应力 不稳定循环变应力 随机变应力(非周期)
2
400 100 250 250 2
400 100 150 2
100 0 150 400 a t
max min
2
m
100 1 r min 0.25 max 400 4
0 a
t
+ 0
m
t
= 稳定循环变应力
R=-1对称循环
R=+1静应力
二、材料疲劳的两种类别
根据作用在机械零件上的变应力循环次数的不同,把 材料的疲劳分为两类: 当变应力循环次数大约在104左右时,材料的疲劳现 象称为低周疲劳,亦称应变疲劳。例如:飞机起落架、 炮筒、导弹壳体等。 大部分通用零件和专用零件在工作时所承受的变应力 循环次数大于104,此时材料的疲劳称为高周疲劳。本章 只讨论高周疲劳问题。
、 [ ] ——分别为零件的变形量和许用变形量;
、 [ ] ——分别为零件的转角和许用转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