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雷港发展规划综述
——— 08(1)赵龙辉经过六十几年的发展,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港口基础设施、港口吞吐量,港口服务能力及水平均有显著提高。
新兴港口和亿吨港口不断涌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港口经济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越发明显,我国港口总吞吐量稳居全球首位多年,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目前,国内港口资源的整合模式大体可以分为三种。
一是政府调控型,如苏州港、烟台港、河北港口集团等,其特点是由政府出面,将其行政辖区内的相关港口重组整合在一起;二是产权纽带型,如上海港与长江诸港、大连港与锦州港等,其特点是由相关港口企业通过收购或入股的渠道联合组建港口合资企业;三是战略合作型,如青岛、烟台、日照三大港等,其特点是由相关港口企业以资源共享、业务合作等方式订立战略联盟。
当然,这三种模式在当前中国国情下都离不开政府的主导或支持,不过有的是在前面直接出面,有的是在背后间接助推。
政府调控型有利于从宏观角度规划区域内的港口资源,有效避免区域内港口之间的无序竞争。
然而,由于地方政府重视“绩效”及规划人员能力的极限性等原因,这种模式又普遍存在着中形势轻实质的问题,区域港口之间只是物理的叠加,并没有真正形成化学反应,难于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
产权纽带型有利于区域内港口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产业的优化升级。
然而,这种产权纽带模式又容易形成区域产业的垄断,不利于区域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战略合作型有利于港
口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港口资源的利用率。
但是这种模式又受限于企业的社会认知感,会因为个别企业的狭隘、自私而影响区域的发展。
(中国港口资源整合的现状、问题、对策作者杨丽韫2010-04-29)
尽管我过的港口总吞吐量稳居世界第一多年,然而我国港口总体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伴随着全国各地港口的不断扩容升级,存在着港口投资相对过热,缺乏科学的预测,为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留下隐患。
造成港口重复建设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各自为政,铁路、港口、机场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筹考虑,重复建设,造成土地和资金的巨大浪费。
港口的盲目建设,造成港口产业集中程度不高,港口产业的经济效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有的港口因为货源匮乏,造成资源的闲置、浪费。
有的港口虽然有充足的货源,却因为资源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
港口管理权的下放有力地促进了港口的建设和发展,但行政区划使得全国各地加速开发港口资源,结构不合理、局部产能过剩的弊端开始显现,重复建设、无序竞争、资源浪费的弊端有增无减。
国内港口间的竞争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港口群之间的竞争;二是同一港口群内不同港口之间的竞争;三是同一港口内不同港口企业之间的竞争。
港口群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我国港口群之间以及我国港口群与国外港口群的竞争;同一港口群内部不同港口之间的竞争,此类竞争相对于港口群之间的竞争要激烈得多,同一港口群内的各港口相对来说距离比较接近,有着相同或重叠的经济腹地;同一港口内
不同港口企业之间的竞争,如果同一港口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投资经营主体不同且相互间没有控制关系的集装箱码头企业,企业面临完全相同的市场客户群体,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不可避免。
(中国港口资源整合的现状、问题、对策作者杨丽韫 2010-04-29)在今后的港口建设中,我们既要借鉴六十多年来的一些成功典型,又要有效避免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充分发挥港口的资源效用,为我国的经济腾飞保驾护航。
我们在借鉴成功典型的时候,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可盲目照搬。
要以统筹全局的角度规划港口建设,只有从全局出发,科学分析、定位区域港口在全球、全国、地方的作用,才能确保港口有强劲的生命力。
加强区域内港口之间以及同区域之间兄弟港口的交流合作,港口企业之间资源共享、业务合作,充分利用好宝贵的港口资源,以求实现各个港口能够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增强我国港口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通过政府的行政干预、组织、引导,由港口之间的共同行政管辖政府进行专职专责管理,在不影响市场正常运行的基础上,统筹、引导、组织港口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确保港口资源的优势整合不是流于形式,而是实实在在的优化升级。
古雷镇地处漳浦县东南部,东临浮头湾、台湾海峡,西靠东山湾,面对东山县、云霄县,全镇辖13个行政村,人口3.3万人,陆地总面积4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3万亩,海岸线24公里,拥有滩涂面积6万多亩。
古雷港区是全国不可多得的八大天然深水良港之一,码头岸线达4.6公里,天然水深20到30米,可建1万吨至20万吨的
泊位32个,避风条件好,全年无淤积,拥有杜浔镇三万亩的港区腹地,淡水供应充足,水陆交通发达,杜古线疏港公路已建成通车,使古雷港区与省道漳云线、漳诏高速公路紧密相连。
古雷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旅游资源丰富。
特别是礼是列岛,岛上怪石嶙峋,风光旖旎,岛屿周围8平方公里的海底蕴藏着珊瑚石、海胆、铁树等各种海底藻类植物,鱼类品种繁多,构成千姿百态的海底世界,具有开发滨海旅游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古雷港经济开发区位于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与台湾隔海相望。
2006年4月,福建省政府批准设立福建古雷港经济开发区,同年9月26日,经国家发改委公告确定为福建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
古雷港开发区距厦门77海里、公路138公里;距汕头72海里、公路146公里;直线距台湾的澎湖港98海里、高雄港143海里、台中港140海里;距香港230海里。
这里是承接国外及港澳台地区产业转移的便捷区域。
随着两岸经贸交流的持续发展,随着海西区经济建设的日趋完善,古雷港的龙头作用将逐渐凸现出来。
古雷港湾被列为全省六大深水港湾之一,1985年,中国港口协会40多位专家、学者云集漳浦现场考察,一致确认古雷港自然条件优越,是一处全国罕见的优良深水港址;厦门大学海洋地貌地质专家蔡爱智曾经率领一个调查组在古雷做了3个月的勘察,认为古雷港比台湾的基隆港还要好,可以与胶州湾的青岛港相媲美。
蔡爱智说,“人们还难以在我国东南沿海找到一处比古雷港更好的深水港址。
”古雷港到底好在哪里,康溪顺主任用了4个字来介绍:深、宽、稳、近。
古雷港的水位最深达-38米,15万吨级船舶可以全天候进出,
20-25万吨级船舶可以满载乘潮进入港区,稍加清淤即可满足30万吨级船舶进港要求;航道宽1公里以上,基本上不需要清礁整治,经过20多年观察不淤积;由于东向和北向有山体掩护,即使常年主导风向6-7级,港区内也是风平浪静、稳妥顺当;靠近国际水道。
根据勘测,古雷港可以建设1-30万吨泊位38个以上。
(古雷港经济开发区出处百度百科)
古雷港经济区具有位于厦门、汕头两个经济区辐射范围内的区位优势,且经济区处于我国对台经贸第一线,在发展对台经贸合作中有着对台合作的地缘优势、人文优势和政策优势。
除此之外,东山湾古雷水域港阔水深,陆向、海向来沙有限,淤积轻微;湾内外有多个岛屿与古雷东侧山脉组成天然屏障,掩护条件良好;进港主航道天然水深优良,是发展大型深水码头的理想港址,特别是古雷头西侧水域能够建设20—25万吨级泊位,是我省发展超大型码头泊位或实现对台水水中转的优良深水港湾。
古雷还具有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旅游资源丰富等优势。
然而,在看到古雷一些得天独厚的优势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正视古雷的一些缺欠。
古雷经济区腹地小,工业总量不大,市场和物流量小,周边港口众多,且大型深水港口与大物流、大腹地的组合不理想;经济区的深水岸线处在狭长半岛的端部,港口作业区的陆域面积不足,更谈不上“前港后厂”的临港工业的优势组合,今后大型的临港工业只能布局在规划区北部漳诏高速公路南侧的工业走廊和杜浔盐场处,深水岸线与工业用地的组合不理想。
(古雷港口经济区布局规划分析2009-12-14 12:41:55| 来源:福建日报责任编辑:
李欣)
综合考虑我国的港口发展趋势、立足古雷港的优劣势,我们要做到科学分析、统筹规划,把古雷港建设成为特色突出的优势港口。
首先,要同周边港口密切交流合作特别是厦门、深圳地区港口,避免因功能趋同而造成的资源浪费以及竞争压力。
尽量做到同周边地区的港口形成优势互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其次,利用天然的优势建设深水港口,在建设20——30万吨级泊位的同时,应该正视陆路集疏运能力不足问题,预留中、小型泊位区,形成众多中、小船舶为大型船舶进行“二程船”转运,发挥水转水优势的局面。
除此之外,还应充分利用在发展对台经贸合作中有着对台合作的地缘优势、人文优势和政策优势,抓住机遇,成立闽台合作区,引进台资以及吸引内地大型企业的入住。
尽量弥补本地区工业量不足的劣势,拓展市场、增加物流量。
对区域内及周边地区的产业布局进行相应调整。
古雷半岛的腹地较小,土地供应不足,其周边的浮头湾、东山湾又是重要的海洋生态系和海水增养殖基地,这些因素制约着“经济区”发展大工业。
这是古雷港的一个“劣势”,然而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劣势”来发展旅游业,以达到化劣势为优势。
古雷港口经济开发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环境优良。
古雷半岛金沙碧海,绿树掩映,风景秀丽,适宜生产、生活。
半岛东面的菜屿列岛,风光旖旎,具有发展滨海旅游业的天然条件。